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中国评协六载(2014—2020)>正文

乡村盛开评论花:重庆市巴南区评论工作撷英

2020-07-10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戚万凯 收藏

  “中国评协六周年·团体会员展风采”网络专题(第10篇)

乡村盛开评论花

——重庆市巴南区评论工作撷英

《麻雀闹春》(戚万凯词,曹秋圃曲,向刘伟、秦萩玥演唱,陈宏超制作)

  为了实现推动文艺评论和文艺欣赏基层化、大众化,提高基层文艺创作鉴赏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7月17日,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麻雀艺评”基层文艺评论活动之“光影中的新花溪”圆满举办。奉节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袁正领(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巴南区副区长冯毅梅,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卫洪,奉节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委、县文联,巴南区委宣传部、区文联,花溪街道党政领导出席,辖区文艺评论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文艺骨干等百余人参加。

7月17日,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麻雀艺评”基层文艺评论活动之“光影中的新花溪”活动现场

  袁正领认为,此次活动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大家热情饱满,成效非常显著。一是具有很强的群众性。从少年儿童到耄耋老人,都积极参与到文艺评论中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参与人群比较广泛。二是具有较好的专业性。不论是讲解专业知识的老师,还是参与互动问答的群众,都展现了较好的专业素养,充分体现了活动开展以来“把外行变成内行”的成效。三是具有创新性。通过对文艺评论活动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克服了基层面临的实际困难,实现了落地生根,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群众文化素养、艺术修养的提升。他衷心祝愿“麻雀艺评”活动越办越好,不断扩大影响力。

奉节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袁正领(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做嘉宾感言

  新时代,新观念。过去,有专家才有文艺评论,现在,有文艺就需要文艺评论,有群众就有文艺评论。如何推动历来被视为高雅的文艺评论走进基层,使其生根开花结果,是值得探讨的时代新课题。2007年5月,重庆市巴南区成立文艺评论家协会,创造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基层文艺评论活动,让文艺评论工作走出理论书本,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寻找生命能量,绽放出鲜艳的文艺评论之花。这些探索对新时代基层文艺评论工作具有一定启迪意义。

2017年11月,重庆市基层文艺评论工作现场会在巴南区召开

  一、播种:评论是创作的“火车头”和“助推器”

  文艺评论是历来被视为少数人的事业,是文艺理论工作者的专利,显得小众。对基层而言,相较繁荣发展的文艺创作,文艺评论显得滞后。重庆市巴南区的文艺评论爱好者一致认为,新时代,文艺评论拓展新路大有可为。

  2004年,巴南区文艺评论爱好者刘达灿说:“文艺创作如果没有文艺评论加以引导,恐怕走不快,也走不好。”他也谈到,自己发表的文艺作品得益于文艺理论的指引。此话得到文艺爱好者的认同,引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重视,在巴南文艺界引发讨论。该不该开展文艺评论?敢不敢开展文艺批评?基层开展文艺评论是否具备条件?哪些人来开展评论?经热烈讨论,巴南区文艺评论爱好者们澄清了模糊观念,统一了思想认识。2004年冬天,文艺评论爱好者探索成立巴南区文艺评论组。从此,巴南文艺评论迎来了春天。2007年,巴南区文艺评论家协会正式成立,重庆市首个区县评协诞生。

2007年5月,重庆市巴南区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大会

  巴南区委书记倡导并参与“巴地听雨”文艺鉴赏沙龙,并邀请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傅天琳、李元胜等文艺名家“佳作共赏析”,采用茶话会、播放视频、现场演唱、演奏、朗诵等多种方式,举办散文、楹联、音乐、舞台艺术等文艺评论活动,营造了浓厚而温馨的氛围。

2013年1月,“巴地听雨”文艺鉴赏沙龙

  2017年初,巴南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讨论了文艺评论议题,要求向全区人民宣传推介。这一思路旋即得到推动实施,逐渐在全区人民心中播下文艺评论的种子。从这一年起,巴南区连续四年均将文艺评论工作纳入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宣传思想工作考核项目。

  文艺评论如春雨,催生出大型原创情景歌会《巴国霓歌》和非遗创新节目展演《巴歌渝调》,有力推动巴南文艺繁荣;儿歌、谐剧、歌曲等频频荣获全国优秀童谣奖、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重点作品扶持等。

《巴南日报·麻雀艺评》专刊(部分)

  为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巴南区创设《巴南日报·麻雀艺评》专刊,每期发行2.2万份,已办12期。此外,《巴南文艺》季刊和全国唯一儿歌专业报《巴渝儿歌》每期都设有作品评论专栏。

  二、生根:让评论的根须深深扎进基层土壤

  巴南全区多年来开展文艺评论工作探索,认识到文艺评论是文艺工作的重要抓手。评论工作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不懂文艺评论,怎么办?请市里的专家讲课。于是,中文系教授敖忠来了,儿童文学评论家彭斯远来了。没地方上课,怎么办?将区教师进修学校会议室开辟为课堂。文艺评论人员扩大后,区图书馆又成为文艺评论阵地,开展“巴人图语”文化系列讲座,每月一期,聘请市区专家为文艺评论爱好者讲授文艺百科知识,提高他们的作品鉴赏力,为文艺评论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巴南区评协会员这几年所写的评论文章,胜过建国以来所写评论文章的总和。会员作品遍地开花,有的在《文艺报》和《名作欣赏》刊载,有的出版了评论专著;协会还编印了《巴人论坛》作品集,汇集起区县文艺评论成果。

