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文艺需要精品力作。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正在开展“行业题材剧如何更好看”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点击查看)。如下是选编所发第11篇。
从《安家》看行业翻拍剧的成功元素
随着对现实主义的关注,各种题材的行业剧在近年来不断涌现,描写房产中介行业内容的电视剧也开始崭露头角。
2019年的电视剧《我的真朋友》,以流量明星为主打的“行业剧”,因为演技浮夸、剧情悬浮、漏洞百出而备受抨击,被网友斥为“披着行业剧外衣的偶像剧”。而2020年翻拍自日本《卖房子的女人》的行业剧《安家》,开播后收视率与讨论度居高不下。虽然该剧后半部分遭到非议,但比起同为房产中介行业剧《我的真朋友》,与同样翻拍自日剧的餐饮行业剧《深夜食堂》,在质量和口碑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安家》在日版框架基础上做出了大幅度的改动,这些立足于本土现实的合理改编是翻拍成功的重要因素。总的来说,《安家》与日剧原版之间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第一,人物形象:动漫化与写实化。日剧《卖房子的女人》中的主要人物,尤其是女主的形象,都具有鲜明而夸张的动漫化特征。女主三轩家万智(以下简称“三轩家”)总是如机器人般面无表情,以“没有我卖不出的房子”为主要口头禅,另一个则是对下属传达命令后大喝一声“Go”,同时自带鼓风机效果与特殊音效,原本散漫的下属也立刻原地起跳、领命飞奔,这一场面是对于动漫的经典戏仿。第一集某下属说:“三主任在对我说‘Go’的时候,她的头发像是被吹起来了!”这是对于该剧动漫化风格的自我嘲讽,也传达出荒诞不经的漫画感。足立(男主)是公司里的“王子”,储物柜里摆着琳琅满目的领带与名表,一出场就根据客户的喜好选择名牌领带。他曾在一次现场销售中卖出七套房子(该地段被业界誉为“足立”镇),甚至拥有自己的粉丝后援会、“足立会”,完全是漫画式的无限夸大。国产剧《安家》中的房似锦同样不苟言笑且言必称“没有我卖不出的房子”,但在人物塑造上更具写实化的生活气息,她总是穿着千篇一律的职业装,手拿黑色雨伞,行色匆匆。工作间歇为了节省时间,在办公室“一口气”吃下两份早点,令同事啧啧称奇,这些立足于生活细节的夸张处理恰到好处,反而令这个人物更加有血有肉。与日剧足立“王子”对应的人物是王子健,他会根据女客户的身高,在自己胳膊上喷洒客户偏爱的香水,并在签合同时拿出客户之前所赠送的钢笔等细节,体现他处处用心,也更加接地气。两剧与《我的真朋友》中妆容精致、衣着时髦、一心恋爱的女主形成鲜明对比。而翻拍版《深夜食堂》中,单身女郎伊丽莎白这一角色,就完全照搬了日剧漫画式的离奇造型与浮夸演技,令观众难以适应。
第二,情节设置:浮生百态与行业现实。与漫画式人物相对应,《卖房子的女人》在讲述三轩家卖房策略的同时,也呈现出客户背后的多样人生,其中不乏极端的案例。比如,一位女客户有“囤积癖”,家中堆山填海;另一位男客户则奉行极简主义,最终扔光家具。两人刚好是旧情侣,因为生活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最后三轩家卖给他们一栋三层楼的窄小独户,让他们在一楼和三楼各据天地,只有用餐时才在二楼碰面,这样的极端态度与机缘巧合,在奉行“中庸”观念的中国文化氛围中是难以被接受的。《卖房子的女人》旨在借房屋出售描绘漫画式的浮世众生相,《安家》更侧重于强调房产销售的行业现状与专业知识。比如小区物业向中介公司榨取利益并争夺生意,在房似锦那碰钉子后故意刁难,让保安阻止她带客户进小区看房;新人楼关山因肠胃不适又不懂操作智能马桶,犯下了不能在样板房使用卫生间的行业大忌,令房似锦痛失豪客,售房与物业、新人与老人,颇为有戏。隔壁公司的中介以减少佣金、不负责产调(房产产权调查)的手段撬走客户,以至于客户签好合同以后,房子突然被法院查封,索赔无门、悔不当初,为观众提供了专业参考。对比之下,《深夜食堂》将顾客的人生经历置于行业常识之上,在美食遍地的中国,餐厅老板竟然用方便面招待专程上门的客人,从而饱受诟病。
