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诗意画境秀野轩今何在

2020-04-07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钦瑞兴 收藏

  朱德润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曾任国史院编修、镇东行中书省儒学提举等职。他善诗文,擅山水,重视观察自然,格调遒丽,《秀野轩图》是他晚期的代表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经专家鉴定为一级甲等文物。该图写溪山平远,林木清森之景。构图采用全景式,笔法秀雅苍润,设色清雅明快。前景画平缓溪流,滩涂缓坡,中有雅轩一座,二高士对坐晤谈,熙熙行人往来溪桥,境界清旷幽美,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雅士幽居的主题。其山石坡树,特别是远山,以松散之短披麻描绘江南土山,以浅绛色随染。画面整体给人一种秀润典雅的感觉。

  《秀野轩图》描绘的如此清雅宜人之境,令人心向神往,那么,《秀野轩图》画的是哪里的景色呢?秀野轩原址在哪里呢?带着疑问,笔者细读了朱德润在作品后面的跋文,其中一段介绍为:“吴人周君景安,居余杭山之西南。其背则倚锦峰之文石,面则挹贞山之丽泽,右则肘玉遮之障,左则盼天池之阪。双溪界其南北,四山之间,平畴沃野,草木葱蒨,卓然而轩者,景安之所游息也。”按照介绍,秀野轩是元代文人周景安在浙江的读书之所,《秀野轩图》画的应是浙江的山水。那么,秀野轩真的在浙江吗?跋文的第二段开头几句,描述了秀野轩地处的地理环境:“吴人周君景安,居余杭山之西南。其背则倚锦峰之文石,面则挹贞山之丽泽,右则肘玉遮之障,左则盼天池之阪。双溪界其南北,四山之间,平畴沃野,草木葱蒨,卓然而轩者,景安之所游息也。”文后面写了画作得名的由来:得江浙行省左丞周公题其轩之颜,曰“秀野”,以志其美。从中可以看到似乎和浙江沾边的有两点:一是“余杭山”之地名,因浙江有余杭县。二是“江浙行省左丞周公题其轩之颜,曰‘秀野’”即江浙行省左丞周公为秀野轩题写轩名。

朱德润《秀野轩图》自题跋文

  这两点能否证明秀野轩在浙江?先说秀野轩的地理位置。从作者的自跋文字中可以看到,秀野轩的总体位置在余杭山的西南,背靠锦峰山的文石,面对贞山,右面是玉遮山,左边可望天池山。秀野轩处在锦峰山、贞山、玉遮山、天池山四山之间。并且四山之中还有双溪作为南北的分界线。也就是说,从逻辑上推理,必须满足以上条件,才能得出秀野轩在浙江的结论。最关键的是“余杭山”,是不是在浙江。余杭之名,最早在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先属越,后属吴,后复属越,战国中期属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境内置钱唐(含杭州城区)、余杭两县,属会稽郡。秦代以降,余杭一直作为一个县的行政区域存在,直到今天,余杭县还在,只不过改成了余杭区。

  但余杭县境内,并没有一座山被称作余杭山。溪倒是有的,就是著名的苕溪。但苕溪太大了,不可能是作为秀野轩南北分界线的双溪。那么,余杭山在哪里呢?且看唐代陆广微《吴地记》记载:余杭山,又名四飞山,在吴县西三十里。山有白土如玉,甚光润,吴中每年取以充贡,号曰“石脂”,亦曰“白垩”“白墡”。东三里有夫差义子坟十八所。在南宋范成大撰写的《吴郡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吴王夫差墓在阳山,《越绝书》谓:越王栖夫差于余杭山,去吴县五十里,即今名阳山。”

