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中国文艺评论“猪”你好运, 9位艺术家30份作品新春送福

2019-01-1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中国文艺评论网 收藏

  为感谢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粉丝一直以来的支持,喜迎己亥新春,中国文艺评论网特邀9位文艺评论家给大家送福利啦!美术、摄影、书法作品拿到你手软。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擅长在书斋里用文字“填格子”的文艺评论家也会艺术创作吗?当然!正如朱光潜所言“不通一艺莫论艺”,文艺评论家要打好文艺评论的理论根基,对各自所从事的艺术门类进行深入了解,并体验其独到的发展规律,还需从艺术本源或艺术活动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和技艺锻炼,形成艺术学综合融通的优势。文艺评论界,专才易得,通才难求。这9位文艺评论家给我们带来示范!让我们通过艺术作品提升审美品味,通过艺术家“掏心窝”的创作感言汲取文艺思想,从“看热闹”进阶到“看门道”。

  中国文艺评论网和微信公号的十余万粉丝也来自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艺术和文艺学、文艺理论等领域,9位评论家的30份艺术作品最终花落谁家?请文末留言,你最想召唤哪幅作品到碗里?为什么?请按照序号选择。留言精且诚、点赞超过30人的,将有望获赠一份艺术作品。我们拟于1月23日(腊月十八)公布获赠名单。

  温馨提示:为了方便获赠者自定义卷轴或装框等装潢风格,美术与书法作品将赠出手稿;摄影作品拟冲洗16寸(30.5*40.6cm)赠出(装框后不便快递)。

 

摄影组

1.《天歌》 作者:索久林 

在生命的乐园里,对高天抒发着生命的特殊感受,营造视觉、听觉共融的艺术美

2. 《触摸昆仑》作者:索久林 

是自然也是文化的触摸;水的波文强化了触摸的效果

3. 《灯的旋律》作者:索久林 

运动场灯柱构成的韵律,营造了特殊的听觉美

4. 《品味生活》作者:索久林 

味觉美不仅仅体现在生理上,也会有心理上的绵长回味

5. 《阅读天意》作者:索久林 

神秘的大自然创造了“以象生意”的契机,丰富了艺术韵味

不可忽视的摄影艺术通感(节选)

索久林

  在摄影创作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引起了人们关注:面对神奇的表现对象,摄影人往热血沸腾,惊呼仙境,但是拍出来的作品却平平淡淡,大跌眼镜。研究这种现象,我们会发现一种奥秘:当人们观察表现对象时,除了视觉之外,往往借助于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要素。但是当把表现对象用摄影作品呈现出来时往往只注意了视觉要素,忽视了其他要素,所以表现出来的作品就无法象多种感官感觉到的那样生动感人。这种情况说明,摄影家认知和表达过程,是多种感官共同运作的过程。摄影作为视觉艺术,人们认知和表达主要以视觉来承担,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其他多种感觉要素也在发挥着作用,多种感觉相互配合,共同运作。这种认知和表达方式体现在摄影艺术上,我们称之为摄影艺术通感。

  摄影创作,需要摄影家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的修养。摄影的价值判断和认知是世界观问题;如何发现摄影价值、体现价值则是方法论的问题。二者缺一不可。摄影艺术通感就是摄影的艺术的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摄影创作中,运用摄影艺术通感,可以增加摄影家的艺术触角,多层次,全方位地感受生活,为创作采撷取之不尽的素材;可以加深摄影主体对生活的理解,更深刻地领悟和发掘表现对象的意义,提高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可以延伸丰富摄影主体的艺术感觉,催生奇思妙想的摄影语言,提高摄影艺术的传递功能和作品艺术感染力。

  我们关注、研究、构建摄影艺术通感理论,希望它把我们带到当代摄影的快车道,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作者:索久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协顾问,黑龙江摄协主席。曾任中国摄协八届主席团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著名摄影理论家、一级作家;曾担担任国展、国际影展、全国金像奖等评委。长期从事文学、摄影创作及艺术理论研究工作。曾发表或出版多种文学、摄影作品。摄影理论专著《摄影艺术通感》一书在囯内外第一次系统阐释了摄影认知与表达美学。摄影作品、摄影理论成果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6.《锦绣前程》作者:白建春 