第三,整体氛围:疏离感与人情味。《卖房子的女人》中始终渲染着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一位客户在楼上闭门不出整整二十年,其间从未与同一楼的父母谋面;足立的旧客户买下与太太的爱巢,之后又要给情妇买房,让足立难以接受,三轩家让他不要给卖房这一工作赋予特别意义,应抛开一切顾虑,将卖房作为唯一目标。而《安家》则将“人情味”作为行业智慧。朱闪闪是与日版白洲美加相对应的人物,两人一开始都态度懒散,入职后未开一单。但白洲美加没有被解雇的原因是企业终身雇佣制度(该制度要求企业在员工退休以前不能以非正当理由将其解聘,否则会被员工投诉),而朱闪闪的存在则是因为营造了愉悦而积极的工作氛围,是店里的“吉祥物”。《安家》中同样出现了老客户带情妇买房的情节,房似锦一开始不顾徐文昌的劝阻坚持接单,几近波折之后开始反思并改正这种将生意置于道德伦理之上的态度。与房似锦的一丝不苟相反,徐文昌不强制员工穿制服,还总是替街坊邻居代收快递、临时看狗,从而收获了好几单生意。与三轩家一心执着于卖房不同,徐文昌认为房子并非卖出去就了事,还要为客户入住后的生活做长远考虑,正是这种负责任、人性化的态度让他积累了良好的信誉。剧中不少同事之间谈笑风生、聚餐闲话的场景也更符合国内有人情味的现实。《深夜食堂》则保留了日剧中夜间餐馆的疏离清冷,缺乏烟火气息,因此显得“水土不服”。
总的来说,日版《卖房子的女人》与国产翻拍版《安家》之间形成表面差异的深层原因在于:第一,创作来源不同。日版创作立足于日本“二战”后一路兴盛的动漫文化,从年深日久的动漫资源库中撷取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特征、口头禅与行为习惯,以及急转直下、意料之外的情节安排。因此日版中的人物都秉持着漫画式人设,情节也充满反转;国产版《安家》的改编则立足于现实,编剧真实走访国内多家房产中介公司,并为男女主人公找到了“原型”。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房似锦与朱闪闪的前后“人设”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第二,价值认同问题。中日两版折射出对于现实社会规范的价值认同,如日版中一对母女在签单前想事先调查邻居是否正常,结果职员庭野发现邻居是位私下穿女装的中年男子,三轩家指责他“无法从狭隘的价值中解放自己”,最终客户了解到邻居是为了缅怀亡妻而穿逝者衣裙,表现出接受和理解。边缘人“小叙事”的集中表述背后,是日本现实社会中规则礼仪的严谨与沉重压抑的气氛,而动漫化的另类叙事成为逃避现实准则的出口。不同的是,中国电视剧一直秉持现实主义和“大叙事”视野,对于社会规则保持接纳与融入的态度。第三,文化价值差异。长期的经济低迷使得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许多年轻人沉迷“宅文化”,安于现状,无意拼搏。如剧中的白洲美加就是典型代表,她从头到尾都没有卖出一套房子,最终辞职做了家庭主妇。对应的人物朱闪闪刚开始一心嫁入豪门,情感受挫后,在房似锦的激励之下萌发斗志以及工作热情。还有曾酿下大错的楼关山,也凭借笨拙的坚持开下了第一单。这两个年轻角色身上,都流露出积极奋斗的蓬勃朝气与上进意识。
《安家》在改编上虽可圈可点,但最终并未逃过国产行业剧通病——情感纠葛与家长里短压倒职场。该剧后半部分,房似锦的母女关系、徐文昌的婚姻问题占据太大篇幅,喧宾夺主。另外,为了渲染人情味,剧中将日版考察邻居的故事改为客户入住后邻居噪音过大,徐文昌出马劝服邻居搬家,实在有悖常理,令整部戏虎头蛇尾。总的来说,国产行业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立足现实、深入专业应当成为行业剧的基石。
(文中图片来源于豆瓣)
(作者:邓韵娜,西南科技大学讲师,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审核:何美
责编:李维娟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