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漫谈美术评论

2017-11-2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陈胜临 收藏

  文字是山间的风景,要美;文字是心灵的火花,要燎人;文字是历史的思索者,要深厚;文字是绝世的小湖,要透彻。

山水画

  写文章,心要平得像湖水,不让外界有一丝干扰;境要像曲折的山路,处处是风景;风骨要像山,厚重得无法举起;气要空灵,空灵得像云烟;味要久远,久远得如寒山寺的钟声。评论也是如此,赏评更应如此。

  评论文章要成为艺术品,要让行里行外的人读。如果读不下去,肯定不是好的文章。

  哲学多搜集共性的东西,艺术多寻找个性的东西,评论是哲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评论一定要准确,一定要深刻。评得入骨三分,论得位置得当,评得让人心服口服,论得畅快之又潇洒为上。

  评是评作品本身,评目前,评当下。论是论现在,也论历史,更论作者的未来,论作者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故评论者一定要有历史眼光。

  评论就是对艺术作品、艺术事件、艺术历史发表自己的看法。艺术评论不仅是对作品的诠释,更是有独到见解的“二度创作”。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评论家来说,认识不到这一点是十分可悲的。认识不到,永远是作品的粉丝,永远是是作品的吹鼓手(或谩骂者)。评论必须走向独立。

  评论存在的状态有两种:一种是赏评,一种是批评。这两种是常态。

  赏评是创造,是艺术,是美的享受的艺术;批评是理性,是分析,也是艺术,但是痛苦的艺术。

  艺术赏评,是二度创作,既要有评论者的灵魂,也要有被评者的神韵。

  写赞,要赞得真诚;写骂,要骂得过瘾。过瘾不是终极,骂也不是终极。骂,不是人格的辱骂,而是善意的批评。

  赏是褒,批是贬,褒贬自有春秋。史论史评,褒贬一字值千金。一字的褒贬,背后有极其强大的学理支撑。人们只看见了“褒贬”二字,却没有看到评论家为“褒贬”二字提炼、铸造出尺子的艰辛。

  美术评论不是空头的演说和华丽的辞藻,他应当是画人对美术实践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评论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作者作品的介绍(当然也包括介绍)。对画家来说肯定其优,欣赏其美,指出缺陷,这是对画家和美术事业的完善。对外行来说,是对优秀作品欣赏的指导。对评论者来说,还有哪些课题可以深入思考?哪些问题值得解决?以有利于美术事业的良性发展,利于当下,利于后人。

  美术评论也是创作——若即若离的创作。好的评论也是精妙的艺术品,其中有很多启发人思考的东西。

  写评论不是让画家丢下画笔,而是让画家拿起思索之笔,也是为了更好地画画。

  美术评论应当有前瞻性、深刻性、独立性、引发性。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完全适合于美术界。但今天刚好相反,原因是写评论的不精一艺,更无革命的能力和魄力。引发的后果是搞美术的瞧不起写评论的,原因是许多写评论的大多是外行出身,滥竽充数。

  今天写评论就是寻找,就是挖掘,就是对那些被忽视了和淡漠了的真艺术家进行客观的评价。

  古画用古法,今画用今法,西画用理性语,奇画、狂画用狂语……当然,不可一概而论;也可以反写,西画用文言,今画用古语,出奇制胜,饶有别趣。

  恶画美评,恶画恶评,良画恶评,都非正道。良画良评,才是正道。放大好画的优点,不是过错;但大肆赞扬劣画,的确是大过。

  扬善、扬美、扬真,是美术评论正道。扬奇,扬丑(美的一种),扬怪,乃是“小道”。扬俗(庸俗非通俗),扬假,扬恶则是恶道。

  评论是总结,更是预示。实践促进评论,评论引导实践,二者相辅相成。而当下理论出现了滞后和浅薄,实在是很悲哀的事情。

  高手和高明的评论家相遇是一件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故高明的评论家和实践家的交往可以成为历史的美谈——如黄宾虹和傅雷。

  画家写评论,如果境界不高,也只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美术评论者一定要是一个“全才”(至少是美术方面),不然就不要写评论,写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写评论一定要体会当时的创作者的历史背景,写评论也一定要照顾到当下。体会历史背景,为的是准确理解当时画家的处境;照顾当下,是为了美术事业的发展。

  写评论光有胆量是不行的,还需要强大的实践和理论的支撑。

  杰出的评论家应该是实干家和理论理论家的完美结合,而且必须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面对全球经济、信息的一体化,历史对当下的评论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历史需要重新整理,现代需要重新梳理,多元需要重新认识,综合需要重新鉴别,真伪需要重新认定。

 

作者:陈胜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教师


选编:艾超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信息处干部
网编:青青,中国文艺评论网编辑

 

延伸阅读:

      美术评论的时代需求与有效供给(马健)

      美术评论家在苏州阳山“实话实说”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