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杂技更有思想和情感
——从新疆脱贫攻坚主题杂技晚会《决胜时刻》看杂技艺术的跨界
一直以来,人们印象中的杂技,是各种高难度身体动作向生命极限的挑战,简单地认为杂技是“炫技”,无关乎多少思想和情感。其实,各个艺术门类的作品都需要思想和情感的支撑,有思想和情感的作品才有魂,才能感染人和打动人,起到润物细无声般以艺育人的作用。11月11日至14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新疆艺术剧院承办、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表演的脱贫攻坚主题杂技晚会《决胜时刻》,正是这样一台有思想灵魂的和情感表达的晚会,为新疆杂技艺术创新,做了有益的尝试。
开场:杂技集锦《决胜时刻》 摄影:张迎春
技与意的契合
杂技晚会《决胜时刻》的主题是脱贫攻坚。这是当下中国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热点,内容丰富。各艺术门类文艺作品多以叙事为主。那么,长于技艺的杂技,如何用“技”表达脱贫攻坚主题,无疑需要创作者的巧妙创意。
我们知道,杂技涵盖跳、身体技巧和平衡动作等多种高难度的表演性节目,以惊险刺激的高难度技艺赢得观众博采,“挑战”和“攻坚”是杂技艺术的核心。本台晚会选择“决胜时刻”主题,集中表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起开拓创新、奋勇拼搏,取得一个又一个脱贫攻坚丰硕成果,唱响天山儿女欢歌,把感恩和祝福献给伟大的党和祖国。显然,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最后的决胜时刻,很多困难如一个个城堡需要我们去攻克“挑战”和“攻坚”。
晃管·手技《欢乐的工地》 摄影:张迎春
应当说,“挑战”和“攻坚”既是杂技的核心,也是脱贫攻坚决胜时刻的思想精髓所在。当两者巧妙结合,是技与意的绝妙契合,如一对最佳拍档,珠联璧合,赋予杂技一定的思想内涵。我们看到的节目,没有像往常的杂技晚会一样,单个节目按不同队伍变化完成连贯的高难度惊险动作并配以美名,而是将高难度惊险技艺和脱贫攻坚内容相结合,通过魔术、抖杠、晃管、口技、蹬鼓、高空钢丝等多种杂技项目,一次次向身体技巧的难点“挑战”和“攻坚”,给每个节目注入了思想情感和灵魂。晚会看似一碗“杂烩”,实则是一个有鲜明思想主题的曲苑杂坛,用不同的技艺向人们呈现新疆各族儿女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决心和感恩奋进的力量,犹如一股巨大的思想和精神力量,扑面而来,令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
技与艺的跨界
杂技作为一种古老艺术,单一的以技演技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观众的审美需求。多种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无疑能够丰富和拓展杂技艺术的表达形式和空间,增加其思想性、时尚性和可看性,使作品思想和情感表达更加充盈和饱满。晚会正是以杂技为主,将舞蹈、朗诵、表演等姊妹艺术与地域民族特色融合,突出表达脱贫攻坚决胜时刻的精神意象,开拓杂技艺术的新空间。比如,抖杠《天山雄鹰》中的少年像天山雄鹰般一次次展开双臂,辗转腾挪,腾空落地。节目《中国红·石榴红》用一把把红色蹬伞营造出一面面红旗下,各族儿女如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共同走在脱贫攻坚之路的精神意象,寓示红色信仰的力量。《攻坚》像吹响新时代战斗号角,一个个跳板蹬人用决胜姿态,攻下每一个贫困的城堡,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攀登者》单人爬着杆,越过层层峰峦,傲立云端,似砥砺前行的奋进者,迎来了小康之路的春天。节目《花开梦之村》中还加入简单的叙事情景,在镫鼓、舞狮、手技等多种技艺中,展现大学生回村扶贫又扶智,各族村民喜笑颜开共同庆祝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情景。
抖杠《天山雄鹰》 摄影:张迎春
蹬伞·吊伞《中国红·石榴红》 摄影:张迎春
情景杂技·蹬鼓《花开梦之村》 摄影:张迎春
这些节目在呈现“高、精、尖、难、险、美”杂技本体艺术特性的同时,加入舞蹈来营造主题情景意象,并配以深情的朗诵,演员带着思想和情感表演,不知不觉地融入主题情景中,不仅是单一、枯燥的技艺呈现。尤其是《中国红·石榴红》《攻坚》等节目,在不同队形变化中融入古典舞、当代舞等多种舞蹈语汇,用舞蹈营造红色信仰的唯美画面、军人般庄严承诺和决胜姿态的精神意象,让观众在惊险刺激的蹬伞和跳板蹬人动作技艺中,感受到作品已经超越技艺的思想内涵,继而被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脱贫攻坚付出的努力感染和震撼。
杂技技与意、技与艺的跨界融合,带来了一种新的表演样式,增加其人文内涵,使人们对脱贫攻坚主题的杂技艺术表演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技与情的升华
对杂技演员来说,做有情感的杂技是有一定难度的。绝大多数杂技演员注重技巧与力量,长于“展”,拙于“演”。做有情感的杂技,需要演员热爱杂技,不是机械地表演杂技,而是举手投足间都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把观众带到情境中,用情感打动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在节目《鸟语花香》中,口技和高车踢碗看似两个没有关系的技艺,在两只“鸟”你一句、我一语,打情骂俏的鸟语对话和趣逗玩耍中,赞美南疆地区脱贫后的生态文明变化,唱响了一曲新村的欢歌。节目中的“鸟”带着发自内心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演出诙谐、幽默、俏皮等新疆民族的性格特征,并进行现场互动,赢得全场观众不断的掌声和笑声。《天使之爱》还加入了简单的戏剧矛盾和叙事情节。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两位即将结婚的青年男女分开,但他们毫不犹豫地奔向前线。经过医护人员精心医治,当69岁痊愈出院的老阿妈跳起新疆舞时,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都激动地流下泪水。可以看出,台上演员们用杂技本体语言讲述脱贫攻坚故事的同时,融入真实情感和生活化的肢体语言,使节目能够感染和打动观众。与此同时,晚会还使用先进的舞台灯光效果和声、光、电、3D等高科技手段,在诸多节目中立体展现了脱贫攻坚的生动画面,真实还原了南疆地区乡村田野、金色麦浪等劳动场景和情节。服装和道具均采用新疆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元素,加上舞台艺术的气氛烘托,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杂技视听盛宴,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杂技舞蹈·绸吊《天使之爱》 摄影:张迎春
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以情动人,以艺育人,杂技也不例外。杂技晚会融入人文内涵和真实情感,是技向情的升华,提升了杂技艺术的质。从技到意、艺再到情,跨界已成为当下杂技艺术发展的新趋势,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新。此次晚会紧跟时代,大胆尝试,为新疆杂技艺术创新和发展,打开新空间。
作者:张迎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责编:王璐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网评投稿邮箱:wyplzg@126.com)
“中国杂技”微信公号转载:让杂技更有思想和情感——从新疆脱贫攻坚主题杂技晚会《决胜时刻》看杂技艺术的跨界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