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2019年中国网络文艺:通向未来之路

2020-01-02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秦兰珺 收藏

  自2017年开始,由于资本逐渐冷却、人口红利减少、流量成本提高,包括网络文艺在内的互联网产业整体上面临着从高速到高质发展、从野生到规范成长的转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同时,中国互联网进入“后半场”。如何在“新常态”和“后半场”找准自身定位,寻求符合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的发展之路,成为网络文艺发展的核心命题。

  2019年,受到经济周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整体上,文娱领域的融资和广告投放都有所减少,经费缩减、项目削减、人员裁减之下,很多行业一线从业者纷纷叫苦“寒冬”。但在必要的“去泡沫化”和“转型阵痛”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的是愈发稳健的发展和增长、愈发长远的创新和探索。我们不妨就以这一年在网络文艺的实践中逐渐清晰的发展趋势为脉络,对2019年的网络文艺发展进行一番梳理和盘点。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趋势一:主流文化和网络文化的深度交融

  2019年,网络文艺和主流文化的互动走向深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主题上的交融。“红色”和“爱国”题材的繁荣是2019年的一大亮点。配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扶贫攻坚战两大主题,“70年”和“三农”题材几乎成了所有网络文艺平台全年性、全站性的重点创作和传播扶持内容方向。有的平台还专门开通了相关特色频道,通过自制、引进、聚合、征集等方式,汇聚了大量相关内容矩阵。例如,“B站”向广大95后“up主”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我为祖国送首歌”主题创作征集,腾讯视频开设“我们的70年”主题频道,对“70周年优秀公益广告”给予了长时间优质资源位的高频曝光传播;喜马拉雅FM和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联合出品了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音频专辑《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快手推出了《网红新村官》《宝藏乡村》等系列短视频,短视频《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上线1小时播放量突破200万,累计播放量近3000万。必须看到,2019年的网络文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扶贫攻坚战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已经成为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

  价值上的交融。2019年网络文艺“爆款”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特征,是它们在霸占热搜、制造热点、成为“爆款”的同时,也成为了频频被主流媒体点赞、专家学者称赞的佳作:剧集《长安十二时辰》在盛唐气象的再现中普及了盛唐文化;剧集《陈情令》在国风之美的书写中彰显了文化自信;剧集《破冰行动》用人性的深度和现实的丰富突破了缉毒题材的老套路;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2》用90后的“人间烟火气”成就了“新派网生纪录片”的新类型;网红李子柒用诗意田园的生活美学向外国人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上述“爆款”中,我们不难提炼出“小人物、真英雄、正能量、大情怀”的内容逻辑,无独有偶,这正好与今年国庆档的主旋律影片典型《我和我的祖国》不谋而合。在时代推动的彼此蜕变中,主旋律和网络文艺的价值逻辑正走向交融。

  文化上的交融。2019年新闻联播开始有了其短视频版:《主播说联播》,主持人怒斥美国对华强硬派人士“荒唐得让人喷饭”的桥段,几乎成就了央视2019年的第一热搜。新闻联播里正襟危坐的主持人蜕变为进驻各大网络平台的新晋“网红”,网友们从央视主持人的个人vlog中,了解了神秘的央视日常工作和紧张的新闻舆论工作前线,央视也由此成为了2019年年轻人心中名副其实的老牌“网红”。也是在2019年,“港独”事件引发广大爱国青年强烈不满,“帝吧网友”携手“饭圈女孩”理性“出征”,让五星红旗和爱国标语在“港独”分子的社交媒体连续刷屏,这个曾经被当做“亚文化”看待的群体,以应援“爱豆”的方式,应援了被偶像化为“阿中哥哥”的祖国,表达了和平统一的强烈诉求,起到了民意表达的积极效果。《人民日报》在其社交媒体也适时挂出了“我们的爱豆叫阿中”的海报,以支持爱国青年的作为;共青团中央更是在其官微对“帝吧网友”“饭圈女孩”等亚文化概念进行了官方解释,让爱国青年的文化和表达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在类似这样的事件中,网络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互动已经不再流于表层,而是走向更深层的互动和交融。

