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风,正派气,名剧范”,《青天之端》作为全国首部全景式“包公”题材大型原创廉政音乐剧,讲述了清廉有为的好官故事。虽然是历史题材,但是注重当下现实教育意义,以当代视角重塑北宋名臣包公的清官形象,锻造出打动人心的深情音乐剧。
不管是宋元明清还是今时今日,“包公”都被反复改写,改编再造,早已是一种“IP”符号。古代包公戏如《开封有个包青天》《灰阑记》《铡美案》《秦香莲》《包公还砚》等,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有《三侠五义》,这些北派包公戏深入人心,经久不衰。当下还有再造包公的网络文学、影视剧等大批作品。《青天之端》在前后文本比较中重构包公戏,在传统基础上不断超越翻新,见出时代天地之心。其成功得益于创作团队的精心打磨,即肇庆市政府出资集合各方资源倾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国家一级导演谭颖任总导演,全国金话筒奖得主陈晓琳任编剧,带领一批有高亢艺术热情的文艺工作者合作完成。
音乐剧《青天之端》入选2020年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并分别获得省艺术节二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可谓锐意创新,特色俨然。
第一,以南派“包公戏”创新当代廉政音乐剧。《青天之端》着力弘扬反腐倡廉的时代主旋律,不流于口号,而借好故事渗入人心,春风化雨。该剧题材富于岭南特色,主讲“南下官员”“南下干部”包公与端州三年情缘的历史故事。包拯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由安徽天长县令转任岭南端州知军州事,直至1042年返京升任监察御史。作为端州首官,侦破贡品端砚失窃案,整治砚赋,整顿吏治,兴文办学,断了人祸;为抗击西江的洪涝天灾,筑堤排沥、疏浚河道、中医除瘟、移城打井,开荒屯田、建仓修驿,创举不断,灭了天灾。主演男一号凭借洪亮宽厚的嗓音、高超的唱腔、正气盎然的姿态,融入个人感悟,深化角色内涵,令观众动容动心。全剧不仅有灵魂人物的独唱,还有男女对唱、分声部轮唱,合唱和声共鸣,让人动情。同时,该剧向常演不衰的国外著名音乐剧致敬,不仅有《剧院魅影》般让人难忘的旋律,呈现出同魑魅魍魉争斗的诡秘与艰辛,还容纳古风、民族风、西风、新风的各式曲调,多种风格的歌曲互相融合,而无相冲相克的混乱感;还如《猫》般有多姿多彩的群像塑造,注重塑造各色人物的鲜明性格,或正或诡,或纯或直,或忠或贪,不流于脸谱化的模式套路。
第二,叙事注重情节曲折、节奏紧凑,张弛有度,少闲笔、不废墨,引人入胜。两幕八场分为贡砚失窃、家规严训、将计就计、星岩书声、抗洪排沥,情动僚寨、打井锄奸、掷砚成洲情节跌宕起伏,丝丝入扣。开篇就讲新官上任的包公遭遇百方端砚被盗大案。随后是包公借裹蒸粽宴以了解民情,端州盛产裹蒸粽,此场穿插欢快热闹的歌舞,巧娘们手持盛满裹蒸粽和岭南佳果道具,翩翩起舞,美感十足,营造温馨家庭氛围。接着,中医世家首富拉拢,包公毫不客气地收下天香夫人所送大宅,让身边人大惑不解,心生反感,后揭开悬念,真相大白后包公重新获得人心。包氏夫妇考察星岩书院教学情况后,于七星岩山水名胜间深情对唱,伉俪情深,死生契阔,引起掌声雷动。
第三,借用当代侦探小说的影视叙事法。《青天之端》开局就是案情,贡品端砚失窃,大案要案登场,悬念四起,疑窦丛生。端州的端砚闻名于世,是当时的贡品,更成为官商贪腐的腐蚀剂。于是,正邪矛盾激烈亮相,像具有磁场般强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包公断案抽丝剥茧,敏锐发现天香夫人的中药香料有异,进而找出了蜡芯里的香毒。何年是造“粽”好手,包公在洪水中背出了有腿疾的何年,救其一命。而其弟何为将以命珍藏的贪官账本送呈包公,为破案帮了大忙。