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网络文学:出海热的冷思考

2019-12-12 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陈定家 收藏

  20世纪末,中国文坛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是网络文学的崛起。网络文学搭乘科技与市场的快车,在全球范围内迅猛蹿红,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作品在海内外大受追捧,近年来更是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追文”热潮。在网文评论家的圈子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网文与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称为当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的“四大奇观”。这一说法试图在世界文化背景下对中国网络文学做出类似身份定位的描述,妥当与否姑且不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网络文学,从当初的“海外桃花三两枝”,发展到今天的“最美橙黄橘绿时”,其间确乎出现过不少奇花惊艳绽放的场景。无论从艺术的视角还是从市场的立场看,网络文学所拥有的潜力与前景,即便不能说足以傲视大片、动漫和游戏,但至少可以说,并列其间应是毫无愧色。与大片、动漫和游戏相比,网络文学无疑是后起之秀,但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王国里,网络文学越来越明显地扮演着“活水源头”的角色。

  众所周知,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相较于传统文学而言,只有20多年历史的网络文学,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摇篮中的宁馨儿。但回头看看这风风雨雨的20年,网络文学发展之快,写手之多,受众之广,影响之巨,着实令人称奇。单就网络文学在海外受到热烈追捧这一点而言,就是一件少有先例的文化大事件。不少论者甚至将其放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高度来讨论,足见兹事体大,不容小觑。

  一

  说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人们通常会想到张骞出塞、玄奘取经、鉴真渡东海、郑和下西洋,等等。单就当代中国文学而言,走向海外的创新举措也有不少案例。譬如说1951年创刊的《中国文学》,以及1981年该刊主编杨宪益受英国“企鹅丛书”畅销世界的启发推出“熊猫丛书”,还有2011年试刊的“Pathlight”(《人民文学(海外版)》),这些书刊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从文化输出战略的视角看,我们还会联想到美国的“三片”(即“薯片”、“芯片”、“大片”),日本的“ACG”(Animation、Comic、Game,即动漫、漫画、游戏组成的产业链),韩国的“韩流”(韩曲、韩剧、韩服与韩餐)。从文化发展史的视角看,没有传统的欧洲文化,就没有今天的美国文化;没有中国的盛唐文化,今天的日、韩文化面貌必定大为不同,但今天的美、日、韩,都从文化输入国变成了输出国,这种成功逆袭的文化战略,值得深思与研究。

  如果以此为背景思考网络小说海外走红现象,可以说这的确是一个具有启示性意义的文化大事件。作为一个有趣的媒介故事,“网文出海热”最有代表性的表述是“中国网络文学已在海外翻译网站引发轰动效应。”它有这样几个基本要点。

  (一)海外英语翻译渐成规模,数百译者专注中国网络小说。代表人物赖静平,曾在美国外交部门工作,后辞掉工作,专译网络小说。因译《盘龙》大获成功,受其鼓舞,创立Wuxiaworld(武侠世界)网站。

  (二)中国原创网文网站表示欢迎。代表人物是林庭锋,阅文集团总编,他认为网文海外热有助于整个产业链一起构成庞大的“文化生态输出”。

  (三)“媒体小编”大声疾呼:流行文化生态开始走出国门!中国网文被老外网民哭天喊地“追更”。中国网络写手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锋队。

  (四)写手士气大振。网络文学代表作家我吃西红柿:“看到评论,感觉美妙”;写手犁天:“这一轮海外火爆,和此前国内火爆极为相似,大家都觉得更有奔头了。”

  (五)研究者坚定了文化自信。网络文学代表性研究者邵燕君认为:“一直以来,网络文学被认为是快乐文学、低俗文学,是给人逗乐、解闷的,而此番可以正视自己的地位了。”

  (六)得到了主流媒体及其评论家的高度肯定。其代表人物李敬泽认为:“自发翻译、在线阅读、粉丝社区的出现,意味着我们整个文化生态的输出已经开始。”

  不难看出,这个“故事”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阐发空间。因此,引起了包括中宣部在内的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为了避免空发议论,我们不妨先看一则普通的“网贴”。2009年4月27日,有人在“百度贴吧”上发了一个贴子:

  [标题]《有人竟敢拿盘龙与魔界、哈利波特比,笑了……》:

  [1楼]盘龙充其量是部小白小说,除了YY什么也没有,番茄既不会写人物也没有构思出好剧情,书里的各种观念都很幼稚,没什么营养,基本就是垃圾。

  [2楼]他是垃圾?你连垃圾都不如……你写得出来么?

