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夏潮:当下呼唤怎样的文艺美学?《朗读者》提供审美的启迪

2021-09-22 阅读: 来源:“CMG观察”微信公号 作者:夏潮 收藏

  最近一段时日,文娱行业掀起了一场正本清源的行动。在广大公众对各种畸形审美集体说“不”的同时,大家也在积极思考:当下的文艺创作应该树立怎样的美学理念?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审美生态,文艺工作者们应该付出怎样的努力?

  9月1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朗读者》第三季正式开播,不少观众用“终于等到你”来形容和它久别重逢的心情。

  为什么在阔别1000多天之后,《朗读者》依然让人“念念不忘”?

  自2017年诞生以来,这档以朗读为名的节目,就自觉地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人性的光辉烛照人心,如春风化雨般,涵养和培育了无数观众的审美价值、审美习惯和审美取向。

  全新开播的第三季“更上层楼”,恰逢其时地在荧屏树立起了一种可贵的审美风范。

  星光璀璨:代表时代面貌,引领时代风气

  近期在湖南长沙举办的“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主题就是“北斗服务世界,应用赋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峰会贺信中强调:“共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果,促进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进步,让北斗系统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中国北斗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引领世界,印证的就是改变的力量。欣喜的是,打开了这一季《朗读者》大门的首位嘉宾,正是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这既是《朗读者》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也是节目始终扎根大地,坚持以现实主义讲好精彩中国故事的生命力所在。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这些感动中国的面孔,也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节目试图透过这些具象而有力的人物,去诠释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日夜、每一滴汗水甚至是每一行泪水之于时代的力量和意义。在节目制作人董卿的精心策划和巧妙串联下,一期节目就像是一篇关于中国精神的雄文,时而生动如小鸟在枝丫上跳跃鸣叫,时而深邃似雄鹰从高空翱翔俯视。

  当听完他们的故事,再聆听他们饱蘸情感的朗读,观众会为北斗人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内心澎湃如潮,会为张桂梅身为女儿的《一封家书》眼泪无法自已,观众会为残奥会上奥运健儿的《写给未来的你》而起立鼓掌叫好……

  《朗读者》给观众提供了一种精神的审美,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思想的力量和道德的教化,更多的是一种审美的启迪,文学之美、生命之美、情感之美在这里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震撼心灵的时代之美,是一件对我们这个社会、民族和国家意旨深远的事情。

张桂梅谈到自己的父母感动落泪

刘翠青负伤坚持训练

  兼容并包:在继承中转化,在互鉴中发展

  新时代的文艺美学,既要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担当,也要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格局。

  通过梳理《朗读者》的书目,我强烈感觉节目制作团队对人类文明结晶的看重,在三季节目所涵盖的105本著作中,有40多部是属于其它国家的优秀作品。

  以杨元喜院士朗读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为例,斯蒂芬·茨威格在这部传记中主要记载了西方的光芒时刻,而当中国北斗在为世人导航的时候,我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又何尝不是宛如星辰般,在人类的头顶闪闪发光?

  这种文明的互鉴有着动人心魄的美好。

杨元喜院士在节目中朗读《人类群星闪耀时》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朗读者》第三季旗帜鲜明地把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推荐给大众,这充分体现了创制团队的眼光、勇气和诗意。

  眼界和胸怀,决定了一档文艺节目的审美格局。

  《朗读者》带给文艺创作的重要启迪,就是坚持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坚持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用心用情用功抒写这个时代的至真至善至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起携手,灌溉精神文明之花。

 

(作者:夏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夏潮专页

  党领导文艺评论的历史启示(夏潮)

  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何为?(夏潮)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