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广东文艺创新发展
“迎百年巨变、发时代先声”广东文艺创新发展研讨会现场
3月19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暨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3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推进会在广州举行。此前3月8日上午,广东省评协、广州市评协、《粤海风》杂志社、羊城晚报副刊部在广东省文联联合举办“迎百年巨变、发时代先声”广东文艺创新发展研讨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斯奋、蒋述卓,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吴华钦,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文艺评论家李洁军、梁江、赵军、胡一峰、梁少锋、申霞艳、陈桥生、陈志平、谭运长、李贺、白岚、王嘉、麦小麦、王艾等出席研讨活动。
研讨会以广州文艺百年大展为话题,从文艺的视角,回顾党领导下的广东文艺发展历程和百年成就,探讨了新时代广东文艺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同时,围绕文艺理论与创作提出了新课题。研讨会专家认为,岭南文艺界在新时代应有新担当,应为建设岭南文艺新高地贡献粤派批评的思想力量。
“迎百年巨变、发时代先声”广东文艺创新发展研讨会现场
回望广东文艺百年路,从广东文化融合、包容、创新特性理解广东文艺特质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认为,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文艺创新发展的高地。当前,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广东文艺的百年路,眺望前往的奋斗路,作为这次研讨会的一个主题,非常必要,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推出更多赓续百年红色血脉的新作品;坚持改革创新,持续谱写新时代春天的新故事;传承岭南文化,着力打造岭南文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建设,开创广东文艺评论的新境界。
近些年来,粤派批评和文艺创作是广东文艺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粤派批评对于促进文艺精品评价,加速文艺现象的争鸣,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良好的效应。要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发扬粤派批评的精神,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引导观众,引导舆论的作用,推动文艺高质量的发展。以文艺评论的方式参与到大湾区的文化建设、文化发展,以便加快内地与港澳地区的文化文艺融合,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色发展。
文化学者、作家刘斯奋表示,雄直之气就是广东务实、开放、包容之外的文化精神。精神史的探索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老讲广东精神,务实、开放、包容固然是一方面,但精神方面是很有特色的。明末清初,北方诗人评论家洪亮吉评论广东的岭南三家和江南三家,他说广东三家“尚得古贤雄直气,岭南犹似胜江南”,这个雄直之气就是广东文化的精神。广东靠近海外,比较早接触外来文化,但是很明显广东人不崇洋媚外,所以这个雄直之气就是广东务实、开放、包容之外的文化精神。
中国评协顾问、文艺评论家、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认为,广东文艺百年是在一个很深厚的基础上发展的,至少有以下几个特性:第一个特性是紧随时代、与世界潮流紧密相伴,而且伴随着党的革命路线、伴随着先进思想而生的。第二个特性就是反映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作为历史的主角,反映美好生活。第三个特性就是具有浓烈的岭南文化神韵。另外,广东文艺具有融合、包容、创新的特性。近代以来,电影的六大创始人有四位在广东,“油画第一人”李铁夫、印象派诗歌的李金发也在广东,广东人的创新意识是比较强的。
广东省评协副主席、羊城晚报副刊部主任陈桥生认为,岭南文艺总是以先声夺人的,它是以发现、以敏锐著称的。回望一百年来广东文艺发展历史,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领域,还是文艺本身的发展,都有非常值得骄傲的地方。今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大湾区的海风,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重要关口。总结前行,深深感受到历史责任在肩。从广州文艺百年大展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媒体存在的力量,不仅有三大报业,更有风起云涌的杂志、期刊,像《花城》《随笔》《黄金时代》等等,这些大众传媒平台往往都是推动岭南文艺发展的第一现场,两者相互滋养,相互成就,造成了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学者总结,广东更多贡献的是第一稿,而不是定稿,是提供文章发表的平台,而未必是重头文章的撰写者。敢为人先,是岭南文艺最重要的特质、最宝贵的传统,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