生命是一种选择的天赋,无限的幸福照耀光明的前途

7.《自由时空》作者:白建春 

自然而然的自然,生而自由的生命

8. 《早春》作者:白建春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9. 《绽放》作者:白建春 

朋友,祝愿你风和日丽的未来,惬意的心花在澄明的大海美丽绽放

10.《天地交响》作者:白建春 

只是因为有了你,天地之间从此不再空虚

  黑格尔说,“美具有使人解放的性质”。艺术,使人生完美,让世界多情。相机是我的翅膀,它带着我的灵魂飞翔在无限的自然——那自然是我自由的时空。愿把自己的情感与体验注入作品之中,让终极目的含苞的花蕾绽放在一个脱胎而出新的生命里。

  作者:白建春(笔名白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求是杂志社总编室原副主任。

 

11.林芝桃花节摄影采风 作者:吴砚华

2018年3月29日,西藏林芝朵当村,牧归的村民和他们的牛

12.林芝桃花节摄影采风 作者:吴砚华

2018年3月29日,西藏林芝朵当村

13.林芝桃花节摄影采风  作者:吴砚华

2018年3月31日,西藏林芝鲁朗镇扎西岗村桑吉卓玛家庭旅馆

14.林芝桃花节摄影采风  作者:吴砚华

2018年4月1日,西藏林芝错高村,小憩的农民

15.林芝桃花节摄影采风  作者:吴砚华

2018年4月1日,西藏林芝错高村散养的藏香猪

遇见——林芝桃花节采风手记

  2018年3月27日至4月2日,应西藏自治区邀请,经中国文联批准,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家赴西藏参加了“林芝桃花节作家艺术家采风采访”活动。我作为随团记者,与艺术家们同行,参加了本次活动。

  林芝地区号称西藏江南,桃花文化旅游节一年一度,是林芝地区发展旅游的一张大名片。林芝地区的桃花异于江南碧桃的风格,俗称“野桃”,树高花繁,开得狂野。树体高大,寿命可达千余年。林芝地区的桃花是高原桃花,很多地方山脚桃花盛开,山上则是雪峰,独有风味。

  面对“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摄影家、作家、画家们充满创作激情。面对这雪山桃花,拍摄出明信片似的美景似乎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却无法打动人心,因为这类型的照片太泛滥了。用摄影表达人文精神,是我对自身创作的要求。在林芝,我们走访了牧区人家、参观当地旅游区的民宿、和藏区人聊天。我始终关注的还是雪山脚下,桃花林边的藏民和他们的生活。在这里,我遇见了夕阳下牧归的人甩着鞭子,赶着牛群,一树树桃花盛开在路边,和谐安详;民宿里的老阿妈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温馨,用最好的奶茶招呼大家,她倒奶茶的一瞬间充满了神圣感;雪山脚下,一群可爱呆萌的藏香猪排好队列,好奇地看着我的镜头;艺术家们与藏民一起席地而坐,聊着他们的生活趣事,也聊他们的生计。

  “五色令人目盲”,为了更突出人与自然、动物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我有意将这些作品去了原有的色彩,以黑白示人。

  作者:吴砚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副主任。

  1998年入职中国摄影家协会,历任《大众摄影》杂志编辑、副主编、参与创办《大众DV》杂志,任执行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部主任。参与策划主持编辑《天安门前》《中国摄影导游》《我们的生活记忆》《隐没地》《被遗忘的影像记忆》《取法于上》《影观达茂》等摄影图文书。

 

美术组

16.呦呦鹿鸣 扇面 22×55cm 纸本水墨 2018  作者:程阳阳

17.大壑鸣泉 扇面 22×55cm 纸本水墨 2018  作者:程阳阳

源头活水 慢中文章——创作感悟点滴

程阳阳

  一、从源头上找活水。今天,画山水画的人越来越多,但能真正从源头上找活水,“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的人却少而又少。前人学山水,均离不开宋元各家之法,然后研究明清诸贤,心摹手追;再到造化中去陶冶心胸,汲取天地精神,方能逐渐进入山水正道。而要有更深造诣必须日日读书,锤炼书法,修养人品性情,悟得静中三昧。于平淡中做功夫,更不容易。源头活水同时也是赵孟頫倡导的“画贵古意”,求真、求朴、求简,是造化深处的静谧和深邃。

