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题:一部接地气,振奋人心的作品 ——评三集广播剧《情系呼尔乐》
张君
兴安盟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兴安”满语意为丘陵。这里是革命老区,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早实践地。
内蒙古兴安盟本土作家陈小秋,创作门类很是广泛,在散文、诗歌、小说等方面均有建树,广播剧创作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的广播剧既有反映重大事件的宏大叙事,也有把视角对准下层民众的生活、真实反映在大变革时代里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如1998年创作了反映嫩江流域军民联合抗洪抢险的大型广播剧本《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同年还精心创作了歌颂基层老共产党员默默奉献的广播剧本《更夫肖老头外传》等。深入思考和勤奋创作换来了丰厚的果实,2009年他编剧的单本广播剧《大江浩荡》,先后在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白城人民广播电台和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隆重播出,并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陈小秋笔耕不辍,2017年创作的广播剧《情系呼尔乐》再获殊荣,第二次斩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情系呼尔乐》一经各地电台播出,很快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颇受好评,尤其得到了草原苏木嘎查广大农牧民的交口称赞:这写的不就是咱旗咱村的事吗?剧里的这个人或那个人简直就是村里的谁谁啊……这显然与作者长期坚持立足现实,关注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分不开。这部广播剧能受到群众欢迎和最终获奖,与剧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巧妙结合密不可分。作者能够立足高度,踏实深入基层一线,用生活来说话,用行动去表现,完成一部内容紧接地气、人物鲜活、故事生动、高潮迭起的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注社会民生,让百姓摆脱贫困一直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最强音。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这为全国的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全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对此文艺工作者有责任站在现实高度,及时创作反映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苦战奋战,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的文艺作品,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引领。作者以敏锐的目光聚焦这场宏伟变革,并以身边的扶贫故事和人物为原型,倾心投入到剧本的创作当中。
广播剧《情系呼尔乐》贴近生活,反映实际,真实感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呼之欲出。全剧生动塑造了以内蒙古自治区党政干部阿拉坦为代表的定点扶贫工作人员,深入到呼尔乐嘎查(村)任书记的光辉形象。
阿拉坦年近六旬,是省城的一位处级干部,他只身一人来到呼尔乐嘎查任书记,带领村民们紧锣密鼓地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在三年时间里,他与那里的村民相处得如同家人,对每家每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了如指掌,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一心为民,全心奉献。他讲求工作方法,针对各种原因造成的贫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分别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措施解决一个个难题。他带领全村人,通过房屋改造、道路整修、打井灌溉、蔬菜大棚、庭院经济、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一系列办法,咬定青山不放松,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拔掉各户穷根,引领大家共同走上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
可以说,阿书记就是当前全国农村千百个扶贫干部辛勤工作的代表,这一形象极具典型性。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报答当年做知青时一村民对他的帮助,这就使主人公区别于其它作品塑造人物无根无由的高大上,从而凸现出全剧从故事到人物的逻辑缜密和真实可信。
扶贫无疑是一场战役,扶贫也必先要从扶志入手。阿拉坦书记深明这一点。嘎查里绰号张二混的张二顺,就是农村混日子的典型代表。此人没文化手脚又懒,好喝酒好赌牌,家里一贫如洗,穷的叮当响,属于“贫困钉子户”。对于扶贫队送给他繁殖的鸡,他全不当回事,从不打理,结果死的死吃的吃,救济金都拿去赌博了,一没吃喝就伸手向村里要,而且还理直气壮,认为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三十好几了也没娶上媳妇,是典型的“等靠要”人物。生活中这种懒汉哪里都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让各级政府伤透了脑筋。本剧里的阿书记自然有他改造这些“二混子”的特殊办法,当然不是老一套的强迫和说教,而是施用因势利导的策略。阿书记根据张二顺酷爱养狗特点,顺水推舟地想方设法助推他成为了饲养肉狗的专业户,在对他严密的资金监督下,张二顺的养殖终于获得了成功。富裕后张二顺思想上也有了崭新的飞跃,不仅懂得了感恩,也懂得了回报社会,默默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就学。
我们知道,广播剧就是要面对大众讲述一个令人信服且具有强烈吸引力、新颖的“生活真相”,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塑造一个可亲可近可感可信的“真实人物”,并通过人物的命运,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这个重要的主题。成功的广播剧离不开编剧扎实的生活体验,离不开创作前期的大量实地采访或掌握翔实的相关资料。好的编剧还要具备对人性和生活真相洞悉的能力,有对生活经验的丰富记忆及对广播剧技术原理的掌控与发挥。广播剧《情系呼尔乐》较好地体现了这些要素,通过全力塑造的阿拉坦书记与张二顺两个典型而独特的人物,切实达到了完善中心思想的初衷。
虽然呼尔乐是编剧虚构出来的嘎查名,但已经最大限度地折射出中国北方科尔沁草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那些党员干部忙碌工作的身影,那些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扶贫场面,就是我们的基层农牧区践行党和政府扶贫帮困的宏伟体现。
全剧尤为注重运用大众的生活语言,人物对白通俗、简洁、诙谐、风趣。善于使用东北方言、乡村俚语等,如“稀泥扶不上墙”“你家咸菜缸里淹几条人命了”“老鼻子了”“咋地了”“嘎哈呢”。鲜活亲近的语言风格使该剧具有了一定地域色彩,也使该剧整体呈现轻松愉快的风格。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配乐以及剧中人歌唱,主题曲的贯穿等都带有浓郁的润泽心底的草原风情。
(作者:张君,中学高级教师、内蒙古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特约编辑:朱丽华
延伸阅读:
(来稿邮箱:wyplzg@126.com,用稿周期为一个月)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