  [3楼]哈利波特是幼儿看的。

  [4楼]不能比,你别看啊……

  [5楼]有什么不能比的。指不定老外们喜欢英文版的盘龙了,到时候暴雨(似的)来买版权改游戏什么的……

  这则2009年百度贴吧中有关《盘龙》的一则小对话,就像大海里不起眼的几滴小水珠。当时谁会把“[5楼]”随随便便的这句“指不定老外”如何如何的话当回事呢?但是,今天我们再搜索一下“网络小说在海外”,满屏都是“中国网文海外走红”的消息。譬如说:《追看玄幻痴迷仙侠中国网文走红海外翻译网站》(网易新闻)、《中国网络小说海外走红、老外呼天喊地追网文》(人民网四川频道)、《网络文学获海外市场青睐》(网易新闻)、《网络小说海外走红网络文学输出渐显实力》(新华网云南频道)、《网络小说海外走红网络文学目前已越来越精品化》(南方网)、《神一样的翻译组:海外网文粉的“救世主”》(一生范文网)、《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翻译网站走红》(出版视角微信公众号)、《网络小说海外走红网络文学生态输出成现实》(TOM新闻)、《网络小说海外走红玄幻修仙网文让老外倍感新奇》(未来网),等等。

  如今,中国的网络小说已在多个海外翻译网站走红,海外读者“呼天喊地”猛追网文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事实上,早在2017年的晋江文学城,平均每天就有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签下海外版权。有人惊呼“外语院校的毕业生有福了”,因为新的职业即将诞生,席卷国外的网文需要大批翻译。

  反观这些年来中国文化输出现状,虽然春风拂面,前景光明,但走在初春的泥泞路上并不轻松。孔子学院在海外遍地开花的同时也屡遇困难就是例证。然而,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文化消费品居然走向海外,而其在北美这样一些发达国家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这种非同寻常的文化传播现象,自然会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原本在国内被主流媒体嗤之以鼻的玄幻武侠网文,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在国外大受追捧?

  对于中国网文为何能走红国外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套路”是关键。网文界流行这样一句话:“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所谓“套路”,作为网络流行语,大意是指竞技游戏中流行的实用性计划,其本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代中国文化输出方式存在着热情有余效果欠佳的缺憾。 而这个缺憾与方法和技巧的缺失不无关联。

  例如,我们的孔子学院,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包括写汉字、背唐诗、开私塾学院,靠“舞舞狮子”、“包包饺子”来影响海外学子。这些方式与方法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有时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阳春白雪毕竟曲高和寡,这是有定论的。网络文学之所以流行,和美国大片、日本动漫以及韩国电视剧一样,主要凭借的是在娱乐和休闲方面做足文章。有人说网文读者所追求的就是一个字——爽!国内网文的各种金手指,修真斗气,走上成功巅峰凡此种种,都是有套路的。密丹、元婴、同门爱情、破坏师门,这些元素与桥段在西方人眼里就洋溢着浓郁的东方情调。此外,中国网文毕竟成熟早、发展快,大多数外国网友第一次看到中国网文时,往往会被其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所深深震撼。

  根据2017年底澎湃新闻采访相关翻译组提供的信息,活跃的中国网文汉译英翻译组有20个左右,成员多为世界各地(尤其是北美、东南亚)的华裔与汉语学习者。大多翻译组都有独立的站点更新译作,其中规模最大的即为Wuxiaworld。根据Alexa的数据,Wuxiaworld的全球网站排名竟在1500名左右,全美网站排名进入1000名以内,而这个网站仅仅诞生了2年,靠着已完成和正在更新的30余部作品,每日UV(网站独立访客)在24万左右,日浏览量超350万次。而相比之下,中国网络文学的龙头老大起点中文网的全球排名只在4700名左右。

  我们更应该关心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让网络小说比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更让海外读者痴迷,竟然能轻松冲破文化壁垒,超越语言阻隔,让西方人主动翻译,且日夜“追更”?对此,那些痴迷中国网文的海外译手们最有“话语权”。曾经在美国外交部就过职的Wuxiaworld创始人赖静平指出:“在美国想看亚洲尤其中国当代文学太难了,互联网普及后民间交流的渠道才开始打通,但说实话,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对美国人来说太难了。网文不深,又有中国味道,刚刚好。”[1]

