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艺术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精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行无愧于时代的艺术创造,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精品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艺术人才。马克思主义艺术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术院校师生思想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其核心是培养“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人才。艺术院校是文化塑造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应在坚持艺术观多样性的前提下,树立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主流引领地位,以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三是艺术院校师生思想政治现状需要艺术观教育。当前,艺术院校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重教书轻育人,重技术技能轻思想引领,有的艺术作品基调晦暗等。而艺术院校学生是未来进入社会进行艺术创作的主力群体,他们在大学期间能否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能否在国家重大战略与重大任务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将可能影响未来整个国家社会精神文化发展方向,需要国家层面进行引导。
中央美术学院校园一景(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官网)
加强艺术院校学生艺术观教育是可行的。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巨大成就,为艺术创作和艺术观教育提供了丰富源泉。近几年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参与国际重大事务及处理国际国内复杂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接下来的“庆祝建党100周年”“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国家重大战略及国内外重大活动,既需要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也为创作提供了最好最鲜活的素材。
二是中央关于文艺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为艺术观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部等八部门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要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特别强调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艺术高校的学生大都有着强烈的创作需求,这更需要在青年创作热情与国家创作需求之间,加强艺术观的引导,以确保学生艺术创作的正确方向。
由此,我建议:一、着眼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未来艺术类领军人才引领培养,由教育部牵头设立全国艺术类高校艺术观教育研究中心。其职能包括:加强艺术类高校文化自信科学研究和文化艺术教育领域意识形态指导;指导艺术类高校及有艺术学专业学科的高校艺术观教育专业化建设;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专题研究艺术观教育创新路径载体;组织艺术类高校开展艺术观教育成果交流展示;为国家艺术文化教育长远发展提出建议;建设艺术观教育优秀作品库。
二、建议将艺术观教育纳入全国艺术类专业课程,在基础课和思政课程中加强艺术观教育。出台相关文件,把艺术观教育作为艺术类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线,坚持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明确在艺术院校公共基础课中统一开设艺术观教育必修课,在思政课程中设计艺术观教育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与重大任务中进行艺术创作。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融入艺术观教育环节,开展课堂专业创作;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增强艺术观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建议建立全国艺术观创作作品评选奖励、传播宣传、人才储备机制。建议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牵头,面向未来国家重大战略及重大活动,创建类似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全国性高校艺术创作网上接力的活动,加大对艺术类学生获奖作品的评选覆盖及奖励力度,加大互联网融媒体传播大平台建设,对于精品佳作进行主流媒体平台展播,在国家重大活动中发挥人才聚集优势,储备优秀创作人才。
(作者:侯光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