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遍布书店街头,伴随几代人长大的连环画悄然间“销声匿迹”。从上世纪50年代繁荣发展到80年代绚烂绽放后的盛极而衰,人们便再难寻觅那“方寸世界”的魅影。连环画去哪了?
连环画书影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大众读物,见证了百年中国的历史变迁,成为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精神食粮,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过,连环画的式微已是事实。
“领这个奖我很难为情,因为我赖以为人民服务的阵地已经没有了,连环画已经被淘汰了。”2014年,连环画家贺友直在领取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时说道。令人欣慰的是,始终有人记着它、爱着它,连环画的创作和出版并没有偃旗息鼓,近年来还再度出现了活跃的势头。作为连环画的收藏爱好者,我目睹了连环画的衰落,也见证了其探索和图兴的努力。我认为连环画艺术的衰落是规律使然。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寿命”,有其发生、成长和消退的轨迹。诗词、戏剧、曲艺是这样,连环画也是如此。在过去慢节奏的生活中,连环画与人们当时的生活模式、欣赏习惯相契合,及时滋养了人民群众干涸的精神世界,在长达数十年的时光里,在图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当时间跨入富足的现代社会,连环画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也必然转换角色,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存在。就像邮票,虽然新票每年都在发行,但又有多少人用它寄信呢?
连环画书影
随着阅读和创作连环画的人急剧减少,连环画便退居收藏界。连环画已经不是大众文化的主力军,退出了宣传主阵地。关于连环画是否走向消亡的话题一度引发美术界的讨论。即便如此,我认为连环画的创作和出版,在今天仍有较大的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我们分析当下连环画出版市场和受众情况,可以看出,近年来,在各地宣传部门的推动,以及美术界、出版界、收藏界的共同努力下,连环画受众面稳步扩大,其创作出版市场在沉寂多年后呈现新的活力。目前,每年都有数百种连环画新作品上市,各地书店、网络电商都有售卖。尤其这两年,连环画普及型读本越发多见。连环画出版社出版了课本绘·中国连环画小学生读库,河北美术出版社有大量红色经典连环画问世,上海、天津、黑龙江等地的美术出版社都有发行面向大众的阅读本连环画,可谓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在全民阅读的活跃氛围中,连环画精品走进书店、图书馆、农家书屋、企业阅览室,我们熟悉的“小人书”正在回归大众。
小学生课本绘系列连环画
也许是“风水轮流转”,再回书架的连环画,对现在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而言,成了一件新鲜物。在每年的上海书展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展位常是高朋满座,大人小孩挤在一起、坐在凳上翻阅“架上连环画”,成为书展上一道风景。可以说,曾被遗忘的连环画重新有了“时尚感”,好像东北红绿棉袄走上了时装秀,老树开新花。全国大中城市的新华书店大都设有连环画专柜,虽是冷门,但仍有一定销量。在无锡新华书店,各年龄段的读者久久地站在架前翻看新鲜,一位外籍青年说:“中国的连环漫画画得很精致,对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很有帮助。”许多家长都是买给孩子看,或者作为礼物送给友人,他们认为这个礼物很酷。
上海书展连环画展台
上海书展上阅读连环画的读者
连环画进校园活动也在各地广泛开展,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抹亮色。优秀的原创连环画陆续来到读者身边,重新成为青少年的掌上读物,拓宽了教育的资源和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好故事好作品,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成为校园师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十六字要求的有效手段之一。
连环画进校园(图片来自网络)
通过市场表现可见,连环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文化符号,也是一种图书,它更大的价值仍在于书的最根本的属性——阅读。因此,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作品,培养壮大读者群,让连环画在文化宣传领域发挥更为深入的作用,是连环画发展的应有之义。图文并茂是连环画最显著的特点,看连环画就是通过画面看故事。好的脚本是连环画吸引读者的必要条件,好的原创故事才能赋予连环画时代特色。
