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须从四方面着手(李明泉)

2020-02-27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明泉 收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曲艺、微视频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战疫文艺”现象。所谓“战疫文艺”,是指专业和业余文艺创作者以抗击新冠肺炎为题材的各类艺术作品,借以反映和表达中国人民在非常时期与疫情病魔展开的特殊阻击过程和气概,以此记录战疫现实,发挥文学艺术独特功能。

  新冠肺炎疫情所引发的关于举国体制阻击、社会力量救助、医护人员保护、科研攻关效能、强化人文关怀、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城乡环境、人口流动管控、人与居家隔离、群体心理状态、各类媒介信息等问题,都可以纳入文艺创作思维视野,予以真实准确的洞悉与形象表达。

  如何深化战疫文艺书写?我认为应向中华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战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战疫第一线和身边的可歌可泣的战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战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战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刘燕泉 曹建东《赢》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家家户户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秩序。艺术触须与生命关怀、人性善美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战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真情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战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由于疫情主要发生在武汉、湖北而又波及全国各地及部分国家和地区,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扑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尤其是创作者在这次疫情没有解除之前是不可能深入疫情暴发现场的,只能从各自居住地通过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间接了解和感受全国防控阻击的情况,而自家所在地情况也只能是局部的,也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战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战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性而挑战艺术反映真实的底线,这不是“战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战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主要因为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们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这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不可更移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生命生存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真实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陈振濂抗疫书法作品

 

  此文已经《光明日报》刊发,刊发时有删节。如上全文版,亦可点击“中国文艺评论”公号版

  作者:李明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四川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名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中华文化基因(李明泉)

  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新文艺群体(郑晓幸、李明泉)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