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社团)成立于2010年12月。协会下设文学工作、电影电视艺术、美术书法摄影艺术、戏剧戏曲艺术、音乐舞蹈艺术、曲艺杂技民间文艺、青年工作等七个专业委员会,现有会员近500人,覆盖12个艺术门类,来自北京市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院团机构、媒体单位、文化管理部门以及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始终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组织各类座谈会、研讨会,引导文艺评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自觉以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导文艺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勇于为时代发声、为艺术发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号召协会会员以艺抗疫,发表多篇评论文章,用评论之笔助力“战疫文艺”创作,向社会大众传递正能量。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坚持抓好理论研讨,营造健康活跃的文艺评论氛围。连续举办15届北京文艺论坛,凭借跨学科、综合性的突出特色,成为北京地区文艺评论品牌。“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系列研讨突出当下性和及时性,瞄准文艺热点,迅速出击、积极发声,自2017年创办以来已累计举办33场,对北漂文艺、现实题材影视创作、国产动画电影、小剧场戏曲、非遗保护与传承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坚持抓好学术建设,着力夯实文艺评论的理论基础。组织文艺家、评论家近200人,编写出版大型文艺丛书《新中国北京文艺60年(1949—2009)》,填补了多个艺术门类理论研究的空白。完成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工程”部级课题“北京人艺之前途与传统”,深入研究以北京人艺为代表的首都戏剧历史、现状、未来走向,完成约13万字课题成果并以专著形式出版。落实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部署,组织评论家编写《北京红色文艺》《北京文学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阐释北京文化的深刻内涵。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始终抓好人才培育和作品推介,不断提升文艺评论队伍整体水平。连续举办六期“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人才读书研讨班”,累计一百余名学员从中受益。2016年设立“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丛书”出版项目,累计11部书稿被列入出版计划,五部已出版,其中《如何讲述新的中国故事》(李云雷)入选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作品。2016年创办“北京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累计评选出北京地区优秀文艺评论著作21部、文章50篇,其中两部著作和六篇文章入选“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此外,推荐三部文艺评论专著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十年间,协会先后有23位文艺评论工作者入选“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协会理事陈晓明荣获第六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2020年1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正式成为北京市文联所属的第13家文艺家协会,实现了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升级。未来,协会将充分整合首都文艺评论资源,健全文艺评论工作机制,打造有原则、有锋芒、有战斗力的北京文艺评论方阵,唱响北京文艺评论之声。
(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10期封三)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