  赖静平有个圈内知名度更高的网名叫RWX,即金庸小说中的著名人物“任我行”三个字的拼音首字母。他讲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他译《天龙八部》时,往往一个句子想了两三个小时仍不得要领,如“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但译《盘龙》时,他一天竟然可以译两三章。《盘龙》原作者我吃西红柿在2018年5月18日“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周”的“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论坛”上以《海外读者为何喜欢中国网络小说》为题作了发言,当他得知《盘龙》、《莽荒纪》等在海外网站拥有大量热心读者时非常惊讶,也非常开心。于是他翻看了大量海外读者的论坛留言,终于明白为何国外读者如此喜欢中国的网络小说。我吃西红柿认为,《盘龙》等小说走红海外,首先得益于作品表达的情感真挚真切。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如亲情、爱情、兄弟情以及为国牺牲的大义情怀,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些感情同样引起海外读者的共鸣,让他们为之落泪,为之担忧。除了小说中诸多人物的命运包含着浓郁的感情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故事必须精彩。故事“好看”是俘获人心的法宝,好故事没有国界,真英雄人人喜欢!中国网络小说经过上亿读者的追看筛选,最终能够大红大紫的,都是那些故事精妙的作品。没有好故事,海外读者就不会为之激动,为之痴迷,为之疯狂。此外,中国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如中国功夫、中国医术、中国风俗等,这些国人看似平常的东西却让海外读者倍觉新奇,倍觉新鲜,就像我们觉得漫威宇宙、哈利·波特很酷很潮一样。“海外读者也觉得我们中国网络小说中的世界很神秘,很酷炫,他们甚至也研究‘金丹’‘元神’‘仙人’这些术语,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他们面前打开,他们也沉浸在其中,为之痴迷。独特的中国文化,引起读者共鸣的感情,再加上精彩好看的故事,我相信做到这三点的网络小说,海外读者同样会很喜欢。” [2]

  二

  当然,网络文学走向海外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2017年1月13日,相关部门组织了一次“推动网络文学‘走出去’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网文出海”现象进行了清点、研判、评估与讨论。其中前文所说的Wuxiaworld在数百万北美读者群中引起热捧的事例是此次研讨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在这次会议的书面发言中笔者指出,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的世界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可以说中国网文走红海外是世纪文学交流与对话的基本规律决定的。网文出海也正如传统文化影响一样。总体上看,中国网文出海,始于东南亚,足迹遍全球,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中国网文潮,这绝不是某种偶然因素造成的流星闪耀式的“文化奇观”,相反,它是异军突起的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

  网文轻松出海、快速热身、迅猛蹿红,无疑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合力造成的。例如,国家政策的扶持、数字技术的推动、海外市场的吸引、文化交流的急需、网文企业的引导、IP改编的成功、网络大神的血拼、铁杆粉丝的不离不弃,凡此种种,无不是推动网文海外走红的重要因素。例如Wuxiaworld作为一家因翻译中国网文而声名大噪的新生网站,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粉丝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土耳其、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巴西、智利、墨西哥、新加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近百个国家与地区。有一种或许不无夸张的说法——凡是网络信息覆盖的地方,就会有人阅读中国网文。至于“中国网文”被称为当代世界“四大文化奇观”的说法,如今已成为不少国际网络文学研讨会上的常识性话题。低调出海的中国网文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攻城略地,并即将和必将“改写世界文化版图”。还有些更为惊人的说法——“中国网络小说让美国小伙戒掉毒瘾!”这种话即便作为修辞手法看,也难免有夸饰过当的嫌疑,但它至少从某个侧面对网络文学的威力与美丽起到了一种烘托作用。

  无论如何,Wuxiaworld大受读者追捧毕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该网站创始人赖静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2014年5月,他开始在一个独立关注亚洲影视和小说的论坛上翻译中国网文《盘龙》,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有好事者将《盘龙》的翻译链接发到北美著名论坛红迪网(Reddit)的日本轻小说版上,结果吸引了众多的粉丝,以至于该网版主不满《盘龙》“喧宾夺主”而刻意删帖。但那些欲罢不能的粉丝们开始赖着赖静平,恳求他尽快更新。在众多“外国龙粉”的大力催促下,北美第一家主营翻译中国网文的Wuxiaworld就此应运而生。不久之后,类似的翻译网站开始涌现,例如,曾被《盘龙》吸引的网友GGP,因受中国网络小说的深深吸引不能自拔,于是 “山寨”了一个类似Wuxiaworld的Gravity Tales(引力故事),这个翻译网站也同样获得了较大成功。如今,“引力故事”(亦译作“引力网文”)在翻译中国网文方面,已成为几乎与Wuxiaworld并驾齐驱的著名网站了。