贺友直曾与作家陈村讨论过,好的连环画要基于好的文学作品。读故事仍然是连环画艺术的主心骨,就像电影的剧本一样,画面特效再酷炫,没有好故事也只是好看的空壳。当然,不是所有文学作品都适合改编成连环画,关键要达到文学、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良好契合。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先锋派小说由于故事性不够强,与连环画之间曾出现互不适应的错位问题,这是当下脚本创作中需要注意的。
什么是适合连环画的好故事呢?好故事应当有深厚的文化内核。画家罗希贤认为连环画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坚韧性。他深信连环画不会消亡。连环画植根于中国文化根脉,素材主要来源于传统文化,比如中国文学名著、民间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事件等,具有历久弥新的活力。连环画还紧随社会时代,讲述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自己的事,讲述好人好事,讲述亲情冷暖,透着酸甜苦辣的生活本真。
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全民阅读的推广,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好故事制作成连环画,正在重拾连环画的宣传价值与文化意义。革命历史、英雄人物、时代楷模等教育宣传读本,“嘉兴历史名人”“丹阳五大教育家”“惠山古镇人物故事”等地方文旅宣传读本,以及政府部门、公安、军队等定制类连环画不断涌现,虽然印量大多为数千册,但就出版种类而言,细数下来令人击节。2020年疫情严峻时,全国美术界也有一大批连环画作品发表,成为以艺战“疫”的重要部分。可以说,连环画的创作出版渐呈良好势头,在社会宣传领域发挥轻骑兵的作用。
丹阳教育家系列连环画
我的父亲刘少奇连环画
嘉兴名人系列连环画
2020年8月13日,“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第一辑)在上海首发,聚焦十位获得国家级表彰的上海杰出奋斗者代表,讲述他们的故事,用榜样的光芒照亮心灵,凝聚力量。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包起帆、最美医生夏强等连环画中的主人公们在开幕式上表示,连环画能给年轻人启迪,弘扬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深入生活,为人民书写,正是新时代的需要。
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
好文不离好图,连环画要有好的艺术表现,才会为读者喜闻乐见。贺友直常说:“我自民间来。”他是公认的擅于用画笔讲故事的连环画大家,作品总能深入人心。他用活灵活现、富有生命力的白描形式,细致刻画人物的动作表情,细节精准,场景丰富,画面富有生气,把现实生活与中国传统绘画融通结合,将连环画“下里巴人”的通俗面貌开拓至“阳春白雪”的专业境界。他让更多人领略到连环画的艺术魅力。
贺友直连环画作品签售活动
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传统白描为主,同时广泛吸纳了中西画法乃至影视剧照、剪纸、雕塑等各种艺术元素尽为所用。绘画风格可谓百花齐放,从工致到漫笔,从学院派到民俗画无所不包,小小画面,蔚为大观。面对衰落危机,连环画广泛吸收其他艺术的营养,从借鉴电影、动漫技法到融入电脑绘画技术,为自身创新发展创设新活力。
2020年7月22日,“国粹——当大美京剧遇上连环画”展览亮相上海“一百零八上苑”,是连环画与国粹京剧两种传统文化的“牵手”。这次探索不止于简单意义的嫁接或跨界互动,而在于尝试形塑一个浸入式意象空间,再度寻求中国传统艺术的大美。其实,连环画承载的传统文化符号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创意来源。如何结合市场,开发连环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用新画法、新表现元素赢得更多的读者群,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国粹——当大美京剧遇上连环画”展览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繁荣退去,在消费时代和多元文化语境的裹挟下,传统连环画重现昨日盛势已难再期,其创新发展之路曲折。但只要坚持讲好故事,从闭门模仿转为融合创新,走出狭小的收藏领域而回归大众,连环画终将在困境中拓展更广的生存领域,不断呈现新面貌。
作者:吕涛,供职于无锡市文联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责编:王璐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另,《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