  二、在慢中做文章。画中国画首先心态要从容安详。中国画是在安详散淡的形态下,摒除了一切功利色彩的前提下,从容地写出来的,在一幅好画面前感受到的是静气。吴镇、董其昌、龚贤等人的作品,看上去个人面貌差异很大,细品皆渊源相连,节奏自然,气脉舒缓,平中见奇,厚朴中有空灵之气。好画以淡墨层层点染,笔笔以中锋出之,许多画点染堆加往往在数遍之上,故能留下浑厚且拙朴的效果。用色需清淡而不浮薄,色不掩墨,墨色交混形成醇厚而华滋的韵致。要边画边推敲琢磨,真的去履行“五日一石,十日一水”。

  三、坚持中锋用笔。笔墨文化所蕴涵的精神才是中国书画的正脉。中国画的源头活水是书法,是来自上古三代的书写之美。如《告身帖》的劲朴与《张迁碑》的拙厚融于笔端,形之于线,颇能显现中国画线条魅力。线也即笔,很见画家的素养性情,更见功力积累。中国画的笔墨性的最大特点是书写性,即它是“写”出来的。西洋画也画线条,也可以画得很准确、很流畅,这不是中国画的“线”,中国画中的线有起伏顿挫,畅缓疾徐,完全是情绪记录,它跟书法是一个道理。所以时时提醒自己,做画一笔不可轻率。此途无法讨巧,日有所得,步步为营,于“骨法用笔”中追求亦柔亦朴、淡而弥厚的风格特征。

  四、深入阅读。中国画的创作和欣赏都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由浅入深逐步理解的过程。开卷有益,深入阅读中外文论及美学新见均对理解中国画有帮助。中国画的创作讲究积累,讲究境界,若非经年累月之功,难见成效;若无远离俗世之心,则难有意境,读书思考,更觉中国画源头可贵。“天道酬勤”,把读书、修为、养生与笔墨的锤炼结合,把对古人的研究和借鉴与山川体悟日常生活结合,长此以往,才会有收获。

  作者:程阳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7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曾任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研究部副编审,现供职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从事山水画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绘画作品、编辑图书和装帧设计获多项国家级奖项,有《毕加索和格尔尼卡》等著述多部。

  美术家程阳阳个人主页

  

18.《花猪嗷嗷》 35×35厘米 水墨 2019年  作者:赵昆

19.《小猪快跑》 38×38厘米 水墨 2019年  作者:赵昆

创作手记

赵昆

  这两张作品来自安徽宏村边上的协里山庄的写生。当时是2015年10月,宏村天气已经很凉了,但漫山遍野还是绿色的植被。早晨,我在山庄村外画了两张水彩,准备进村画点速写时已经十一点,村里的乡民都在地里干活还没有回来,我拿着速写本在村里画各种住户的生活形态。在一个小巷里,住户修了很多低矮的猪圈,整个巷子都很安静,突然一只猪从低矮的圈墙里看见我,冲着我嗷嗷地大声叫唤。它的脑袋很大,形象憨态可掬,而且看着我不停的拱门。我立即就拿速写本画了它的形象,白色的身体在黑暗的猪圈里显得特别明亮。我想,大概是主人还没有回来喂食,我的突然出现,让它感到午饭时间到了。

  今年是己亥猪年,每年我都画当年的属相送给朋友,所以我画了好几个猪的形象,开始都不太满意,后来翻翻速写本,突然想起安徽宏村那只猪,就把过去的速写找了出来,看见速写就想起当时的情形,画这只猪的灵感立刻迸发。

  《花猪嗷嗷》描绘一只身体健康的花猪,脑袋壮硕,张着嘴,它停住脚步,警觉地看着周围,马上就要嗷嗷叫的感觉,既有着不屈服的执拗精神,也有灵动生风的喜感,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猪快跑》描绘了一大一小两张猪,大猪停下脚步,小猪在不停地跑动,大猪仿佛在叫小猪快跑。大猪静态小猪动态,一静一动,一张一弛。两张作品都用水墨完成,淡墨渲染,轻松活波,率性自然,展现出猪的聪明可爱、憨厚的性格特征,也寄寓了吉祥如意的新年祝福。