州府后院打井,包公发现随从梁栋的神色有异,进而探得失窃端砚的埋藏之处,被权力腐蚀的副手幕僚终于现出原形。身边人捣鬼最难察觉,盘根错节的官商势力终于得以理清。全剧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四起。案件一件接一件,侦破难上加难,天灾一出接一出,紧急应对一刻不得闲。从除疾患到除吏祸,过渡巧妙自然;由悲入喜,又由喜入悲,反复转折,高潮迭起,调足观众情绪。如果该剧情节叙事不容易被观众猜破,则更有思考力度;如果能让包公在更多两难问题之间寻求解决之道,则更能传达人物神韵,更有哲思深度。
第四,熔铸岭南符号元素,彰显地方艺术特色,为岭南文化添姿添彩。《青天之端》融合端州古城文化,巧用端砚、粤语、裹蒸粽、岭南佳果、荷花、南岭、西江、七星岩等符号元素,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平添岭南温润柔和的风情。端州以粤语为主要语言,《青天之端》就以粤语串场:反贪腐“有得倾”(即“没商量”),铿锵有力的“有得倾”像誓言般咏叹不已,让人难忘。敢替百姓申不平,则“有得倾”,以此雕刻包拯的爱憎分明、刚毅坚决、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不愧“包青天”之名。《青天之端》反复咏唱包拯诗句《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首联讲为人处世总纲,一身正气;颔联讲为人处世之“直”,铮铮铁骨;颈联讲除暴安良,呕心沥血;尾联讲要以史书为鉴,不让后人耻笑,而要青史流芳。北宋包公任端州长官三年堪比唐朝白居易,以诗词作比,清廉精神两相辉映。音乐剧再现包公坚守“不持一砚归”的细节,世人以为这是一句“骗人又骗鬼”的虚假套话,但是包公以行动一次次证明坚贞。
第五,舞美设置善于借助高科技手段,简洁美观,换场高效,无缝衔接。《青天之端》巧用投影技术,置于前台的大屏幕影像比置于后台背景的影像更直接生动、立体多维,“虚拟场景+真人”增加了景深感,拓展了空间深度。开篇荧幕营造古朴典雅端州古城氛围,制造历史感。全剧高潮处,洪水无情而至,屏幕再现大雨滂沱、狂风巨浪、洪水滔天,画面震撼,再加幕后演员与洪水抗争的剧烈舞动、急管繁弦的旋律,声动屋瓦,观众失色,为之揪心。包公救民于水火,甘守清贫的包夫人董氏卖琴救民,夫妻同心,剑胆琴心,感人至深。
《青天之端》雕琢的南派包公推陈出新,别具一格,不再是近神的千年形象,而是扎根大地,更接地气。该剧用心刻画包拯的政绩,励精图治,整顿吏治,移城排涝,打井除疾,并联合多民族山民共同治理州城“水疍山瑶,熟化奔走,恩威并著,岁乃太和”。包拯为民,亲民,救民,得民,为人处世刚正不阿、足智多谋、廉洁清正,有勇有责、敢于担当,造福百姓,使得端州从边陲城堡转为西江流域的政治文化中心。该剧既以音乐叙事正文本颂扬端州包公的精神意义,也有醒目响亮的副文本标题“青天之端”画龙点睛,有陌生化色彩,而且寄寓多重含义,包青天的端州端砚故事可谓三年利千年;青天之官身在边疆地带也能造福一方、造福天下;青天之官言行端正,深得民心,以风清气正屹立于蓝天云端,光耀千秋。
作者:凌逾,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粤港澳大湾区跨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持“跨界经纬”微信公众号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责编:李维娟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跨界经纬”微信公号:学术 | 凌逾:《青天之端》塑包公 风清正气立云端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网评投稿邮箱:wyplzg@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