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月正圆》《春风十里不如你》《人间至味是清欢》《寂寞空庭春欲晚》……很有趣,近两三年来,电视剧作品的名字似乎愈发趋向于表达方式上的拟古,追求明丽又精致的读赏观感。
名字接近古意,内容质量却参差不齐。古装电视剧里,《那年花开月正圆》算得上是演员演技相对成熟、拍摄制作精致的一部。
在对“大IP”趋之若鹜的年代从历史人物里找故事,在改编风横行的时候坚持原创固守品质,无论是对于创作还是资本的要求,都必将艰难,幸而创作者整体把控得不错,通过对真实历史的二度改造,将鲜活的人物呈现了出来。人物是一部作品的灵魂,人物可信,表演亲切自然,作品也就立住了半部。
吴家东院少奶奶周莹这一人物,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将真实的周莹所经历的故事誊写出来再加以艺术处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掌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谐相生的尺度。我们常见虚构人物出彩的作品,也常看到真实历史在情节里显得虚假的故事。剧中,周莹的成长鲜活灵动,从吴家少奶奶到扛起整个家族的商业运营、成为富甲一方的当家人,却没有失去最初跟着父亲江湖卖艺时的一点痞气和豪气,不拘教条,不畏人言,确是对历史这一时期这位特殊女性的歌颂。看到电视剧史上的女主人公们形象从隐忍恭顺到率性恣肆,渐渐演化成如今的“大女主”系列,虽显得极致化了一些,但也着实证明着女性角色背后女性地位的缓缓升起。
从《甄嬛传》、《芈月传》一路走来,演员孙俪的成长不可谓不迅速,在媒体依然将“《玉观音》后孙俪何润东的二度合作”当做新闻标题来宣传的时候,她却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叫“安心”的小姑娘了。编剧将《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主人公周莹塑造的比较饱满。有质感有层次的人物最为考验演员的功力,内心情绪的起伏要隐匿在每一个细微的眼神与动作里,决非一日之功。面对接连不断的冤屈、至亲之人的先后离世,她将街头小丫头到吴家少奶奶再到爱国女商人的人物成长过程诠释得比较到位,以致众多演员感慨对手戏时情绪会被很快带入其中。
除孙俪所饰演的主人公周莹以外,剧中围绕在她周围的众多角色,几乎每一位演员的表演都力求精准到位,其中尤以吴聘、沈星移、周老四、吴蔚文、赵白石等形象最深入人心。
温润如玉的吴家少爷吴聘,以近乎完美的性格和修养,收获了大量观众的偏爱,以至于在15集结束吴聘被害而亡后,网络视频弹幕上满屏幕皆是“吴聘不在了,弃剧”的说法。如果说,悲剧故事的发生在于将最美的事物摔得粉碎,那么吴聘无疑是那个最可宝贵的精神力量,他的善良宽容、俩人在月圆之夜的美好回忆,伴随了女主人公的一生。心心相印的陪伴、哪怕短暂,却仍然是镂骨铭心的,足以铸就永恒的眷恋。
相比较而言,沈星移前期更像是吴聘的一个对照,以他的纨绔衬托后者的君子气质,沈星移越是嚣张,效用就越是显著。但到了故事的中段和后段,观众将会发现,沈星移才是整部作品转变最大的那一个,从商贾家的少爷到为国为民的青年,角色在历史事件里不断成熟。周莹的父亲周老四与吴聘的父亲吴蔚文,两位性格与处事方式决然不同的父亲形象,一正一谐,为剧情增色不少,两位老戏骨的表演一样可圈可点。
然而人物与故事虽然立得住,演员演技也堪称纯熟,但在《那年花开月正圆》播出接近尾声的现在看来,不足也愈发凸显。
近几年来,顶着“大女主”名目的作品越来越多,但真正扛得起“大女主”所承载的故事模式和叙事方式的电视剧,却极为鲜见。真正的“大女主”应重在描写一位女性独立思考与自我成长的一生,当前以《那年花开月正圆》、《楚乔传》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也确是在着眼于女性的成长,只不过这样的成长是建立在“玛丽苏”的基础上的。剧中女主角的身边,永远环绕着众多优秀的男性。在她陷入险境时,这些男性前赴后继、不顾性命之忧地前来救助,并且,不论在精神还是物质上,女主人公在从不知世事的小姑娘成长为女英雄的关键转折点,多是由于优秀男性的引领或是影响。这固然与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女性地位有关系,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角色,距离真正的女性自我觉醒、自我认同、自我反思、自我成就的完成与想象,还有着不小的距离。其实相较其他更为“玛丽苏”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已经算得上有进步,至少编剧为周莹特别设置了学堂学习和家长训导等剧情,可是周莹依然要作为卖艺的坑蒙拐骗的小丫头,在偶遇少爷吴聘时被救被感动,然后突然“开挂”,能力超群,可以解读书上的内容,也能出主意做生意,主角光环开始放射光芒。
悲惨的身世,被害的经历,超群的智力,独得众男性宠爱的能力,这便是当前以女性成长为主题的电视剧的共同特质。
此外,《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另一重问题也使得观众不容易接受。戏剧冲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必备因素,无波澜的故事不具备可看性,但波澜过多、冲突过强、转折过猛的故事,会降低受众的期待值。主人公周莹在与吴聘最为甜蜜的时候,上一集还是花前月下,下一集就是吴聘亡故、周莹被冤、失去腹中孩子、被诬与他人有染、直接沉塘……正常女性在如此接连不断的打击之下恐怕早已失了半条命,周莹却戴着光环挺过来了。就戏剧节奏来讲,物极必反,正常的苦难铺垫可以使人物性格更鲜明,故事生动可看。但过于猛烈密集的灾难堆砌,则必然显得刻意做作,或许创作者的本意是想让周莹从连续的黑暗里踏出一道光亮,可是苦难堆砌得太多、太浓,只能让观众变得麻木,进而质疑人物故事太过玄虚、远离历史真实。
花开月圆,恰是女主人公人生的美好象征。整部作品演员演技纯熟,尽管带着“台湾腔”讲陕西故事的做法遭到了一些质疑,但就如同镜头运动流畅、画面美感丰富的做法一样,导演坚持使用同期声的举动,也算得是对创作的一种尊重。然而在叙事方式、女性意识的展现上仍需斟酌、持续发力,从而使事件更自然、节奏更恰切,大女主戏才能花开月圆、成熟丰满。
作者:谢菲,供职于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中国传媒大学硕士
网编:中国文艺评论网 青青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