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从话剧《金色的胡杨》看英雄模范人物塑造

2021-06-0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张迎春 包娜娜 收藏

  塑造英雄模范人物,让观众通过欣赏文艺作品深化对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的认识,增进对党员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当下和今后文艺创作的热点。但是,诸多作品从艺术表达和美学呈现上仍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弊病,难以感染人、打动人。如何塑造英雄模范人物形象,使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真正走进观众心底,是当前亟待深入解决的一个问题。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原创话剧《金色的胡杨》经专家反复研讨、修改和打磨,入选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该剧以脱贫攻坚为背景,根据已故“全国最美村官”“优秀共产党员”、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古勒巴格乡科克墩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国忠的真实事迹改编,成功塑造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公,带领村民决战贫困、强村富民的光辉形象。近日在乌鲁木齐市一经公演,很快得到众多专家和观众好评。

为了不让刘国忠书记退休,村民们集体来到乡政府争先恐后地向赵东方乡长讲述刘国忠书记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以及不同意刘书记退休的理由。(摄影:金炜)

  刘国忠是新疆大地上千千万万基层党员干部的缩影,笔者认为对刘国忠形象的成功塑造,从艺术表达和美学呈现上,有4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样式。

  一、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该剧通过讲述刘国忠为村民们通电、引水,带领村民种色素辣椒脱贫增收,并筹划建村幼儿园的故事,展现了刘国忠带领各族村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脱贫攻坚,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的模范事迹。

  首先,作品取材新疆南疆地区鲜活的现实生活,真实还原了现实的本来面貌,人物形象可信度比较高。其次,整个剧不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呈现刘国忠的模范事迹,而是将镜头直接对准村民群像,通过他们集体挽留、逐个讲述和回忆,反映刘国忠给村民生活和思想精神带来的变化。生活在这块土地多年的刘国忠,已经完全融入各族村民生活和精神中。彼此有着亲人般的深厚感情,形成各民族兄弟姐妹情感共通、共融的生命共同体和有着共同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精神追求的文化共同体。正是这种文化共同体,使刘国忠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具亲和力。舞台以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胡杨树为背景,隐喻刘国忠像一棵胡杨,几十年如一日,牢牢扎根新疆大地,坚韧不拔、恪尽职守;又似各民族兄弟般的生命,彼此紧紧相连、一脉相承,永不分离。这种以树喻人的诗意景象和美学品质,凸显新时代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像刘国忠那样,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与新疆各民族兄弟姐妹命运与共的思想精神内核。

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增加村民收入,刘国忠鼓励村民种植色素辣椒。(摄影:王帆)

  二、人物性格的深刻性

  为塑造好刘国忠这个人物,创作者并未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其进行观照,而是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在刘国忠克服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他一体多面的性格特征。

  村民被电击倒遇到生命危险,刘国忠立即送上准备救治重病父亲的钱,放弃坐火车前往老家看望父亲,一直守候在村民身边,直到村民脱离危险。庄稼缺水,刘国忠顶着被批评或处理的风险,大胆给县长打电话提出全村急需解决用水困难的燃眉之急,并执拗地向相关部门负责人诉说和哀求,一直到困难得到解决。不难看出,刘国忠既是敢想敢干、勇于担当的村党支部书记,又是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普通村民;既有村党支部书记不认命、不畏艰难的自我牺牲精神,又有普通村民身上的那种固执、死缠烂打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质。两种身份的重叠,凸显了刘国忠真诚、大胆、果断、坚定的性格特征和他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为了村民利益,刘国忠时常不顾家人反对,表现出固执和专横,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都在合理的故事逻辑推理中,并逐渐得到家人们理解。刘国忠的形象塑造,不像传统英雄模范人物那样,只重点突出展示某种性格,而是塑造了具有多种身份、一体多面的性格,在展现他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思想品质和人生价值追求的同时,也表现出寻常的人性本质,这点非常可贵。

刘国忠为村里难办幼儿园和缺少教师而发愁。(摄影:王帆)