  作者:赵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美术史系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工作处干部。曾荣获“王森然美术史奖”、“第九届中国文联理论评论奖”二等奖,“历史与现状”首届青年艺术理论成果优秀奖。多次入选中国美协等美术机构主办的中国画作品展,曾荣获“子恺杯”漫画大展、中国新闻漫画奖、嘉兴国际漫画大展等多个奖项。出版有《赵昆作品集》《赵昆漫画选集》《办公室的故事——漫画集》。

 

20.福猪献瑞 40cm×25cm  作者:张俊东

  这件《福猪献瑞》国画小品,想法是画一个“好玩”的新春祝福小画,借用丰子恺、齐白石等画人物的白描手法来表现。中国画讲究大写意,也就是以少胜多,以简御繁,用最少的笔墨表达无穷的韵味和意境。画福猪伯伯和两个猪娃娃用了多少笔,是可以查出来的。整体氛围的营造是喜庆和怀旧。红色的春联、倒贴的红福字,猪娃的红衣服以及福猪伯伯的红围巾,喜庆、绚烂、温暖;有年代感的砖墙、木窗户、倒贴的福字,会勾起很多人怀旧的心理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回忆。一些熟悉我的朋友看了画后问:“戴着眼镜系着红围巾的猪伯伯是不是画的自己?”我说:“你猜呵呵!”其实,艺术很多时候就是要有趣,趣味无敌。

21.釉里红菊花品茗杯  作者:张俊东

  这件釉里红的菊花品茗杯,是我在景德镇画的。这样的品茗杯,不同于根据一个人的画作设计成画纸,贴到已经烧好的瓷器上复烧成百上千个杯子。我是直接画在泥坯上才去窑里烧制,画的时候每一个都不一样,窑里烧制时还要产生窑变,所以出窑时,每一个都不同,每一个都是孤品。品茗杯上菊花中的绿颜色,不是我用了绿颜色,而是本来都是红颜色,因绘制时用笔力度和用料厚度的不同,釉里红料在高温下产生窑变转成绿色。但是我画的时候在哪个地方会窑变成绿色,变成多大面积,深浅程度都不知道,完全是梦幻般的感觉,可遇不可求。更有意思的是,品茗杯烧制成后,每一个笔触都清晰可见,绿色的地方还有凸凹感,所以这样的杯子是无法复制的。可以想象一下,窑变的绿色有点像翡翠的祖母绿,有点玉的温润,还有凸凹感。摸上去、把玩着品上一杯茶,会是什么感觉?

如何欣赏书画艺术

  中国书画艺术很玄妙,欣赏书画艺术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而且要多看多研究,不能仅靠直觉或浮光掠影。看画,其实就是在读人(作者)。中国画的讲究“以形写神”“遗貌取神”。看画赏画,如果仅盯住画了什么,画得像不像,就脱离了中国画的审美核心。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说过一个更牛的观点:“画,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黄宾虹先生也讲不似之似乃为真似。“神”是画家品味、格调、境界、风骨等综合修养后的一种取舍和在笔下的自然流漏。

  对于非专业的普通欣赏者,可以从三方面提高审美:一是多看,多比较,看作品集、到展览馆、博物馆看原作,看中西方不同流派艺术家的作品。观千剑而后识器,看多了,自然就有鉴别、有所领悟。二是多听评论家的观点,印证着去看,绝大多数评论家的观点基本是可信的。三是读书画史,用传承、经典的标准去看。以书画史上的经典作品构建起来的审美标准为基础,再去对比着看具体作品,就会发现其优缺点,才能相对客观、理性、学术地欣赏书画艺术。

  作者:张俊东,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文联副秘书长,中国石油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石油书协副秘书长。景德镇当代粉古彩研究院艺术顾问。谈艺随笔专著《拒绝光滑》,获新华网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跨媒联合主办的“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110本图书奖。有《王羲之笔法及其流变研究》一书及多篇论文。

 

书法组

22.扇面 杜甫诗《春夜喜雨》(草书)  作者:衡正安

释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以草书创作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以中锋用笔为主兼之侧锋,并运之于汉隶迟涩之线条,追求气息古雅,线条沉实,避免帖学易出现的轻佻、浮华之疾。

