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成立5周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各省市自治区评协会员、各文艺评论论坛研修培训班等活动参与者和广大文艺爱好者纷纷向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微评“中国文艺评论这五年”,讲述身边的故事,畅谈难忘的活动,回顾中国文艺评论五年来的成就或进展。投稿邮箱:wyplzg@126.com。
如下为“中国文艺评论这五年”主题征稿的第7篇精选文章:
这五年,我与中国文艺评论共收获
我的文艺评论写作始于2004年,当时我的歌曲作品刚刚获得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即将担任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歌词写作”课程的主讲老师,需要自己编写教材,于是就“逼上梁山”地走上了文艺评论之路。这之后是10年的耕耘和探索。从2014年开始,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的春风,我与诸多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共同跨入了更有组织、更有体系、更有力的新时代。
第一,加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有归属感。201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10月15日党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并作了重要的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工作的繁荣发展吹来了强劲的东风。笔者以往的文艺评论写作大都是率性而为、有感而发,自从加入中国评协后,肩上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创作感悟,写下了《不忘“初心”,不求“有用”——构建中国当代词坛的“新常态”》的理论文章,先后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词刊》和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艺术报》发表。
第二,参加中国评协对会员的集中轮训有方向感。2017年9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辽宁省文联承办,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协办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六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我与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的200多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参加了研讨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对会员的集中轮训,让我们强化了守正创新的方向感。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六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现场
第三,参加跨艺术门类的文艺评论活动更开拓视野。这五年,中国评协和各团体会员举办的研讨、论坛、培训,如雨后春笋。这些活动打破了各艺术门类之间的人为壁垒,促进了各类文艺评论家的融合、交流,涌现出许多跨界的文艺评论家。即使是文艺评论爱好者,也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相互取长补短,使文艺评论走出专业的“深巷”,更具时代感,更具感染力。今年8月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在河南禹州召开九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我提前准备了发言稿《新时代歌词创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我们的对策》(点击查看),由于平时留心思考相关的文艺现象和文艺问题,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写作任务,并且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并先后在《中国艺术报》、《词刊》、中国文艺评论网发表或转载。
每一场研讨、每一篇评论,都必须讲真话、讲专业话、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拿笔者参加陈晓光作品研讨会、陈小奇作品研讨会的经历来说,一是参加研讨会的大家林立,二是被研讨的对象风格各异,三是撰写的评论文章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前人已有定论的俗套。随着新时代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来临,中国文艺评论队伍不断成长壮大,作为文艺评论的个体而言,身上肩负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明显高于以往。如果写的文艺评论老生常谈,分析的文艺现象南辕北辙,在思想感情上与时代脱节、与人民疏离,将面临危险的局面。
陈晓光与朱小松
如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基点上,抓住各自艺术地位和艺术特征,说出前人和同行没有说出的话,写出有温度、有筋骨的理论文章,是对文艺评论家的考验。陈晓光先生和作曲家施光南先生一道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是改革开放重要的代表作。笔者遂在理论上对相关文艺现象作出了评述。陈小奇先生许多歌曲名作化用了中国古诗词的意境,歌词语言具有很强的辨识度,引领了“中国风”,笔者与业界专家和创作同仁及作者本人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四,投身文艺评论事业促进创作和管理。2015年笔者因为创作有关鲁迅话剧的缘故,翻阅了鲁迅先生大量的文艺作品和切中时弊的文艺评论以及鲁迅研究者的主要论著,可以说是借助鲁迅先生的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与文艺创作有关的组织管理工作中,对现行文艺体制和实际运行情况的了解,写出了《从“高原”到“高峰”究竟差距在哪?——由鲁迅先生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实践所想到的》理论文章,在当年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八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上宣读,同时发表在《词刊》上,引发了许多同行的共鸣,有的专家甚至说:“应该让制定文艺政策的人好好看一看”。
第五,投入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更有战斗力和影响力。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中国文艺评论网和“中国文艺评论”“艺评中国”“艺评头条”微信公号、今日头条号等)的相继建立,让文艺评论家有了相对集中的展示平台,大大提高了评论文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过去发表评论文章往往都局限在本系统、本专业的学术期刊,受众面非常有限,不利于提高全民的文艺欣赏水平和创作者的文艺创作水平。现在借助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的快速传播,逐步认识到,文艺评论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大军里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它的存在价值和应有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回顾这五年,笔者先后在《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评论网、光明网、《词刊》、《音乐周报》等专业报刊网上发表文艺评论40余篇,还荣膺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2018年“年度达人”称号。
当然,这五年文艺评论繁荣兴盛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值得重视的隐忧。比如不同评论家之间的评论标准和评论角度“高度一致”,同质化倾向严重;整个评论界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评论家个人评论风格辨识度不高,如更换作者姓名,受众没有“排异反应”;不少评论文章篇幅过长,不适应快节奏的大众阅读习惯;缺乏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精品力作。这些问题必将在风清气正的文艺评论环境下逐步得以改善。
最后,以我国古代著名爱国主义伟大诗人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大家共勉。
(作者:朱小松,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编剧)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责编:李维娟
网编:韦英俏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点击查看。投稿邮箱:wyplzg@126.com,请勿一稿多投)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晓光的歌词艺术,飘荡在希望的田野上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父亲节|聆听周华健与李宗盛,你更喜欢哪首歌:《亲亲我的宝贝》《希望》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