  三、人物关系的合理性

  塑造英雄模范人物形象,不能为了过于强调人物的模范和奉献精神,忽视其作为普通人的正常情感。

  剧中围绕村民和家庭两条线,描述了刘国忠与各种人物之间的关系。刘国忠为了村民利益与自己妻子和儿女发生矛盾,创作者稳妥把握了这种关系的处理,没有对人物进行“脸谱化”“概念化”的简单处理,而是挖掘刘国忠作为普通丈夫、父亲的正常情感和深层次的思想原因,情节构架和人物关系处理得合情合理又巧妙。

  为了脱贫增收,刘国忠不顾家人反对,将自己家的田地让给村民种色素辣椒,却失去儿子挣钱准备结婚的机会。儿子带着怨气离家出走,为了追回儿子,刘国忠道出了儿子从小吃村民奶水长大的秘密,让儿子幡然醒悟;为筹建村幼儿园,刘国忠动员县里当中小学教师的女儿重新回到村里当幼儿园老师,遭到女儿拒绝后,他独自坐在胡杨林,反思自己对科克墩村的命运和家庭命运的选择取舍,含着泪水,带着对家人的愧疚,拷问自己灵魂,道出了自己内心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的思想灵魂已经完全离不开这块土地,已将改变全村贫困命运作为自己人生梦想和一生追求。真情的独白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让无数观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种合理的故事情节和情感逻辑递进,让儿女们不但理解了父亲对这块土地深厚的情感,还以实际行动感恩这块土地对自己的养育之情;让观众既看到刘国忠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又看到普通父亲的正常情感和心理。村党支部书记、丈夫、父亲多种身份的交错,使刘国忠这个英雄模范人物的情感非常饱满和真实。

  这种人物关系处理方式,改变了过去诸多主旋律文艺作品中常见的“高大全”人物形象塑造模式,使人物形象变得情感丰富、有血有肉。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所说:“这部剧的高明之处是,写英雄不只写他的辉煌,更挖掘出他内心的深层次原因,这才是发自灵魂的灿烂。”

刘国忠为村民争取到了灌溉用水,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村民们欢呼雀跃。(摄影:金炜)

  四、人物表演的艺术性

  剧中刘国忠扮演者甘肃省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朱衡的精湛表演,为整个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朴实敦厚又端正的相貌、魁梧却微微驼背的身体,裤腿卷着、鞋子沾土的农民衣着打扮等体貌外形,非常贴切村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台词没有豪言壮语和大话空话,一字一句都是贴近农村生活朴实自然的语言,增加了人物形象的亲和力。同时,演员能够在舞台上通过准确地把握人物对白、独白的语言节奏和肢体动作,表现出刘国忠有血有肉的文化意涵。演员将自己的艺术灵气释放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将自己完全“化”进去,运用各种戏曲和话剧表演的技法,以较强的戏剧艺术功底和表演张力,使刘国忠这个人物形象达到外在与内在相互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度。还有刘国忠儿子、女儿和村民等人物性格鲜明,情感真挚,表演到位,促成了此剧表演艺术水平的提升。

  为了塑造好人物形象,主创团队和演员们多次赴刘国忠所在的科克墩村采风,他们和刘国忠的妻子、女儿以及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田埂子上、老乡家里亲历了很多生活细节,真实地感受到了刘国忠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动于其事迹和崇高的精神品格,认识到他身上共产党员的当代价值,才将刘国忠及其他群像塑造得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演员感情饱满、表演真挚,将该剧提升到一定的艺术高度,使观众深受感动和教育。

女儿刘晓芬理解了父亲,决定放弃县里小学教师工作,从县里回村里做第一代村幼儿园老师。(摄影:王帆)

 

  作者:张迎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包娜娜,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秘书

  组稿:袁凤梅,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责编:杨静媛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另,《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投稿互动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让杂技更有思想和情感

  新疆文联文艺小分队赴莎车县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千人培训活动综述(张迎春)

  抗疫文艺凸显“互联网+”特征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