宋《吴郡志》

  《吴地记》《吴郡志》两志上明确记载,余杭山距离吴县三五十里,现在名叫阳山,吴王夫差的墓就在阳山。阳山亦称秦余杭山,不少古籍中也都有此说的记述。如《吴越春秋》(卷5):“越王乃葬吴王以礼,于秦余杭山卑犹。”《越绝书》(卷2):“秦余杭山者,越王栖吴夫差山也,去县五十里,山有湖水,近太湖。”清代顾祖禹在其《读史方舆纪要》(24卷)也记载:“阳山,府西北三十里。一名秦余杭山,一名万安山。又名四飞山,以山势四面若飞动也。”根据记载,余杭山就是今天的阳山,阳山属吴县,位苏州城西郊,现属苏州高新区管辖。依托阳山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该山十年前经批准成立了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有纪念夫差自刎的“夫差亭”。

  朱德润家族与余杭山有不解之缘。其祖母施夫人、母亲吉夫人去世后均选择余杭山西侧的阳抱山作为墓葬地。自元代至清代,朱德润家族有十一代人均墓葬或庐墓于此,包括朱德润自己以及清代的大学问家朱柏庐。而明代的朱希周更是在余杭山隐居守孝长达三十年。

  现在让我们再看看明正德年间王鏊撰写的《姑苏志》,记载有锦峰山、玉遮山、贞山、天池山的地理位置,是否与朱德润《秀野轩图》题跋的记载吻合呢?“锦峰山在阳山西南,产石,紫赤色而秀润,故名。宋兵部尚书郑起潜居此。淳祐中理宗书‘锦峰’二字赐之。”“玉遮山在阳山之南,横列如屏,今但呼为遮山。旧志为查山。其南有按山、化山、苦竹山,其北有蜀山,近光福镇东南有贞山,初名蒸山,以其云气如炊也。”“花山旧名华山,去阳山东南五里。山石峭拔,岩壑深秀。相传山顶有池,生千叶莲,服之羽化,故名。《续图经》云,或登其颠,见有状如莲华。老子《枕中记》云,吴西界有华山,可以度难,疑即此也。山半有池在绝巘,横浸山腹,逾数十丈,故又名天池山。”(《姑苏志》)

明《姑苏志》中“锦峰山”“玉遮山”“天池山”的记载

  从《姑苏志》记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秀野轩四周锦峰、玉遮、贞山、天池诸山均位于阳山西南,与朱德润跋文所言丝毫不差,极为吻合。唯跋文中提到的作为秀野轩南北分界的双溪古籍中未有提及。为慎重起见,笔者专程从阳山出发,向西南方向步行十里地前往锦峰山南实地考察。背倚锦峰山的东南麓,向南环视,右边是玉遮山,如玉屏风横卧在锦峰西南侧。对面南向是贞山,东望则天池山遥遥可现,顾盼生姿。四山之间,田畴平旷,两条溪流,由西向东延伸,痕迹犹在。溪流依旧明澈,岸边芦苇摇曳。此情此景,令人喜出望外。

  回头再论江浙行省左丞周公为秀野轩题写轩名之事。文中的周公,名周伯琦,生于1298年,卒于1369年,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元代书法家、文学家。幼随父宦游京师,入国学,为上舍生。元至正八年(1347年)为翰林待招,累升直学士。十四年(1354年)为江东、浙西肃政廉访使。十七年(1357年)招谕张士诚,授任同知太常礼仪院事,张士诚欲留周伯琦未成行,又被朝廷授任资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于是留平江十余年。士诚既灭,伯琦乃得归鄱阳,不久去世。

  江浙行省为直属元朝的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是由中央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派出机构。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江浙省、江浙行省,管辖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等地。周伯琦担任江浙行省左丞,属二品官职。其任职时间自1357年至1369年去世,这十余年周伯琦是在(平江府)苏州度过的,周伯琦未去过浙江。

  周伯琦与朱德润相交近五十年,情谊笃厚,周伯琦生于1298年,朱德润生于1294年,两人相差四岁。二人相识于吴兴,谈古论今,心心相惜。《秀野轩图卷》画作的左边,秀润的山林之间,身着官服、气度不凡并携带书童的友人便可能就是周伯琦。幽居于山野中的文人,拂去尘世的纷乱气息,从士大夫的身份到隐士的交游,而更具平和心境。秀野轩图完成于1364年。第二年(1365)朱德润去世,周伯琦亲为其撰《有元儒学提举朱府君墓志铭》。

