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在长沙逝世。24日,社会各界人士在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送别袁隆平院士。殡仪馆门口摆满了鲜花,还有稻穗。有花店提供免费的鲜花,有人提供免费的口罩,有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也有人为免费午餐公益项目捐款,还有网友用漫画的形式悼念袁隆平。大家默默地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对这位为解决中国人乃是全人类温饱问题作出巨大贡献的老人的无限哀思。
群众献上水稻悼念袁隆平、微博网友漫画悼念袁隆平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的贡献广为人知,而在科学研究之外,他兴趣广泛,尤其喜欢音乐和体育运动。袁隆平形容自己“不是书呆子气十足的人,我什么都想学一点,什么都会一点儿”,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爱看电影,擅长游泳、会打排球,也悄悄影响了他身边的人。他的学生李莉曾说:“我们这些弟子的科研、游泳、气排球甚至西红柿炒蛋的厨艺都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
触及灵魂的小提琴
“我喜欢古典的小提琴曲,他能把你带到一个很舒服、很美好的境界。”——袁隆平
袁隆平在自家小院拉小提琴
袁隆平喜欢音乐。8岁的时候,他就能在小学音乐老师的指导下,用乡间的竹子钻几个音孔做成竹笛,还有模有样的吹出了《田园牧歌》。
大学时期,有个要好的同学会拉小提琴,袁隆平被深深地吸引,于是拜师学习小提琴。他很快学会了舒伯特的《小夜曲》,并且逢年过节还能上台表演小提琴合奏。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的袁隆平被分配到了湘西雪峰山脚下的安江农校任教。袁隆平在地图上找了半天,才发现安江农校在那么偏僻的地方。母亲心疼他吃苦,袁隆平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同学感叹其孤寂,袁隆平说:“寂寞的时候就拉琴,可以消遣。”
工作后,袁隆平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42块钱,立马就给自己买了一把27块钱的小提琴。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以后,袁隆平经常会拉上一首《梦幻曲》《蓝色多瑙河》或者舒伯特的《小夜曲》。有时还会和夫人合奏,一个拉小提琴,一个弹钢琴。对袁隆平来说,这闲暇片刻的音乐滋养足以抵消科研工作的辛苦和烦恼了。
袁隆平与夫人邓哲合奏
在袁隆平的世界里,科研和音乐互促互进、和谐共生,都是他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袁隆平还喜欢唱歌。袁隆平上大学时苏联歌曲十分流行,他常常和同学聚在宿舍一起练琴唱歌,还因为嗓音低沉,得了个“大Bass”(男低音)的外号。
袁隆平还把音乐运用到教学上,启蒙和影响了学生。来到安江农校后,俄语课由学过俄语的袁隆平任教。他用俄语歌曲教学生们发音,教学生们拉小提琴。还把那把使用过多年的琴送给了班里最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两人亦师亦友,经常一起讨论歌曲创作。
两个梦与文学
袁隆平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倾诉,梦想的种子是母亲种下的。他通过文学向世人呈现了这两个梦和母亲对他的影响。
袁隆平在2019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我的两个梦》。文章写道:“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我希望最终能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两大心愿。”这篇文章彰显了袁隆平的家国情怀,而他也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初心、努力践行。
他还把梦想写进了歌里,歌曲《我有一个梦》以诚恳、温暖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与梦想的故事,它诠释了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还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传递着一种朴实美好的情怀,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梦想蓝图。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