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网编者按:
近日,摄影家袁培德精选发来一组运河边摄影作品,从2005年和2006年的黑白照片到如今的绿意葱茏,让我们领略到大运河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也沉醉于浓浓的父爱与乡愁;他的文章《家住运河边》原发于嘉兴在线新闻网(点击可看更多摄影作品),本网经编辑后选发。
家住运河边
撰文并摄影:袁培德
历史像一幅巨大的画面铺展大地,大运河如一条千年的巨龙奔腾不息,带着江南的杏花春雨,载着历史和梦想前行。大运河在嘉禾大地上流金淌银,滋养着这片神奇的土地。长安闸在夕照里映出深深的记忆,长虹桥犹如睡在情人梦里一样的美丽,三塔间流淌出唐宋元明清的散曲,落帆亭让人想起了已经远去的片片帆影。
嘉兴三塔是京杭大运河嘉兴段的历史地理标志
这就是我生活在大运河边的嘉兴。嘉兴是中国运河历史的源头,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唯一以运河作为护城河的城市,因此嘉兴是我国运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之一。我小时候常常在细雨中光着脚丫跑在运河边石板砌成的河埠头,一对小丫触摸着大运河欢快的浪花,望着长长的拖轮向北而去,我多少次跃入运河水中,奋臂游向拖船,拼命拉紧船上的缆绳,梦想着和运河里的船一起走进北京……
父亲是航快社的职员,是货运公司在运河上跑船的船老大,他的船队从一个城市开到另一个城市,长年跑在大运河上。小时候,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少回家,但是,父亲在我眼里,就像是一座大山。
记得在我三年级那个暑假,父亲带我上了他的船队,这是我第一次走近父亲工作的环境。那天午后,父亲一手抱着一条被子,一手提了两瓶老白干,而我则低着头,我俩一前一后走上了船甲板。船上陆续有人跨越两船过来,和父亲打着招呼,有人还摸着我的小脑瓜,称呼我叫“小老大”,那时的我就感觉到父亲是很受人尊敬的一个人。
半夜我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抱着父亲带上船的那条被子趴在船舱里,舱外传来一阵阵雷电和暴雨声,我明显感觉到船在水中激烈地左右摇晃,我的一双小手拼命地抓紧船梯,爬上二层的掌舵室,想知道父亲在做啥。一道闪电划破黑夜的天空,只见父亲一身墨绿色的雨衣,在狂风巨浪间手握船篙屹立船头。
突然,一条装满黄沙的农用水泥船直冲船队驶来,眼看两船就要相撞,只见父亲双手紧握船篙直插对方的船头,两船重重地发出摩擦的声音擦肩而去,避免了两船的相撞,而父亲却被船篙挑落在喘急的河水中,父亲被船队后面的同事从河水中拉回到了船上,那是一个台风夹着暴雨的夜晚。
运河水流过烟雨南湖,欸乃声溅起水花点点
在我眼睛里,许多时候父亲就像是一座大山,坚韧而又高大;有时又像是一阵清风,常常会给我带来力量;有时更像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前进的方向。父亲的慈爱虽不在语言,却总是默默地在背后付出。
记得有一次父亲的船队停靠长安码头,船一靠岸,父亲就领着我去看长安的一坝三闸。父亲告诉我说:“长安闸是在唐朝修筑的,它是古代江南运河上重要的交通和军事枢纽,由于大运河上船舶吨位的渐渐加大,又受到古运河河道的局限,长安闸坝的航运作用慢慢就失去了,但是,长安一坝三闸是江南大运河上最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最重要的水利水运设施和管理机构。”
京杭大运河流经江南水乡嘉兴,石拱桥比比皆是
在回船队的路上,父亲一路给我讲过去的事,从小我就喜欢听父亲讲历史故事。不多一会,我和父亲就已经回到了码头,看见一个个码头工人弯着腰,肩扛着一个个大麻袋,艰难地走在船和码头之间的跳板上。父亲告诉我说:“工人扛着的每一个大麻袋都有100多斤重。因为码头上的吊车前两天坏了,工人们只能用人扛来完成作业。”
那时,我幼小的心里第一次有了很大的震撼,我深深地感觉到在大运河上跑活的他们是那么不易。
