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名家聚焦现实主义影视创作
回看40年现实题材影视剧
编者按:国产影片《我不是药神》等热映引发了评论界对现实题材创作的思考。现实主义如何与时代共振?如何成为创作的源头活水?如何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特摘编一组观点,以飨读者。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10期·特别策划
吴冠平:《现实主义的世俗相貌与时代意义》
徐兆寿:《色相世界、表达快感与精神超越——电影<我不是药神>观感》
薛晋文:《现实主义影视创作的可能走向和必然趋势》
桂琳:《国产现实题材电影的商业想象力——从<亲爱的>到<我不是药神>》
《人民日报》:
张德祥:《现实题材电视剧40年:紧贴时代脉搏 反映人民心声》
饶曙光:《当前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刍议:更贴近现实 更贴近人心》
《中国文化报》
丁亚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历史性变革》
《光明日报》
李道新:《国产电影:现实主义创作影响力与日俱增》
《中国电视》
戴清:《精神频谱的时代嬗变——改革开放40年现实题材电视剧》
《文汇报》
何天平:《为什么说“现实主义”是国产剧最珍贵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