  如前所述,Wuxiaworld的出现看似是偶然事件,但中国网文走向世界却是必然趋势。仅从该网站翻译队伍人员情况看, 据了解,Wuxiaworld最初的20余位译者多半都是来自中国或新加坡的美籍华人,赖静平本人就是幼年跟随父母从四川移民美国的美籍华人。这样一些译者,不仅对中国文化有情感上的认同感,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等概念也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相关研究者还发现,Wuxiaworld等翻译网站的译作主要是些武侠、仙侠、玄幻、奇幻类小说。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一些专有名词和中国文化的特有概念, 网站还开设了专门的板块介绍中文学习经验和道家文化基础, 普及“阴阳”、“八卦”等常识, 方便读者阅读理解。Wuxiaworld翻译网站在翻译方面充分满足了海外读者对翻译作品的需求, 实现网络作品的“本土化”, 这让文学作品在“走出去”的同时, 还能够真正“走进去”。[3]

  就翻译网站的用户运营机制与网站商业模式而言,Wuxiaworld的受众群体以英语国家的读者为主,美国、英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与地区受众明显要多于非英语国家。毋庸讳言,当代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面还相对狭窄,小试锋芒的Wuxiaworld起步之初主要靠免费阅读吸引读者,靠粉丝“打赏”获取收益,随着读者追更积极性的不断飙升,网站开始以“连载+众筹”模式试水市场,并获得了较好效果,在与阅文集团合作后,中方翻译对“众包”模式的探索或许能更有效地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受网文走红海外鼓舞,不少中文网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希望能在海外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例如,阅文在紧盯着日韩与东南亚市场的同时,也对欧美国家网文作品的线上阅读和线下出版市场进行了可行性试探。2017年春夏之交上线的起点海外版——起点国际,在推动国外网文正版化等长线布局方面,也不失时机地设下伏笔。风头正劲的“掌阅”,在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展览的同时,也大力增加海外本土化内容,注重以文化差异性吸引海外读者……事实证明,上述诸般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网文的国际影响力。如今,不少网文名著已在海外声名大振,如萧鼎的《诛仙》在越南,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在韩国,桐华的《步步惊心》在泰国,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些小说及影视作品“既叫好又叫座”,深受海外读者与观众的喜爱。

  三

  无心插柳的网络小说在海外大受追捧,这种情形有如著名学者瑞恰兹在中国学汉语的经历一样具有反讽意味。瑞恰兹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学家,他听冯友兰说孔子相当于柏拉图,孟子相当于亚里士多德。于是,他竟然以《孟子》为课本学汉语,花了很大力气,学了很长时间,结果可想而知,几乎完全不能与常人交流。相反,他的妻子在逛商店、下馆子这类日常活动中,轻轻松松地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北京话。让瑞恰兹难为情的是,他这个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常常需要妻子当翻译。谁能想到,翻译过《孟子》的大学问家,连日常生活用语都难以应付。开书法班、唐诗宋词班,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好办法,但这些传统文化的输出,若不与时俱进地改进方式方法,别说在国外了,即便在中国,恐怕也不易让人欣然接受。

  反观网络文学,虽然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有些人甚至担心《盘龙》这一类“小白文”流布海外会给中国文化丢脸,但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网络文学的网络传播适应了时代潮流,它们在方式方法上有许多值得传统文化输出借鉴的地方。我们研究网络文学在海外走红,并不只是为了把更多的网络小说推向美国或欧洲,毕竟,网络文学不等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仅有网络文学是不够的。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如何更及时、更有效、更科学、更合理地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这或许是我们更应该关心的问题。针对网文出海的可喜形式和潜藏的隐忧,不少研究者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有人呼吁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发展优质原创资源;也有人认为应该学习域外先进经验,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还有人要求培育开放海外市场,加强管理与运营人才培养;也有人呼吁持续打击网络盗版,净化国内外版权环境。[4]除此之外,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一)加大国内网站翻译人才培养和相关经费投入,优化和健全翻译队伍,充分利用我们的语言优势、文化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强网文对外推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这方面,阅文集团已经取得了不少经验。

  (二)充分利用网络文学20年来的传播经验,譬如说文学与影视的互动关系,后续产业链的开发,做好网络文学全方位、大纵深的整体性、生态化输出。在这方面,不少网站与公司早已走过了投石问路阶段。以“脑洞”为例,这个以动漫、游戏、小说等二次元内容为核心的国际化内容平台,拥有数百人的翻译团队。他们自己孵化的水彩手绘漫画《山海奇谈》,不仅获得了国际声誉,也获得了海外收益。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小说漫画在一些英语国家、俄罗斯以及东南亚,都有不俗的表现。

