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号召文学界要认识新时代的乡村巨变,加强乡村题材创作。这很好地契合了“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笔者认为,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除了聚焦农业战线外,也不能忽略工业、国防、信息等各条战线。在高铁工地、科研基地、蓝海深处,无数产业工人挥汗如雨,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付出了智慧、鲜血乃至生命。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要讲好中国制造的精彩故事,用心用情记录他们呕心沥血、不屈不挠的奋进拼搏史。
龚新萍《船厂之歌》(图片来源:“中摄协影像中文网”微信公号)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高歌猛进,续写辉煌。以中国高铁、港珠澳大桥为标志的基建业,以航母、军舰制造为代表的造船业,以卫星制造、火箭发射为代表的航天工业等等,都大踏步地跻身世界前列。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成长史,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创业。
不可否认,工业题材小说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史上也曾占有一席之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不少描写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的作品,如艾芜的《百炼成钢》、草明的《乘风破浪》、周立波的《铁水奔流》等长篇小说;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一批展现工业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作品,如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刘醒龙的《寂寞歌唱》、张宏森的《车间主任》等。值得一提的是,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开辟了中国工业题材小说的新局面,成为中国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但相对于乡土题材、历史题材、都市题材乃至军旅题材而言,工业题材小说在文学创作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与我国壮阔的工业化进程很不相符。以茅盾文学奖为例,几十年来很少有工业题材的作品获奖。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图片来源:豆瓣)
一方面,随着工业发展,机械化、数字化逐渐让人的作用边缘化,作家无法再到工厂蹲点体验生活,很难深入封闭的工厂获得第一手素材,因此难以把握现代工业生活的真相。当作家对工人不了解,对工人生活不熟悉,对工人环境无接触时,便很难写出新时代的工业创业史。反观农村题材,一度占据了中国文学的半壁江山。无论是陈忠实、贾平凹、莫言、路遥,还是铁凝、韩少功、阿来、关仁山等,都对农村生活有着很深的体验。另一方面,随着老一代作家逐渐老去,现有的工人作家越来越少。这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工人作家的培养、工业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大力加强工业题材小说的影视改编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人间万事出艰辛。日前,中国北斗三号系统全球组网。可以想见,北斗三号背后包含着多少中国人创业的艰辛和快乐,这不正是很好的文学创作素材吗?文学创作,归根结底还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正如蒋子龙曾说过的:“即便是工业题材,最迷人的地方也不是工业本身,而是人的故事——生命之谜构成了小说的魅力。”要从工业生活的角度,展示出人性的普遍性、独特性乃至超越性。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不仅要续写农业题材的“创业史”,工业题材、科技题材等的“创业史”也需要我们擘画和创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各行各业持续不断的奋斗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创业史诗!
(文中图片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周纪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