23.对联《人逢豕拱联》(隶书)  作者:衡正安

  释文:人逢盛世情无限,豕拱华门岁有余。

  2019年农历是猪年,以隶书体创作了这幅与猪有关的对联。这幅作品以多种汉隶名帖为法,体现出汉隶书的宽博、厚重,借鉴了篆书之用笔,更显古朴、久远,饶有金石之味。

  作者:衡正安,1964年4月出生,江苏镇江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言恭达文化基金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文艺评论、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九届中国文艺评论奖,首届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第一、二届江苏省文艺奖。201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4.对联 规格25×100×2吧  作者:钦瑞兴

创作随感

钦瑞兴

  癸巳孟秋,我重登苏州西郊大阳山,沿荫翳幽深之明代古道拾级而上,至山腰,一亭翼然,屹立于巨石之上。此亭名半山亭,传春秋时遭吴王夫差枉杀的公孙圣被抛尸于此,后人为公孙圣直言不讳忠而获罪鸣不平,建亭纪念。小憩亭中,纵目远望,平畴千里,冈峦耸翠,复见柱上悬挂我旧时撰书的对联“深宫解梦一时恨,空谷回音千古冤”,不胜唏嘘。于是有感而发,又作一联:“静坐放怀天地,幽游回首古今。”戊戌中秋,我在荣宝斋举行书法个展,曾以小篆书之。小寒时节,我以行书复书此联。

  作为书法人,应该努力学写自己的东西,不能老是抄录前人。当然,录写古贤经典,也是一种提升,但如能书写自己的感悟之语,则又上一个境界。

  就书写风格而言,我喜欢走雅俗共赏之路。书法承载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弘扬继承,就要植根传统,面向大众。受众面宽,书法艺术才有生命力。

  源于此,我书写这幅对联时,注意了两个要点,一是书写内容体现文化内涵,言之有物。二是书写风格力求清秀端正,品之出神。

  作者:钦瑞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南社书画院副院长,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书法作品巡展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北京荣宝斋、台湾孙中山纪念馆、美国、韩国、新西兰、新加坡、罗马尼亚。文史编著《阳山文萃》《浒墅关志》《浒墅关诗钞》。

 

25.书法作品  作者:白锐

26.书法作品  作者:白锐

27.书法作品  作者:白锐

28.书法作品  作者:白锐

29.书法作品  作者:白锐

30.书法作品  作者:白锐

书法中的关系与情感

白锐

  宗白华说,“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读懂书法也同样。我们需要体会书法作品中点画的粗细方圆、轻重快慢,结体的大小正侧、离合断续,墨色的枯湿浓淡、润燥虚实,章法的起伏跌宕、空白疏密,更要体会在各种丰富的节奏变化与对比组合中产生的关系与情感。

  作者:白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班助教,北京市青联委员。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项展览,获全国第二届草书展三等奖。专著《唐宋〈兰亭序〉接受问题研究》获第三届全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曾获第四届全国康有为书法理论奖,专著《当代书法现象索解》获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2016年度优秀评论著作”。

 

  文末留言精且诚,点赞超过30人的,将有望获赠一副艺术作品。我们拟于1月23日(腊月十八)公布获赠名单。

  你最想召唤哪副作品到碗里?为什么?留言请标明序号等信息。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策划:何美

  责任编辑:艾超南

  书画拍摄:王璐

 

  延伸阅读:

  通感在摄影艺术中的呈现与应用(索久林)

  这是一组自带降温效果的冰雪美图(索久林)

  方知牡丹真国色(白建春)

  日光到处花自开:“文艺评论家眼中的美丽中国”摄影微评活动回顾(白建春)

  程阳阳山水画品读:兼容南北 雄秀明快(李昌菊)

  程大利、程阳阳的山水人生(徐粤春)

  品程阳阳画作:淡墨轻岚 率意求真(盛葳)

  从绿眼到青釉: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雅集(张俊东)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赵昆)

  新时代下汉字的特性及影响(衡正安)

  独家|姑苏书韵——钦瑞兴书法展学术座谈会纪要

  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专访:美术,穿越中西(白锐)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