  (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如手机、微信等手段推广中国文化,不断改进和完善孔子学院等传播机构的运行模式。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各种官网都可以因势利导,开辟一些网络文学评介栏目,不仅仅是小说,中国影视作品,绘画、摄影、音乐等易于网上传播的文艺作品,都可和网络文学组成综合式的跨媒介文化产业品牌,推向海外,走向世界。

  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网文商业机制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即便欧美这样畅销书体制极为成熟的发达国家,网文写作与阅读都只局限于数字技术精英等小众范围,畅销书作家仍然只能通过实体书出版吸引读者。这种差异无疑为网文海外走红提供了拓荒机遇。据介绍,网文出海之前,中国文学最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形象是孙悟空,这种影响固然得益于中国小说名著《西游记》,但也因为日本漫画《龙珠》中的悟空形象。赖静平认为,官方渠道输出的“高大上”内容无法引起民间共鸣,甚至金庸、古龙式的正统武侠小说对老外来说都“太中国”了。而现在某些学汉语的外国人是为了获利,并非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无视功利的中国纯文学名著偏偏难以走进欧美世界,而浅显易读的网络文学,似乎“无意”间承载了叩开中外大众娱乐文化交流之门的历史使命,这种乍听上去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细细想来倒也在情理之中。

  当代文化政策顶层设计者们正在大力鼓励中国文化走出去,可谓天时不可失。国际文化市场环境日益看好,可谓地利不可违。互联网极大地消除了文化传播的时空阻隔,充分利用文化互补优势,吸引国内外网文人才的参与,可谓人和正当时。尤其是以玄幻、修真为代表的类型小说已在海外汇聚了规模巨大的读者群众,线下出版的实体化图书运营程序已经启动,包括影视与游戏改编在内的IP开发及其相关文化产业链,可谓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凡此种种,都能助力中国网文创造更为广远深邃的海外发展空间。

  毋庸讳言,网络文学出海还主要限于个别类型小说,如英、美、加喜欢玄幻,新、马、泰则更爱言情。赖静平指出:“欧美读者对中国的都市(小说)其实缺少共鸣,什么高富帅、白富美、贫富差距他们都没有共识,更别说穿越、历史类。而玄幻奇幻来自异界,有游戏感,他们共鸣就很强烈。至于很多人提到的盗墓流,这个类型其实早在欧美火过了,中国现在翻译过来对于欧美读者来说可能已经过时了。”[5]可以想见,从仙幻、仙侠到历史、言情,再渐渐过渡到现实生活,这一过程或许还需要一定时间。

  我们必须承认,当代网络文学要想成规模有规范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且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由于最初的翻译多为自发行为,网文出海的规模与规范还存在着不少欠缺,原文与译文质量也常常显得参差不齐。此外,中国网文在海外市场尚未形成有效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仅靠打赏和广告收入,这与2003年前国内网文非盈利的自发状态颇为相似,假如找不到合适的市场模式,即便“爽点一致、元素新鲜、气质契合”这些因素不会消失,一个缺乏市场支撑的网文海外产业,必定难以长期维持红火局面。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海外盗版极为严重,跨国维权困难重重。国内网络文学版权问题原本就一直是挥之不去的隐痛,网文出海无疑会增加众多变量,版权问题的复杂性就更是难以估量。国内原创网站与海外翻译网站之间如何积极沟通、有效合作,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这不仅需要作者和译者的精诚合作,更需要市场与科技的通力支持。此外,网文国际市场的公平与规范,相关阅读平台的完善与普及,也是网文出海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我们注意到,随着《鬼吹灯》、《甄嬛传》、《步步惊心》、《花千骨》、《琅琊榜》等名作的影视改编和游戏开发的一次次成功,一条全球化泛娱乐产业链正在形成,但网文出海及其相关产业是否像媒体所说的“潜力可期”、“大有可为”,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莫琪、陈诗怀:《中国网文爆红海外背后:“中外网文读者爽点都一样”》,2016年12月14日,澎湃新闻,2019年1月1日。

  [2]陈定家:《“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周·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论坛”纪实》,《文略》2018年第2期。

  [3]王璐璐:《全球文化消费视角下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以Wuxiaworld为例》,《出版发行研究》2018年第1期。

  [4]田小军、夏宜君、王洋:《网络文学“走出去”的时代机遇、现实困境与发展建议》,《中国版权》2017年第1期。

  [5]莫琪、陈诗怀:《中国网文爆红海外背后:“中外网文读者爽点都一样”》,2016年12月14日,澎湃新闻,2019年1月1日。

  (稿源:《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第2期)

 

  (作者:陈定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网络文学走向世界的启示

  中国网文何以成为海外读者新宠

  网络文学的中国表述:从“九州”玄幻世界开创说起(张春梅)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