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
2014年8月16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创办的“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正式入驻“微信星球”,更新第一篇文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关于个人会员入会的实施细则》),我们在这里相遇。(点击查看网页版)
2021年8月31日,在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点击查看)之际,“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订阅用户突破10万啦!
七年来,“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一路坚守、专注内容,不忘初心、潜心耕耘,共推送文章近2000篇,吸引350万人次约500万阅读量(平均单篇阅读量2500人次)。
从0到10万+,感谢10万分之一你,与你共同见证!
10万+,超10万名艺粉,超10万份关注,超10万份期待!
七年来,我们共同经历、见证了中国文艺评论事业的繁荣发展,也书写着个人的评论故事。
在此,我们对一直以来关注、支持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的广大文艺评论家、文艺评论工作者、文艺评论爱好者及媒体记者编辑们致以诚挚谢意!
字里行间,点点滴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因“微”有你们,“中国文艺评论”更加精彩!
七年来,“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中国评协重磅要闻、文艺评论前沿动态,以及重大文艺现象、文艺作品的专家精评、会员新作、网友锐评等。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紧扣重要的文艺现象、思潮、作品和人物开展重点文艺评论。公号先后推出了“我和我的祖国”、“新中国70年”、“高峰之路”、“建党百年”(点击查看)、“啄木声声”、“艺见”(点击查看)等专题。注重专题策划,组织了微评“饭圈”乱象(点击查看)、艺评战“疫”(点击查看)、“行业剧如何更好看”(点击查看)、“中国评协六周年·团体会员展风采”(点击查看)和“中国评协六周年·回忆的‘时光机’”(点击查看)等重点约稿与观影观展微评等活动,汇聚成艺评“作品库”,促进了影响力的提升。注重发挥文艺评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作用,有力批评文艺界不良现象,有力弘扬崇德尚艺的行业风尚。坚持内容为主、创新为要,持续报道了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六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三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两届民族文艺论坛、首届“文艺评论两新”锦江论坛、两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五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和三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培训班等,扩大了“中国文艺评论”品牌影响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观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六周年》视频短片(摄影:艾超南)
观影观展微评活动
七年来,“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坚持服务文艺评论家、文艺评论爱好者的基本定位,坚持权威专业、以质取胜的基本原则,不断加大服务力度,提升服务效果。微信公号呈现年轻态、移动化、场景化及覆盖面广等特点,18—45岁青年粉丝占比74.8%。广东用户2万余人,占比24.7%;其次是浙江、江苏用户各7千余人,北京用户6千余人,山东用户5千余人,安徽、湖南、四川、福建、河南、上海、江西、辽宁、云南、陕西、山西、河北、湖北、重庆等均有数千用户。涌现毛时安、白建春、戴清、汪素芳、徐潋、岳凯华、张凡、王进玉等数十名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年度达人,以及在公号留言都达近400条的Lotus、韦捷和王民等活跃粉丝。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用户画像
七年来,“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积极拓展相关网络阵地,增强行业话语权和引导力。“中国文艺评论”公众号先后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汇报》《中国美术报》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文艺网、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等近80家机构开展互联互通,与“人民日报文艺”“央视一套”“共青团中央”“光华锐评”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省文联、评协等60个微信公号长期互联互动。
10万+,是收获,是荣耀,也是新起点。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履行使命,继续推出优秀的文艺评论作品,努力为广大评论家和文艺爱好者呈现更加丰富、有深度、有网感的优质内容,为广大文艺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营造温馨的“文艺评论家园”。让生活更艺术,让评论有力量!
签发:杨晓雪
审核:何美
责编:王璐 李莎莎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