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审人性 笔记慈悲
——浅评青蓝格格的诗集《预审笔记》
青蓝格格,本名王晓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学会理事。现供职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公安分局,通辽市文学艺术创作编导室特聘作家。作品散见各类刊物及年度选本。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七届“青春诗会”,曾就读鲁迅文学院作家班。著有诗集《如果是琥珀》(2014年,长江文艺出版社)、《石头里的教堂》(2015年,长江文艺出版社)等。著名诗人、评论家北野曾评价青蓝格格:“青蓝格格的诗歌是全国一线诗人的实力水准。很多女诗人都在写风花雪月的诗歌,但是青蓝格格有着自己的个性,这非常难得。”
青蓝格格
她在文学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6年10月,她赴长沙参加了人民文学举办的第五届“新浪潮诗会”。2017年在内蒙古大学第七期高研班进修期间,第三部诗集《预审笔记》问世。这部以她本人公安经历为题材的诗集,颇具探索精神,创新了中国公安诗歌文本,获得通辽市首届“科尔沁文化政府奖”。
2013年10月,通过公开考录,王晓艳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民警。从此,她得以进入调查罪犯、审查犯罪嫌疑人的现场,直面那些社会最肮脏最惊悚的现场和各色各类人物。还原案件真相,抓取犯罪证据,竭力惩处罪犯,这些职业生活为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作为一名诗人,她的诗歌所关注的不是案件本身的结果,而是深藏在这些题材之后有关人性、灵魂的问题。
孟子言,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言,人之初,性本恶。人性之善恶,历来是一个重要的人类学课题。作为一名文笔成熟的诗人,青蓝格格自有她独立于群体的认知思考。她立足于人本,以诗的思辨,阐述对犯罪的认知,思考在法治层面下人性的改变。在这部诗集中,诗人始终将自己的目光聚焦在对真与假、善与恶、罪与罚、灵与肉的剖析和演绎上;始终以一个女诗人柔软的内心、慈悲的情怀,探寻人性的复杂,寻求救赎之道。如《一个杀死父亲的男人》《一名偷盗者的哲学》《由一个女被害者引申出女人问题》《与一名女囚犯谈论男人问题》等。
诗人接触公安工作的时间并不长,现实的丑陋、肮脏超过她的想象。在预审室,她看到了年老的人贩子、吸毒的花季少女、亲手杀死姐姐的帅男孩……她看到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信仰的迷失……但在诗人眼中,他们也是有故事的人。诗人从始至终,站在“人”的立场,站在慈悲的立场,努力呈现大于案件本身的思考。
作为一名警察,她预审过太多年轻的孩子。当她面对一个吸毒卖淫的十九岁女孩,诗人无比地悲痛和惋惜,“一个十九的少女/怎么能够成为裁剪这个世界的裁缝呢?”这是对少女的追问,更是善意忠告:女孩,你这么小,无法依靠自己把世界裁剪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十九岁的
我
众多花朵儿中鲜艳的一朵儿
十九岁的
她
众多花季少女中凋零的一个
鲜明的对比,然后发出追问:
为什么我的喉咙突然斑驳?
为什么我的心灵突然成为前所未有的未知之物?
为什么我明明听见了
花朵唱歌的声音
却仍然找不到一座五彩缤纷的词语的花园呢?
——《灵魂开花了》
善于遣词造句的诗人,竟然词穷言尽了。面对一个如此年轻的少女就此堕落沉沦,诗人岂止痛彻心扉。
诗人对每个受害者都给予无限的同情,我读过《野雏菊》之后,久久不能忘怀:
一个光脚丫的小女孩
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
一个头发上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
她已经死去了——
一个被父母扎上蝴蝶结的女孩,应该自由快乐地奔跑在开满野雏菊的原野,但是“她整个身体/ 蜷缩在一个巨大的麻袋里。/她在这个尘世获得的/最后的温暖,/是包裹她尸体的麻袋赐予她的。”心痛至极,一个如野雏菊般弱小美丽的生命就这样凋零了。诗人心有不甘,“我多想把她叫醒啊!/我多想,与她一起变成人世间的/野雏菊……”看似平平静静地叙述蕴含着对施暴者极度的愤恨,也在深沉地拷问施暴者,你的人性呢?