2008年4月,在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文学评论讲座

  基础一牢,花开枝摇。目前,巴南区文艺评论在稳步前行。新班子,新举措,新气象。巴南评协成立党支部,加强思想建设,把好文艺评论方向关;壮大会员队伍,制定制度,改变方式,划分文学、艺术评论组,便于活动开展;聘请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评协主席周晓风和秘书长卫洪授课;召开《巴南文艺》评刊会和作品研讨会;组建“巴南评论”网络群组,开展网评;承办《巴南日报·麻雀艺评》专刊和《巴南文艺》“文艺杂谈”专栏;深入基层指导文艺评论工作;与镇街结队帮扶,培养评论爱好者,已有10名作者加入了重庆市评协。

  三、开花:“麻雀艺评”飞入寻常百姓家

  “走哦,去参加‘麻雀艺评’。”在巴南,无论是镇街社区、企业学校的人员,还是普通群众,都可以在家门口参加“麻雀艺评”活动。“麻雀艺评”基层文艺评论活动成为文艺评论创新之举,不仅让大众共同品悟、品评文艺作品,还让大众体验即兴创作,如在诗歌鉴赏评论中增加“为你读诗”、书法鉴赏评论中增加现场“为你书写”、楹联鉴赏中增加“我来填空”等环节,大众从中得到阳春白雪的享受。每场活动都会组建核心团队,精心设计“精品赏析”“引你入门”“麻雀闹春”等八大环节,融展演、讲座、辅导、沙龙、竞猜、互动于一体,巧秒地将“高大上”的文艺评论化为百姓心中可口的“麻辣烫”,引领百姓从“看热闹”到“看门道”,让外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成为内行。

  2017年以来,“麻雀艺评”基层文艺评论活动已举办音乐舞蹈、谐剧小品、书法美术等鉴赏330多场,辅以多样的宣传方式,受益群众达20余万人。群众普遍反映此活动新颖有趣、鲜活通俗、受益匪浅。

2017年11月,花溪街道“麻雀艺评”活动之“民歌中的乡愁”

  巴南区为实现“专家引领进大门”,特建立专家指导组。我们征集宣传语和形象标识Logo,推出《麻雀闹春》主题曲,创办《麻雀艺评》报,编印《巴人论雨》系列文艺评论集,举办优秀主持人和优秀PPT课件评选活动,开展“我与麻雀艺评”征文活动,评选命名文艺评论基地,建微信公众号,制作外宣品等。“麻雀艺评”成为百姓喜爱的文化品牌。

  “麻雀艺评”进基层后,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审美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数提升了,有效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升级为“2.0版”。普通群众由文化欣赏者变为参与者和建设者。李家沱街道群乐村开展“碟子小调进万家”活动后,大街小巷哼小调跳碟舞的人变多了,编造的碟舞也获得区乡村文艺汇演一等奖,并代表重庆参加全国表演比赛。鱼洞街道“走进乱针绣”鉴评活动后,30余名村姑加入非遗传承队伍,成为新一代“绣娘”,据此改编的舞蹈《闺绣》登上了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舞蹈类决赛舞台。14个镇街通过“麻雀艺评”催生出文联组织,实现全区镇街文联组织全覆盖。

2017年6月,李家沱街道 “麻雀艺评”活动之“碟子小调进万家”

  “经验好,很创新,有意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洪斌,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陈若愚,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辛华等为这一创新举措叫好。重庆市评协秘书长卫洪观摩《诗意端午》后赞叹:“粽香风里打糍粑,小院琴声漫品茶。艺苑欣闻麻雀闹,催开评论一枝花。”

  巴南评协的“麻雀艺评”基层文艺评论品牌经验先后在重庆市基层文艺评论骨干培训班、基层文艺评论工作现场会和基层文联工作会上交流,获评“重庆市文艺评论(创新)基地”和“十大创新工作”,《光明日报》、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文艺评论网、重庆电视台、《重庆宣传》等数十家媒体宣传,在全国基层文联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年度工作会上作推介发言,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近期,巴南评协的文艺评论门类扩展到电影艺术,活动单位扩大到机关企事业。疫情期间,协会还推出网上评“疫”和“麻雀艺评”等活动,坚持不懈飞入寻常百姓家。在7月17日“光影中的新花溪”艺评活动现场,9岁男孩现场创作并朗诵如下儿歌,发言积极,表达清晰。

麻雀艺评

胡欣余

麻雀叫喳喳,我也来参加。

活动多样化,知识能增加。

分享给大家,都说顶呱呱。

艺评进万家,快乐你我他。

9岁的胡欣余在艺评活动现场创作并吟诵儿歌《麻雀艺评》

 

  (作者:戚万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巴南区文联主席。著有《儿歌“戚”谈》《儿歌散议》等评论集)

 

  审核:何美

  责编:王璐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重庆巴南评协:麻雀喳喳叫,评论下乡好(“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网评投稿邮箱:wyplzg@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评协六周年·团体会员展风采”网络专题征稿

    中国评协六周年,“时光机”约稿中

    重庆市评协:在创新中开新境

    重庆巴南做强“麻雀艺评”基层文艺评论品牌

    重庆市巴南区“麻雀艺评”活动受到基层群众普遍欢迎

    泥腿子搞文艺评论,“麻雀艺评”进社区

    抗“疫”童谣创作“八要八不要”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