跨越京杭运河古道的司马高桥
小学三年级的暑假之后,父亲答应我,下次放暑假再带我上船队跑一趟。那些日子里,我常常盼望着暑假能够早些来到。等待的日子总是显得又慢又长,终于等到了我上四年级的暑假。父亲告诉我说,船队要去江苏常州运大米。我听到父亲的话后,虽然脸上没有露出声色,身体中的那颗小心脏早已活蹦乱跳。心想,终于能够去远方了。
船队在早上的霞光中离岸,大运河上的一群水鸟展翅飞翔在船队的两旁。几声汽笛响过,眼前出现一座古代石桥跨越运河两岸,远远望去:气势宏伟,犹如长虹卧波。父亲告诉我说,这就是长虹桥。我欢快地跑到船头上,抬头看桥如长虹挂在空中,船队驶出大桥,空中的长虹慢慢地飘向远方。
长虹桥横跨京杭大运河,是嘉兴市最大的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罕见的巨型三孔实腹石拱大桥
船队驶离长虹桥不久,就进入了江苏境内。运河岸边碧绿的水草长势丰满,船队驶在其中,犹如驶进了片片彩云之中。清澈的大运河能够看到鱼儿在水中追逐,船队驶近,惊起水中鱼儿成群结对地跃出水面,摇头摆尾地窜到空中,又快活地潜入水底。我正对眼前一幕看得起劲时,几条大花鲢不约而同窜上了船甲板,父亲一个健步上前,一手一条花鲢擒在了他的手中,等我急步跑上前去,鱼没捉到,水却溅了我一脸,手里却空空的,一无所有。父亲安慰我说,等下次你有了经验,就会有收获了。
江南古运河两岸多桑树
春天里,京杭大运河旁的蚕桑人家开始忙碌了
那天晚饭很丰富,用大花鲢做了好几个菜,父亲船队的几个同事也一起过来用餐,两瓶老白干很快就消灭了。夜幕中船队驶在大运河上,一阵阵爽朗的欢笑声回荡在运河的上空。
2014年6月22日上午,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终于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那天傍晚,我独自走在京杭大运河旁的月河历史街区,找了一家茶楼临河而坐,喝茶品茗。想起了小时候随父亲船队一起走大运河的日子,此情此景仿佛就在眼前。茶杯中映出晚霞一片通红,仿佛品味了一杯浓烈的红茶。六月的阵阵清风吹过,杯中明月浮动,清香一片。入夜,月河街区霓虹闪烁,运河岸灯火朦胧,游船从身边缓缓而过,牵动了我片片悠悠的远思,聆听运河流动的韵律,感怀着运河往日的风情。
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南在嘉兴穿城而过
不知不觉我已在月河待到了清晨,我起身走在月河历史街区。小巷小街迂回曲折。站立桥头,小河狭弄纵横交错,白墙黛瓦间,不知道有多少浓缩的历史和故事隐藏于这寻常巷陌之中。一路走去,当铺、水驿、茶楼、酱园、米行、作坊,还有端午民俗馆、粽子博物馆、皮影戏馆、评弹书场、花鸟市场、古玩市场等等,月河街区真可谓是纵览江南府城的旧时风貌,尝尽百年老字号繁华的观光胜地。
大运河嘉兴段穿越古城而过,留下了风光无限,文脉源源不断
站在古运河的桥头,我突然想起了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不过是大运河千年历史中某个搭船走一段的人,是个过客,现代人可以不用运河穿越南北,但是,我和你不能弃了她,不能不把她传给后人。”
献给在天堂的父亲!
老爸,儿子想你了!
(作者:袁培德,浙江海宁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原嘉兴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获评浙江省首届十佳摄影家。出版著作《镜界——袁培德从事摄影创作三十三年》《视觉盛宴——摄影的技术与艺术》《路上的故事——孤身徒步探险笔记》)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责任编辑:何美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点击查看。投稿邮箱:wyplzg@126.com,请勿一稿多投)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