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点亮美育之光
——“文艺评论与美育”研讨会在京举办
研讨会集体合影
为深入总结文艺志愿服务结对帮扶项目实施经验,探讨美育工作规律,更好地发挥文艺评论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承办的“‘艺’起点亮美育之光:文艺评论视域下的志愿服务”研讨会于2021年7月10日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中国评协副主席兼视听艺术委员会主任张德祥出席并总结,中国评协理事、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美育圆梦 用爱相伴”2020年中国文联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贵州榕江文艺结对帮扶项目专家组组长孙媛媛主持,金浩、雍文昴、丁旭东等评论家代表,袁莎、王洪波、羡涛、石磊等艺术家代表,青年志愿者代表李穆、胡越以及中央音乐学院学生代表参与研讨。
此次研讨既是“美育圆梦 用爱相伴”2020年中国文联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贵州榕江文艺结对帮扶项目的结项环节,又是对中国评协于2020年9月在协会理事中开展的“你所关注的文艺现象”调研活动的一次回应。在协会理事提交的文艺现象中,有部分理事不约而同关注到“文艺评论与美育”的话题。研讨会在一张张美好温馨的照片和热情洋溢的视频中拉开帷幕,把大家拉回中国评协志愿服务团赴贵州榕江三中开展音乐辅导培训的难忘经历,重温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在激动与感动的情绪氛围中,张德祥主席代表中国评协为参与项目的辅导专家和青年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
中国评协副主席张德祥为项目辅导专家颁发荣誉证书
会上,大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气氛轻松活跃而又专业严谨,是一场新颖的文艺评论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孙媛媛教授与志愿者们的优美歌声穿插其间,余音绕梁,为研讨会更添一层浓厚丰富的艺术气息和韵味。
中国评协理事、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孙媛媛主持并发言
孙媛媛认为,美育是文艺评论大有作为的重要领域,通过文艺评论宣扬传播美育理念,强调美育基础教育作用,对于弘扬中华美学和中华美育精神,提高整个社会审美认知水平和审美意识能力,推动国家、民族整体的未来人才发展非常重要;而国民整体审美水平的提升反过来又为文艺评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文艺创作与评论一定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创造出更丰富的文艺精品和评论成果。通过艺术熏陶、文艺评论及美学理论的普及和研究,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和动力。文艺工作者承载着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社会责任,要注重党和时代的需要,努力发挥文艺与评论铸魂育人、固本培元、凝聚力量的重要功能和独特作用。
中国评协理事兼舞台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舞蹈学院教授金浩结合自己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伟大征程》大型文艺演出的经历谈到,文艺创作与评论的目的和宗旨是传达真善美,文艺志愿服务也旨在守住艺术之真,智识情怀之善,创造深邃之美,通过艺术的手段和评论的指引达到美育对人的综合养成的目的。文艺工作者和评论家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和引领美,而美育需要文艺的支撑,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志愿者要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带领群众追求鲁迅先生所说“形美感目,意美感心”的境界,用真善美打动他们,让艺术点亮美育之光。
嘉宾发言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古筝演奏家袁莎介绍了自己多年如一日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地践行美育工作,利用自身专长和优势帮助他人渡过难关并给与信念和希望的经历,认为艺术家与评论家应该作为真善美的使者,真正向全社会、全人类传递大爱、大美,发挥艺术与评论的引领作用,使人心更加向真、向善、向美,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中国评协理事、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副主编雍文昴结合自己以评论家身份参与《伟大征程》大型演出评论组稿的经历,以美育和艺术评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议题,认为要通过反复观看、了解艺术创作过程和细节,才能有更加准确、深入的评论,以及通过自己关于中国古代六朝时期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研究,说明当时艺术的交流、批评和创作之间能高效沟通的重要原因是有讨论的基础和对话的环境,社会整体对艺术有共识性的、共通的美的标准。这样的社会基础,可能是评论与美育之间能够建立联系的重要条件,因此,要不断提高社会整体的美育水平,人们才能站在同一个话语环境中讨论,志愿服务的意义凸显于此,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美育的培养,逐渐使大众能够纳入互相对话的环境当中,这需要全社会不断的积累与沟通。
