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战疫>正文

社交媒体上战“疫”宣传画的新意

2020-03-0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吴笛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正在开展“艺评战疫”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截稿至3月底,点击查看)。本专题已选载一批原创来稿(点击查看),如下是第24篇:

 

社交媒体上战“疫”宣传画的新意

  当前,全国上下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全线出击全力奋战。这是属于人民的火热战场。如何在人民群众中传播战斗思想、普及战斗方法和激发战斗热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文艺争当先锋。

  深情回望20世纪中国的重要历史现场,一批艺术家以(刻)刀代枪践行爱国理想。胡一川《军民合作》、罗工柳《马本斋的母亲》、彦涵《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在木板上镌刻鼓舞人民的传奇。一幅幅宣传画,张贴在革命根据地的土墙上,印刷在宣传抗“疫”刊物中,展出在巡回展览会。这些作品借鉴了鲁迅推广的欧洲版画风格,吸收了革命根据地年画的民间美术元素,既满足战斗需要,也符合陕北百姓的审美习惯,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走出了一条艺术的大众化和民族化的道路。

《军民合作》作者:胡一川

  在人人可观赏、可触达、可发声的互联网时代,“艺术为人民”的新沃土在哪里?今天的社交媒体如同当年“革命根据地的土墙”,吸收了生活的温度,彰显了人民的态度,侧写了时代的形象。“#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方舱医院患者跳萨日朗#”等话题纷纷上了热搜,“电饭煲蒸蛋糕”“妈妈炸油条”“卧室客厅一日游”等乐观的场景频刷朋友圈。在微博、微信、B站、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上,涌现出许多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其中,宣传画作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传播,呈现出三个“新”的特点。

作者:董若曦

  一是创作主体“新”。创作队伍中既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家队”,也涌现出一批思维活跃、画风多样的自媒体人。95后博主@SpoonKid创作海报《情人节快乐》,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对医务工作者情侣相拥的场景。不回避内心感受是青年人的生活态度,也是这件作品的动人之处。直面内心的“不舍”,尤显“舍得”行动的难得。

  为什么他们单手拥抱?因为,心中有难以割舍的“大爱”。一人手拉工作推车,另一人手握来不及放稳的吊瓶支架。一边是爱人在怀的岁月静好,一边是与病魔的殊死搏斗,他们选择了战斗。防护服上“加油”二字,是送给彼此最好的节日礼物。远景中,粉色爱心借鉴了中国画“没骨”画法,依势行笔,与人物动态相和,渲染出“为爱前行”的主题。

  二是创作语言“新”。绘画风格“百花齐放”:有的通过物象或形式构成空间纯粹性的极简主义;有通过象征、隐喻和装饰性来倾向象征主义;还有的缩小具象元素,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式表述理性的新造型主义。绘画语言“百家争鸣”: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有当代美术语言的复制、挪用、拼贴,以及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漫画风格。作品多样性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也反映了创作活动的人民性。

《用一颗心“罩”亮世界》 作者:周靖明

  三是审美形式“新”。作为审美转化的媒介,社交媒体不同于美术馆、画廊、画册图录和书籍刊物,出现了虚拟性、交互性、非线性等新美学特点。受到“#各地美食给武汉热干面加油#”话题启发,作者陈小桃momo创作了原创漫画为武汉加油。受此启发,网友纷纷在原图的基础上再创作,微博话题热度不减。秘鲁插画师Vianhue改编为国际版“Make China Great Again”为武汉加油打气。

 

《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作者:@陈小桃momo

国际版“Make China Great Again”  作者:秘鲁插画师Vianhue

  一幅图引发亿万人关注,上万人点赞、留言、互动。审美客体不仅触动了审美主体的感官,更激发新的行为。山东大葱、天津煎饼果子、陕西肉夹馍、湖南臭豆腐……为武汉热干面加油,就是全国人民支援湖北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宣传画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重要作用。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他们如同“以刀代枪”的鲁艺木刻工作团,他们是网络文艺工作者,是无数文艺爱好者。任时代变迁,总会有共情的相逢。

 

  作者:吴笛,中央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生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源自网络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责编:李维娟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原创首发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付酬征稿|艺评战疫,文艺评论家在行动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倡议书

  “疫”战之下,文艺的在场

  文学与现实中的“大英雄时代”

  艺评战疫|微评合集第二波

  灾难面前:有“怕和爱”,也有“诗与思”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