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画家展开时间的方式有三种:描绘起点,表现终点,以及对中间的过程表达。有人喜欢画起点,有人善于画终点。起点就好像花开时的萌芽状态,孕育着很多美好的东西,一切都将要开始,有一股新鲜的气息。终点意味着事物的圆满、结果,呈现的是事物的终极状态,因此,往往呈现给人的是一种完美的空间。也就是说,不管如何表现,画家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刘玉龙油画《静静的夜》(165x175cm)1999年 入选第9届全国美展
但起点和终点也有缺点,当画家去描绘一个事物的开端时,往往是一种简单化的方式,他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它的伸展性。当一个事物结束时,因为它的完整,所以,是一种舒适感很强的样貌,可能就此失去了更多的联想,它已经有结束感,也就是说交给观看者的是一个闭环结构。我们以前很多的画都是追求这种效果,都试图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所以,它的状态不是一种生长性的。
比如说画造桥的场景,绝大多数画家会表现工程结束后桥的雄伟、壮观的样子,这种状态实际上传递出的是单一的体验。画一个码头,一条船,看到的是一个建造好的港口和船,也就是说它是置于一种完美主义逻辑下的产物,这几乎就是传统的工业题材的作画路径。画家如果要提升,也就是在写实功夫,属于技巧层面上的精进,没有观念上的突破,因此总体上不会有多大的跃升。
但刘玉龙给观者展现的是一艘大船还没有建造完毕时的工地码头的状态。画面中的桥梁还正处于建设当中,大量的脚手架、建筑材料,一切都处于半成品的状态。然而,恰恰是这种过程性的展示,带来了工业题材创作的突破性可能。从刘玉龙绘画创作实践来看,选取工业题材是出于其本人的爱好,适合他的个性。他喜欢造船厂等大的建设场景,船的形状好看,适合点、线、面等元素的运用。因为画的是大的建设场面,表现的又是现代工业,时代感极强,画面中大气、雄强的气质就全有了。刘玉龙的作品《静静的夜》《怒放》《三峡赞歌》《沸腾的船厂》《历史的风景-天堑之上》油画作品,先后入选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连续五届入选全国美展,这在当今的年轻画家中很少见。除此之外,他还分别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南水北调工程之沸腾的大坝建设工地》《中国梦——造船》和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业巨子周学熙》《高峡·平湖——长江三峡工程纪实》《中国梦丝路梦——连云港》《历史的风景——江南》等多项重大题材的创作,在这些画作当中已经体现出一种崭新的风格面貌,就是“新工业”画风。
刘玉龙油画《怒放》(150x180cm)2004年 入选第10届全国美展
从渊源来看,这种新的画风受中国美术学院杨参军老师等人的具象表现主义实践的影响.在观念上,他把现象学作为思想和方法体系作用于当代艺术的创作,并显现其形式和精神的建构。从技法上,则借助于扎实的具象功底展现画家的心态、情绪和在观念层面上的思考。这些影响也与刘玉龙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时所受的环境熏陶有关。当然,这些特点也有刘玉龙受俄罗斯严肃风格派的代表人物巴维尔·费德罗维奇·尼哥诺夫的指导有关。刘玉龙曾到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学习。在写实和抒情性相结合的基础上,他对20世纪初被称为“莫斯科塞尚派”的“红方块王子画派”艺术群体的表现手法也有直接的体验。
刘玉龙“新工业”的绘画风格给人很丰富的视觉感受:
第一,给观者一种审美上的增长性。刘玉龙说“我的画绝不能是对空间中对象的记录功能,也许可以为了画面,需要不画或少表达一些已知的”。由此可见,画家截取的是一个时间点的状态进行表现,在表现内容上还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画面促使观者展开想象,使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刘玉龙油画 《三峡赞歌》(195x180cm)2009年 入选第11届全国美展
第二,给观者一种流动感。画面的一切都正在建造当中,很多建设者参与其中,整个场面都热闹非凡。画家对这种建设过程的展现,不是静止的、结束的,而是一种勃勃生机的表达。
第三,色彩处理上的新意。特别是在红、白、蓝三团色块之间的组合上,画家把抽象的色块构成糅合到写实的绘画里,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他的作品《沸腾的船厂》体现得较为明显。对于这样的表现方式,刘玉龙说:“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系,我喜欢热情和奔放的感觉。平时画画喜欢使用浓郁的暖颜色,但是这种浓郁的颜色尽量要内敛一些,不是太张扬,有一些深度和厚度。这张画前面的主体部分是厚重的暖色,但是有时全部都是暖色会太过沉重,有一些蓝色在画面整体中增加一些跳跃和灵性。”
刘玉龙油画《沸腾的船厂》(185×190cm)2014年 入选第12届全国美展
第四,对作品未完成状态的空间想象。在画面的前景当中,有比较清晰的展示;但在后景中,景物开始虚化,物象变得越来越遥远,使得真实和虚幻状态的结合不会给人突兀的感觉,而是自然的过渡,画面中的景物慢慢延伸到模糊地带,使得有与无之间的空间变得“丰满”和“充溢”。正是刘玉龙这种独特的绘画语言,使得面面局部的抽象、混沌和整体的写实自然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一种“新工业”画风。
刘玉龙是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视觉艺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对社会主义大型工业建设题材的研究及创作实践。他的绘画艺术直接面向火热的生活,直面自然现场,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他的这种探索精神实现了在绘画语言和风格上的突破。
刘玉龙油画《天堑之上》(180x200cm) 2019年 入选第13届全国美展(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作者:陆绍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编辑:吴江涛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原创首发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