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艺术媒体创新带给抗疫期的精神激励(王一川)

2020-03-02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一川 收藏

  今年的春天开始变得有点特别。笔者平时很少收看电视艺术竞技类节目,但在这个成天“宅”在家里的抗疫期间,除了读书和写作,就是收看电视,于无意中观看到湖南卫视推出的音乐竞技节目《歌手·当打之年》,一不小心被吸引进去,却收获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感动。

《歌手·当打之年》海报(来源:豆瓣电影)

  感动首先来自于这档电视节目所带来的艺术媒体创新力度。

  首先,往年的电视音乐竞技节目,总是以众多亟待成名的年轻歌手起始,且以他们烘托出极少数音乐名家结束,但这一次却选择的是一批“当打之年”的歌手,顾其名而思其义,这些歌手业已出道数载,不必再为成名发愁,而只待寻找机会去赢取和维护如日中天之盛名,进而全力朝向一飞冲天的目标。随着节目的播出,他们果然在自己的表演中竭尽所能地在演唱技巧、音色、激情等方面展现出最佳精神状态,向着心仪的声乐艺术之巅攀登。

  再有,每期节目除常态的“在线歌手”外,还设置了非常态的“奇袭歌手”的环节,这两个系列竞技者之间的临场即兴式比拼,让节目增添了一丝悬念和期待,带给观众更多期盼和惊喜。更吸引笔者注意力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歌手·当打之年》第三期节目改为“云录制”,整场节目取消了以往此类节目特有的现场表演、观看和评审的惯例,而是精心创造出台网联动的新型媒体运作方式,分北京、上海、东京、台北、长沙五地实行云录制,且采用“500位大众听审定点在线观看演唱并进行投票”的方式,这就探索出一条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电视艺术节目在竞赛体制、录制形式、观看和评判模式等方面的新途径。特别是其中的云录制方式,其实也有助于造就歌手之间的云在场和云竞演的神奇效果,让他们虽然没有身处同一现场,有的还是在家中、境外(台北)及国外(日本),却都能产生出如在同一现场的紧张、激烈和喜悦的拼争。如此,受益受惠的就是身处抗疫期而尤需精神抚慰和鼓励的广大电视观众了。

《歌手·当打之年》剧照(来源:豆瓣电影)

  不过,真正能够决定以上这种艺术媒体创新方式成败的,终究还是要看节目内容及其演播过程本身的创新是否足以感动人,因为艺术媒体创新方式需要服务于艺术内容或意义上的创新,而这才是观众所真正期盼的。单就笔者所观看的2月7日、14日、21日这三期节目来看,歌手们为决胜而选择演唱的歌曲,与往年同款节目相比,减少了无病呻吟的一类歌曲,而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体现出优势:一类是抒发纯真情怀的,让观众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抚慰;一类是有关人生哲理的,可以给观众带来人生智慧的启迪;再一类是励志的,可以增强观众在逆境中奋斗的坚强意志。这样就可能在节目内容的取舍上确保精神增益作用处在优先地位。

  比较而言,能给观众带来特殊惊喜的,想必就是湖北籍原创歌手特意为这次家乡和全国的抗疫而自创自演的新歌曲《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这首歌曲以“黄昏的天空很美/斜阳下的光亮映在白墙/竟然就这样流泪/微笑僵在脸上/回忆散落”等起始,如泣如诉地再现了抗疫期湖北和全国观众共通的焦虑及沉痛感,进而带给他们以“不要再怀疑/或许/留下遗憾/也算经历了潮起潮落/惊喜会在裂缝中结果”的韧性的鼓劲,直到发出“只为了更好遇见/才赠予了距离和时间/那一天值得等待/那一眼满载星海”的激情呼唤,由此使得灾难时期的真情在场、悲苦共情和相互关怀等丰富情感交融一体,仿佛产生出一种驱散生活阴霾而迎接生命阳光的精神动力。而以预先设计的一批特邀演艺明星的说唱式录音加盟为结尾,更为节目本身渲染出一种由于众多演员的加入而汇聚出来的共情式感动氛围。虽然这名歌手在该期评审结果上只获得第二名(足见此期音乐竞技之激烈),但感觉其演唱带来的精神激励效果尤佳!

【视频】华晨宇《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全新创作传递温暖(来源:优酷视频)

  当然,这档电视艺术节目还会持续演播下去,其未来若干期及其总效果自然还需静心等待和审慎观察,不宜过早下结论。但就目前来说,它已经开始让我生出一种新鲜的感觉和期待了:真正好的电视艺术节目,就应该以真诚的艺术媒体创新和高水平的艺术品质去陪伴观众,追寻“那一天值得等待/那一眼满载星海”的精神激励效应。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特约稿件

  作者:王一川,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艺术传播与抗疫(仲呈祥)

  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须从四方面着手(李明泉)

  用艺术凝聚信心和力量(毛时安)

  作为问题的“艺术学中国学派”(王一川)

  这五年,气象一新的文艺评论(王一川)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