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行业题材剧如何更好看>正文

家:国产美食题材剧中的味道

2020-06-0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赵士萌 舒敏 收藏

  编者按: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文艺需要精品力作。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正在开展“行业题材剧如何更好看”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点击查看)。如下是选编所发第14篇。

家:国产美食题材剧中的味道

  美食题材剧是指以美食作为主要呈现对象的影视剧作品。近年来,国产美食题材剧在类型化之路上不断开拓,涌现出一大批作品,如古装美食剧《花间提壶方大厨》(2017)、《人间烟火花小厨》(2020);古装动漫剧《神厨小福贵》(2007);都市情感美食剧《林师傅在首尔》(2012)、《好先生》(2016)、《美味奇缘》(2017);动漫改编电视剧《中华小当家》(2005);翻拍剧《深夜食堂》(2017);年代美食剧《姥姥的饺子馆》(2018)、《老酒馆》(2019)等都在不同程度为美食题材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在该类型剧的主题表达上进行了更多尝试。对于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人而言,身处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背景下,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对美食题材剧天然的亲切感,也成为推动创作的内在动力。从主题表达上来看,美食题材剧与剧情所植根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一般来说,美食剧通常以美食推动剧情发展或人物成长,美食在剧中起到了强调主题的重要作用。

《老酒馆》剧照

  在影视剧中,借助美食实现对“家”这一概念的建构,是当下国产美食题材剧创作的突出特色。“家”的含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指宏观意义上的家,通过菜肴、菜谱和菜系来凸显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特色,即所谓“各美其美,和而不同”;另一方面是重在微观意义上对“家”的观照,通过美食来隐喻家族精神气质和匠人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可谓是“以实写虚”,在《正阳门下小女人》和《姥姥的饺子馆》等剧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难发现,随着现实主义题材餐饮行业剧的大量出现,创作者拓宽了对于“家”的理解。在美食题材与年代剧结合的作品中,“家”也代表着家国情怀,如《老酒馆》等作品都体现了在特殊的历史语境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食物承载的文化内涵的重新体悟。食物与味道中渗透着对“家”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家”的概念延伸至“家国”的概念,并激发着我们重思“家”与“国”之间深刻的内在意义。深入来讲,“家”指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食物与味道便成为隐喻,通过饮食文化所渗透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表征内蕴于中华文化之中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美食题材剧逐渐与刑侦剧、偶像剧和创业剧等相结合,类型方向更加多元,但是主题表达有所偏离的问题也成为制约该类型剧长足发展的因素。以《好先生》《花间提壶方大厨》《人间烟火花小厨》等剧为例,这些作品在主题表达上都存在一定问题。烹饪技艺沦为了简单的桥段堆砌,消减了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作品主题表达缺少深度,沦为个人形象的偶像化建构与呈现,这也是将“家”的概念窄化的过程,以致于文化内核被偶像化形象替代,人物之间的关系被恋爱剧情占据,从而影响了剧情逻辑和主题表达。

  在美食题材剧的翻拍中,也存在主题偏离的现象,主要是与现实生存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偏离。美食题材剧并非单纯运用“美食”呈现“美食”,而是将美食及其背后的味道内化为精神和情感,从而表达深刻的内在精神和品格。根据日本动漫改编的国产电视剧《中华小当家》和中国版《深夜食堂》,一味照搬剧情,悬置了地理和历史文化语境,变成了“悬浮剧”。不同的地理和历史文化语境,也要求电视剧创作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再创作。其中,“家”的概念的重塑和建构正是影视剧改编和翻拍中亟需深化的一点。缺乏“家”的概念,很难形成文化共鸣,也难以在观众的文化认同中寻得方向。因此,改编或翻拍的要义在于内在精神的建构与重塑,而并非照搬剧情。应该说,美食题材剧如果停留在“炫技”而非“论道”的层面,其未来只会陷入同质化的窠臼。观众想要看到的不只是美食,而是美食背后人物的精神品格与社会文化内涵,这都应是美食题材剧创作未来发力的主要方向。

《深夜食堂》剧照

  随着国产美食题材剧在数量上的增多,“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日益凸显。食物与味道是时代的缩影,即使是古装美食剧,其主题内核依然是指向现实生存,借助历史语境,对食物和味道进行还原,旨在呈现食物和味道背后的生存状态,进而思考如何传承内在精神和人物品格等。这是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追忆,能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历史语境下的食物和味道及其背后潜藏的历史文化,是激发观众情感的路径。深挖美食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内在精神,是创作具有时代特色作品的重要环节。每种食物的背后都有特殊的意义和内涵,借助历史语境,呈现饮食文化的内在精神,是古装美食题材剧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国产美食题材剧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作为支撑,在展现、深入和传承饮食文化精神方面有特殊的优势。因此,借助食物与味道表征人物内在品格,同样也是美食题材剧需要深入的方向。

  影视剧中的食物和味道不断扩展着“家”的内涵和外延。根植现实生存状态,以食物为支点,重新思考生存问题,也是建构内在精神家园的重要一步。从这一点来看,日本版《深夜食堂》和《孤独的美食家》有可供思考和借鉴之处。以食物和味道串联和呈现都市生活,展现快节奏生活中的“闲暇”时光,既是对生活的呈现,也是对快节奏生活的对抗和反思。其中食物承担了反思的功能和意义,也在对都市生活的反思中透漏出回归内在精神家园的强烈期许。从食物和味道的历史中回到现实生活,又在现实生活中反思生存意义,是影视剧赋予食物和味道的特殊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因此,美食题材剧在主题表达上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扎根现实,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实现从“炫技”到“论道”的质的飞跃。

  (文中图片来源于豆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赵士萌,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生;舒敏,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讲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审核:何美

  责编:王璐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网评投稿邮箱:wyplzg@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征稿|行业题材剧如何更好看

  胡智锋:行业影视剧三思

  行业剧要拍出行业之魂

  行业剧中人,细处见功夫

  历史剧创作要有情怀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