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声乐副教授石垒表示,中国有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青少年,他们的艺术水平、美育水平、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需要用我们的学识、修养、修为、本领去引导、感化和教育,需要艺术的熏陶和文艺评论的引领,需要志愿服务的大力扶持,要真诚、真正、长期地去帮助他们。
孙媛媛教授、李穆老师及青年志愿者合唱《不忘初心》
中国评协会员、中国音乐学院国家美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秘书长丁旭东谈到文艺评论与美育的关系连接和价值接通。他通过《礼记》中的“既歌而语”及《左传》中的“季札评乐”表明艺术欣赏之后一定要予以生发,阐释出其中的道德观念、文化价值、社会意义,这就是评论。孔子所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了乐及乐后的评论,通过评论上升到思想哲理的高度来升华自己,这就是传统文化基因中评论跟美育的连接。在润物无声的礼乐体系的美育和品位里,艺术铸就了我们的民族品德。在新时代美育思潮中,美育不仅仅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我们看待和评论事物时,要从正向的、积极的、正能量的角度,永远充满着人文关怀,以育人为价值导向的艺术作品和评论才能称为美育。只有合乎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者,艺术作品才有了道德、礼仪和美育的价值,而评论就是要把作品中的这些价值生发、提纯、传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思想引领、文明建构和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国评协会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羡涛表示,不管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礼记》,还是欧洲传统美学中席勒的《美育书简》,自古以来都要求美育有最终的提升。回顾中国歌剧史,早期的目标也是乐教作用,在对孩子歌舞剧的培养过程中,帮助他们获得心灵上、思想上的升华和对美的认知。这就要求老师不只是简单地传递技能,更重要的是传递思想和文化。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通过志愿服务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洪波表示,中国评协志愿团队通过文艺帮扶,不仅传授专业艺术技能,更是对青少年正确把握艺术方向、建立学习艺术的自信心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社会主义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情感、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想象、意志和性格,丰富着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鼓舞学生奋发向上。
中国评协副主席张德祥为青年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
青年志愿者代表李穆和胡越认为,要走向基层,深入群众,用专业和技术帮扶他人,用美育滋养孩子,把美好带给乡村,把艺术的种子播洒大地,用评论去浇灌它,让它开出美育之花,点燃他们向着更高艺术学府和更好艺术殿堂奋起拼搏的梦想,借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搭建的平台,乘着艺术的翅膀圆梦飞翔。
中国评协副主席张德祥总结发言
中国评协副主席张德祥作总结发言。张德祥代表中国评协对以孙媛媛教授为组长的文艺志愿服务团队到贵州榕江县的志愿服务工作表示感谢,指出这是突出文艺评论特点的志愿服务活动,是真正落实党的文艺政策的有效途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是功能论和源泉论,艺术家一方面是志愿服务,是把文艺志愿者和评论家掌握的知识传播出去的行动,最重要的是种下希望,点亮美育之光,激励青少年朝着这个希望努力,在精神上、文化上、美学上、对美的追求上种下一粒种子,点亮一束光明,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生长。另一方面文艺志愿者扎根生活,到人民中去,为大众服务,去接地气,去获得滋养与营养。评论家、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的感情、立场、观点融入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创作的作品才能代表、发出他们的心声。我们要建成文化强国,必须有最美的文艺作为民族精神、作为时代号角、作为精神灯火,必须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价值导向作用。
下一步,中国评协将总结工作成效与规律,平衡文艺、评论与美育之间的关系,寓美育于文艺评论之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彰显中华文化之大美,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己任,以提升人民群众整体审美水平和综合素养为目标,在新征程的文艺道路上共筑华美篇章。
研讨会现场
签发:杨晓雪
审核:王庭戡
文字:唐晓
摄影:向浩 唐晓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