同样的情怀在《一首破天荒的诗》中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诗中写道:“当我见到第一眼,我就管他叫/‘小铁蛋’”。多么亲切的称呼,好像诗人和小男孩相识已久,他仿佛是诗人邻居的孩子,同事的孩子。读者感受到浓浓的暖意和无限的温情。“说着说着/他就哭了。他对着我大声喊:/‘我想妈妈了。我想妈妈了。/我想妈妈了——’”撕心裂肺呼喊,直抵心灵。诗人强烈传达出对丧心病狂的人贩子的愤怒,对悲剧制造者的仇视。“这是哪一位妈妈的孩子啊?/这是哪一位妈妈的日月星辰!”这里诗人真切表达出诗人对失去母爱孩子的怜惜,对被拐儿童深深的疼爱,读来令人震撼。“但我内心里已经有了/人贩子的雏形。/她就是一个十足的凶恶魔鬼的模样!/假慈悲也是魔鬼。/假爱情也是魔鬼。/假孤独、假痛苦、假装成天使也是魔鬼——/魔鬼与苍蝇一样!”诗人以一种毫无掩饰的词句直接控诉人贩子的丑陋行径,表达出无以名状的愤慨。
“人性”是世界性的永恒的主题。探讨人性,以艺术创作显映人性,这是一个作家和诗人的使命。在整部诗集中,青蓝格格一直以诗人的敏锐,以母性的关爱,预审人性,笔记慈悲。
(作者:张君,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六中学,内蒙古大学第七期文研班暨文艺评论高级研修班学员)
中国文艺评论网总编辑:周由强
编辑:王璐
首届“科尔沁文化政府奖” 获奖作品创作谈
做一个醒着的人
——《预审笔记》创作谈 青蓝格格(节选)
我,一次次地在善良与邪恶之间做着垂直于生命的博弈;我,一次次地在希望与欲望面前考验着人性的风向标;我,一次次地在慈悲与残酷之间校正着一个人做为人的存在;我,又一次次地在词语与灵魂之间为红尘构筑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跳进,又必须爬出去的深渊。
我是在为我自己寻找来路和归途。任何一位不敢面对生活本质的作家绝不是一位好作家。我必须要把我看到过的、我经历过的、我听到过的,都一一写出来。公安作家首先是普通人,其次才是作家,最后才是警察。我并非在用我的诗歌救赎别人,我是在用我的诗歌拯救我自己伤痕累累的灵魂。《预审笔记》中的每一首诗歌都充满着我灵魂愈合的温度。
真正的朝圣,是在去远方的路上回到自己心里面的家。我下决心写《预审笔记》这部公安诗集,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回家。
《红蜡烛》
“我的狗不见了。”
一位年近七十岁的老人来报案。
他神色慌张,
一些比声音还响亮的句子,穿过他的喉咙,
为我带来一阵一阵的波动。
我并非被“波动”本身所震撼。
我惊奇的是他说他的狗不见了。
但我并非,被“狗”本身所震撼。
我震撼的是这位慈祥的老人,对狗的那种感情。
“它是我的老伴。它是我的女儿。
它是长在我心尖上的波浪。”(我更惊诧于这位老人,言谈举止间的诗意。
“它不在了。它像子弹一样飞走了。它射穿了我,孤独的心。”
“你握住我的手——”(这位老人为什么让我握住他的手?)
——我握了握。那是一双,冰凉而神奇的手。(仿佛我的爱情。)
难道,他冰凉的孤独,——不是他,伪造的吗?
我并没有告诉他,
此时此刻,
我突然,想点燃一只,柔软的红蜡烛……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