短视频APP上的新闻联播短视频

  交融的发生自然和近年来网络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和“媒体融合”的顶层推动密不可分,和“双效统一”导向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密不可分,但其更根本的动因恐怕是网络文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打个比方,如果传统文艺像一位成年人,功力深厚,但稍欠活力;网络文艺就像一位少年,朝气蓬勃,但缺乏内力。两者只有互动融合,才能优势互补,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时代文艺和文化的迭代升级。

  趋势二:文艺生产和消费的多维交互

  2019年,网络文艺在和新技术、新生态、新玩法的结合中,发展出更强的交互属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交互叙事的发展。2019年1月,就在交互影视作品《黑镜:潘达斯奈基》引爆美国视频网站奈飞后的一个月,国产首部真人互动影视《隐形守护者》在游戏平台steam上线,该作没有炒作,一个月后靠着口碑登顶steam全球销量榜榜首。《隐形守护者》是一部由真人扮演的谍战电影,但观影同时,用户将为剧中角色做出大大小小的百余次选择,每种选择都将影响后续剧情,整部电影最终有四条主线,一百个分支结局。《隐形守护者》获得成功的同时,《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大唐女法医》等一批互动影视纷纷出鞘,各大互联网文娱巨头也纷纷在“交互影游”上有所布局。虽然今天看来,这些作品在“交互叙事”上的艺术探索有待成熟,用户体验也有待优化,但其核心逻辑“故事本应由我做主”无疑十分符合网生代用户的文娱消费习惯。或许,随着5G商用化为交互影游的发展铺平道路,交互叙事将在与电子游戏、虚拟现实、数字电影的深度结合中,发展成最具信息时代特色的叙事艺术。

真人互动影视《隐形守护者》

  参与式消费的深化。2019年,用户对文艺生产各环节的参与愈发全面,也更加彻底。在创作环节,IP运营并非在作品成名之后开始,而是在网文写作阶段就已经在“社交共读、粉丝共创”的文化生态中孵化。例如,2019年的阅文王牌网文《诡秘之主》在更新阶段,就已引来粉丝站内外打榜,生产出众多高质量番外、同人。在改编环节,《庆余年》尚在制作周期,就已邀请原著作者和粉丝提前观影、提出意见,以保证原著价值观的传递和“粉丝认同式”的改编,以保障“提升而非消耗原著IP价值”。在选角环节,《创造营101》第二季为粉丝提供了被称作“打榜2.0”的功能,粉丝可以为偶像打榜,帮助偶像从赞助商那里争取更多的未来商演机会。在后期环节,网剧《东宫》播出后应网友弹幕呼声,在“跳忘川”场景换上新的背景音乐重新上线,前后响应时差仅一天。网友感慨:“换上BGM后,这场面太好哭了”。在字幕环节:《长安十二时辰》在片尾字幕中增加了800个用户的名字,他们由于前期较高的参与度,与其他制作人员一道有了片尾留名的权利。在观看环节:《这,就是灌篮》(第二季)提供了自主导播功能,用户可以自行操作由不同机位影像构成的切换台,以自己喜欢的视角和画面观看篮球比赛。

《这,就是灌篮》(第二季)剧照

  不难理解,对于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数字交互界面成长起来的网生代用户,参与性以及由参与本身带来的“存在感”和“身份认同”效应,已经不再是一种衍生性需要、一种仅仅发生在接受环节的读者反应,它将愈发作为文娱消费领域的一种本体性诉求,全面渗透进文艺文化生产各环节。当被动等待“投喂”的“消费大众”成长为具备一定文化判断力和表达力的“社群成员”,信息时代的文化格局将在参与文化的全面发展中发生深刻变化。

  结语:通向未来之路

  或许从资本投入的角度,2019年的网络文艺确实算得上“寒冬”,但当大雪消融之际,我们将在大地上看到两种通向未来趋势的轮廓。其中一种趋势叫交融,它将给网络文艺带来更主流的价值导向、更深厚的文化内功。另一种趋势叫交互,它将把网络文艺带向更时尚的文化表达、更前沿的探索和创造。我们相信,两种趋势将在未来更丰富的互动和融合中,廓清网络文艺通往未来的发展道路,让我们的文艺和文化更加健康有序又生机勃勃地生长在未来。

 

  (作者:秦兰珺,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副研究员)

 

  延伸阅读:

  网络文艺:“元年”之后,理性回归

  《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研究报告(2018-2019)》发布

  新时代网络文艺评论的三个“度”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