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国庆中秋长假将至,期待文艺版旅游攻略

2017-09-19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甘正气 收藏

      编者按:国庆中秋长假将至,中国文艺评论网期待评论家的文艺版旅游攻略。欢迎原创图文稿,稿费等着您哦。请发网站邮箱:wyplzg@126.com。  

原题:为地域作传

  当下,旅行成了大众休闲方式,不少有心人出行前爱做功课,查阅有关目的地的资料,网上攻略很受欢迎。不难发现,介绍某个地域的作品非常多,譬如我国自古以来长盛不辍的地方志,现在畅销不衰的“孤独星球”系列旅行指南。这两者都有工具书的性质,内容系统,编排科学,查检方便,却略输文采,可读性不是特别强。

“孤独星球”系列旅行指南

  于是不少具有文学性而又体现地域特色的非虚构作品受到热爱人文地理的读者青睐。如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卡伦·布里克森描写肯尼亚的《走出非洲》、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描写涪陵的《江城》、李娟描写新疆的作品等等。这类作品主体是各种体裁的游记,如狄更斯的《美国手记》、显克微支(又译作“显克维支”)的《旅美书简》、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赖瑞和的《杜甫的五城》等。

  还有一些虽然是虚构作品,但花了一定笔墨较为客观地描绘了某个地方,这类作品也能成为某地的“形象大使”,如其中详细刻画了巴黎的《悲惨世界》《九三年》,描写了马赛的《基督山伯爵》,沈从文的《边城》、詹姆斯·米切纳的《夏威夷史诗》、萧红的《呼兰河传》、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这类作品虽然只勾画了区域中的某个“地点”或特定“时点”内的地域,但由于这些内容是真实的——大虚构形式中的小真实,笔法又有功力,充满画面感,饱含深情,所以有时即使真正着眼“地域”的篇幅不多,也极富感染力,恰如吉光片羽,常常为人珍视和津津乐道。

  但是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和莫言构建的“高密东北乡”,则虚构成分居多,正如莫言自己所说:“我让高密东北乡盖起了许多高楼大厦,还增添了许多现代化的娱乐设施。真实的高密东北乡根本就没有山,但我硬给它挪来了一座山;那里也没有沙漠,我硬给它创造了一片沙漠;那里也没有沼泽,我给它弄来了一片沼泽,还有森林、湖泊、狮子、老虎……都是我给它编造出来的。近年来不断地有一些外国学生和翻译家到高密东北乡去看我的小说中描写过的那些东西,他们到了那里一看,全都大失所望,那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片荒凉的平原和平原上的一些毫无特色的村子。”这类作品则算不上为地域做传,即使要算,也是“外传”与“别传”,做不得准的。

  上述作品虽然较之方志与旅游指南更有可读性,但表现的只是地域的一鳞半爪,往往难以满足读者的求知欲。因此,一类新的作品即全景式的地域传记应运而生。

  现在,一些外国优秀的地域传记有了中译本,如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伦敦传》、若昂•德让的《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西蒙·蒙蒂菲奥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查理·勒达夫的《底特律:一座美国城市的衰落》、阿伦·拉奥等撰写的《硅谷百年史》等。这类传记像编写地方志一样,先将各种基础性资料搜罗备至,再尽量选择能体现城市特点的材料进行“重述”,譬如从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选择经典的语句作为每章的导语,从报纸中直接截取精彩的段落告诉读者有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故事其实是当时的真事,有时也使用统计报告中的数据。

  这些地域传记像写人物一样写地域,用“长镜头”叙述城市的成长,宏大的叙事与具体的细节描写紧密结合,关注城市里的个体(如市民、公司)的经历,同时注入作者的体验和感受,并且注意书写的文学性,尽可能生动形象,多用“呈现”而少用“说明”。它们没有游记那样多的主观因素,也没有文学作品的零散与虚构,而是集中而又文采斐然地反映一个地域某个时段的发展。由于其文学性、系统性与整体性,而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即兼具优美感与崇高感。它们用生花妙笔道出了城市的特异性,不至于换个标题、替换书中的地名依然适用,它们让读者感到:这个城市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

  我国这类作品似乎还不多见,因为这类作品需要学者的扎实与作家的灵动,孜孜矻矻的研究、热切真挚的情感、倒峡泻河的笔锋。有志于人文地理书写的作家可以尝试一下。

 

选编:何美

 

延伸阅读:

      那些“任性”的作家们

      《山中人语声》:向县乡“沉默者”致意

      学者研讨“当代散文创作和地缘文化”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