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中小城市戏剧“观众荒”如何破

2019-12-1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李嫣然 收藏

从中小城市戏剧市场的“观众荒”

谈戏剧观众的培养与保护

  “戏剧危机”已是中国戏剧界多年来的一个热题,由于特殊的现场性与观演关系,戏剧无法像电影、电视剧一样能够实现多渠道多平台快速传播,这也导致了戏剧观众比电影电视观众少得多,除了北京、上海等戏剧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外,大部分中小城市的戏剧市场都存在“观众荒”。观众对于戏剧的审美体验直接关系着戏剧创作与发展的进程与方向,解决戏剧的“观众荒”,培养和保护戏剧观众群体,无疑能够给戏剧市场带来更多活力,使戏剧艺术更加繁荣。

  戏剧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特别是在经历了东西方戏剧艺术理论与思潮的碰撞与交融后,中国戏剧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更加丰富多元,在思想价值的引领上更加深刻,一部戏剧作品带给观众的既有感官的享受又有精神的启悟。戏剧是关乎人的艺术,它探讨人性,追问人生,它反映生活,也反观生活。一次剧场体验不仅让人体验生活百味,经历别样人生,甚至直击灵魂。

  然而在快餐式消费的今天,让人们走进剧场似乎并不容易。在中小城市本就为数不多的剧场演出中,很大一部分观众是由他人赠票前来,真正花钱走进剧场的人少之又少。观众走进剧场的初衷不一样,就极大影响了剧场环境,引发了一些问题。一方面体现在时间观念上,距离开场仅仅几分钟,仍有大量观众未落座,剧目开场后还在黑暗中寻找座位,不仅影响了其他观众,还有可能影响到剧情的推进、演员的表演等。另一方面体现在观剧秩序上,一部分观众喜欢拍照录像,观剧期间还使用闪光灯,严重破坏了氛围;还有部分观众带小孩进场,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先不说能否看懂舞台上的表演,就是在一个位置上坐两个小时不哭不闹都比较困难,孩子时不时发出的声音也成为了影响剧场环境的因素之一。

  除了观众在剧场内表现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外,“有票就看,没票拉倒”的心态也导致观众在人员构成上参差不齐,剧场没有相对固定的观众群体,很难形成良性循环。如何让更多的人关注戏剧,走进剧场,让一批又一批普通观众成为专业观众,让新老观众之间形成“传帮带”的关系,是繁荣戏剧市场的重要一环,对推动戏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戏剧观众如何进行培养和保护呢?

  首先,树立本土品牌,在演出常态化的同时加强宣传力度。有人说:戏剧具有与生俱来的品牌性,因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于文化,而戏剧本身就是精神文化的消费产品。回顾我国戏剧的发展历程,戏剧品牌是凭借一部部优秀剧目形成的,这些作品成就了优秀的剧团、编剧、导演、演员,正是这些剧团与艺术家们的品牌效应,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观众走进剧场。近年来各地成功的戏剧品牌已经不胜枚举:编剧导演品牌,如田沁鑫、赖声川、孟京辉等;戏剧演出团体品牌,如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国有戏剧院团、表演工作坊、戏剧工作室;文化传媒公司剧目品牌,如开心麻花、大道文化等出品的剧目;剧场品牌,如北京的繁星戏剧村、蜂巢剧场、小柯剧场,上海的上剧场、椎·剧场等。这些个人或团体形成的品牌不仅拥有固定的受众群,还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持续吸粉,外地观众甚至不惜重金千里迢迢看场演出,经典剧目或明星版作品也常常一票难求。

北京繁星戏剧村话剧《狂奔的蜗牛》剧照

  而对于中小城市来说,由于外邀剧目数量少,本土剧团演出不定期,导致戏剧市场不温不火,许多潜在的受众群,也因无剧可看而流失。因此,树立本土戏剧品牌,定期上演剧目,保证观众的看剧频率,是培养稳定观众群体的必要途径。此外,在演出常态化的基础上加强宣传也是培养观众的策略。通过海报、宣传册等的线下宣传,以及网络、新媒体对各类剧目的剧情简介、视频预告、演出信息等的线上宣传,再加上定期开展戏剧教育及戏剧艺术活动等,不断培养大众对戏剧的兴趣,提高欣赏水平,拉近戏剧与观众的距离。

  其次,合理制定票价,让普通观众看得起。看一出剧花多少钱合适?当下中国的戏剧市场票价高低不一,明星版作品、国外作品、经典作品等在价位设置上的区间较大,票价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小剧场话剧成本相对较低,票价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元之间。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相比,一张戏票的价格显得有些奢侈,特别是对于工薪阶层、学生党来说,高额票价成为他们无法近距离接触戏剧的重要因素。而且对于一般观众而言,戏剧和电影都是娱乐消遣的方式之一,在对比戏剧与电影的票价之后,会很自然地选择价格较低且观看时间可以由自己决定的电影。

  因此,剧票人人买得起,是让戏剧走近大众、融入大众生活的第一步。通过政府出资、企业赞助等方式,制定低价位的惠民票,剧场才可能真正成为人们休息娱乐与提高素养双效并举的好地方。一定要拒绝天价票。戏剧是演给人看的,只有不断巩固和扩大受众群体,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戏剧的影响力,使戏剧事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最后,要充分发挥“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的作用,以优秀新颖的作品吸引观众。“两新”概念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提出的:“近些年来,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大量涌现,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在当下的戏剧领域,出现了一批独立编剧、导演,民营剧团、戏剧工作室等,他们来自社会各界,对戏剧艺术饱含着无穷的创作激情,拥有无限的创作动力。作品被大众接受并喜爱是他们生存发展的保障,因此,他们的作品也更加关注现实、贴近时代、贴近大众,他们渴望得到接纳与肯定。因此,对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需要加强思想引领,引导其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大原创精品的扶持力度,建立公正公开的扶持与奖励机制;加快推进优秀作品的落地,搭建平台,让他们真正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这可以称得上是戏剧发展的“人才战略”,也是戏剧发展模式“百花齐放”的一条路径。

  在中国戏剧史上,无论是戏曲还是话剧,都曾拥有过广大的观众群体,但随着文化市场的多元发展,受众的文化休闲选择越来越多,戏剧艺术受到了严重冲击。戏剧观众的培养与保护任重道远,没有观众,就没有演出市场。解决中小城市戏剧市场的“观众荒”不能一蹴而就,要在不断培养观众欣赏意识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专业素养,让观众主动走近戏剧,走进剧场。而在探索培养和保护戏剧观众的路径上,成本与盈亏又是避不开的问题,“合理票价”作何标准才能平衡成本以及观众的承受能力,还是融合更多资源,探索新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嫣然,贵州大学辅导员)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责任编辑:艾超南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点击查看。投稿邮箱:wyplzg@126.com,请勿一稿多投)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戏剧创作如何为时代发声

    艺术教育要让人们有勇气面对未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