  秀野轩主人周景安是一位不肯接受朝廷延聘的隐士,是朱德润欣赏的名士。《秀野轩图卷》全卷都突出了“秀”之一字,不仅画面秀润雅致,题记也以卿云景星的天之秀、崇崖缭溪的山之秀、麒麟凤凰羽毛之秀来突出周景安贤材硕德的人之秀。

  周景安是朱德润好友,而周伯琦又和朱德润过从甚密,也许周伯琦是通过朱德润才和周景安认识并为之题轩名的。

  因此,可以推断,周伯琦虽然担任江浙行省左丞之职,应邀为秀野轩题写轩名,但其时周伯琦在苏州,并非在浙江,所以不能证明秀野轩在浙江境内。

  《秀野轩图》除了作者朱德润自跋文之外,还有京口张监、吴郡朱斌、张吉、瞿庄、薛穆、高启、徐责、余尧臣、王行、王彝、徐珪、虞堪、周世衡、徐达左、金觉、董远、寄翁、惠祯、张均、朱吉,又朱吉诗跋,凡二十有二,后又有高士奇康熙三十年一跋。只要认真品读秀野轩图后的题咏,不难发现,秀野轩就在吴地,《秀野轩图》画的就是苏州西部的山水佳境。如京口张监天民的题记:“余昔游吴中诸山,至周氏秀野轩,领览天池玉遮之胜,今数年矣。……”

  这段题咏首句“余昔游吴中诸山,至周氏秀野轩,领览天池玉遮之胜,今数年矣”,即交代得非常明白,秀野轩在吴中。

  张监于至正二十五年五月十六重游吴中秀野轩,获观周伯琦的题额、朱德润的画作,恍若梦游,感慨系之,随即应周景安之求作诗题咏,对秀野轩之水木清华之境大加赞赏。徐达左是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于苏州西郊邓尉山、光福山等地。他的题诗首句“春风十里翡翠屏,玉遮对峙峨眉青”,也点明了秀野轩与玉遮山相邻的地理位置。这里的翡翠屏就是玉遮山。

  朱吉作后记之时是永乐庚寅二月望日,即1410年农历二月十五,已离《秀野轩图》创作完成四十多年之久。从文中得知,《秀野轩图》乃朱德润去世前一年所作绝笔。而此时,周景安已作古,图后题咏者多为吴中名士,亦多已不在人间。因周景安的女婿何幼澄将画作示之朱吉,朱吉才得以看到先公遗作。所以朱吉后记颇多感慨。名声大靠德行,环境美靠人治,这幅画不易得到,望何幼澄子孙好好保藏传之永久。纵观“秀野轩图”后的题跋诗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秀野轩图》画的就是苏州西部山区的山水风光。其原址就在苏州古城西部高新区境内,即在现在阳山西南方向锦峰山玉屏山东南麓。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大发展的时期。当时由于汉族知识分子受到冷遇,一些文人画家更多地寄情山林。他们的绘画不是单纯地描绘对象,而是更多地通过笔墨来寄托胸怀,抒情遣性。这种思想促使画家深入山林,探索山川奥秘,从而使创作富有生气。由于画家有感而发,力求通过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思想,因而使创作更富有了个性。

  朱德润的《秀野轩图》正是这种背景下产生出来的经典之作。作者借助对秀野轩美好环境的描绘,曲折地反映了追求隐逸、循迹世外的内心世界。《秀野轩图》作为朱德润晚期绘画风格的代表作,向世人昭示了苏州西郊高新区区域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秀野轩地址的认定,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传统文化实力,从而激发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作者:钦瑞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苏州高新区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文联主席)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责编:吴江涛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原创首发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美术评论家在苏州阳山“实话实说”

  “实话实说——当代美术江苏论坛”在苏州阳山成功举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大阳山基地落成

  翰墨阳山——钦瑞兴书法展在苏州开幕

  钦瑞兴书法:木体实而花萼振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