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人民政协报专栏“艽野散记”:《开显自由自然的心灵图画(下)》(庞井君)

2018-10-23 阅读: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庞井君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网编者按:

  《人民政协报》自2018年3月31日起,在隔周星期六的“华夏周末”专版特设专栏“艽野散记”。目前专栏已刊发一组散文(文末延伸阅读可看往期)。

 

开显自由自然的心灵图画(下)

  在我看来,摄影艺术的本质在于心灵图像的瞬间生成、外化和再现。摄影既是对心灵自由图像的捕捉和呈现,也是对外在世界自然图像的凝视和洞察,最重要的是二者的契合与融通。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是转瞬即逝的,因而需要及时捕捉,否则追悔莫及。比如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造中,有时一个灵感、一个启示、一个思绪,甚至一条线索、一个联想、一个词汇,都如夜空中一颗流星从心底闪现出来,若不及时捕获,便迅速消逝了,永远都不会回来。这一点对摄影创作尤为明显,我十分珍视瞬间捕捉心灵图像的美妙感觉。十多年来,有很多遗憾和追悔,也有一些庆幸和惬意。

《黑夜之美》

  记得有一年夏天在南方出差,晚饭前到海滩游览,夜幕四合,涛声乍起,闲拍几张留念,忽然岸边有一束光射向海浪,朦胧中似有一对情侣牵手相依,情急之中将相机固定在树杈上,高度不够,脱下鞋子垫上,狂拍数张而去。归舍详审,其中一张恰好捕捉到了情侣激情相拥的画面。黑夜之美,海天之情,生命之爱,辽远深邃,动人心魂,写意传神。友人看了,无不惊异,甚至怀疑摆拍。记得那天深夜,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南国小城旅舍窗前,一边回想着不久前在《中华散文》杂志上发表的《黑夜之美》,一边掩卷抚摸着刚刚读完的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从存在者到存在》,椰风拂来,秋虫唧唧,遐思翩翩,哲思、心影、场景相互激荡,禁不住诗情涌动:

你进入了她的世界,
她进入了你的世界,
你们进入了我的世界,
世界融化了冷漠的边界。
你体验着瞬间,
她体验着瞬间,
我凝固了瞬间,
瞬间超越了流动的时间。
你是她的风景,
她是你的风景,
你们是我的风景,
后来,我们一同成了众人的风景,
风景从此拥有了自由的生命。

  凝视是和捕捉相关联的另一种摄影境界。如果说捕捉需要的是灵敏反应和随机应变,凝视则需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身心投入。这种感受,我早春在西子湖畔拍摄体验最深了。点击阅读:西湖三月好读书那天夜里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场小雨,早晨云消雾散,天还没亮我便从刘庄宾馆出来,过“花港观鱼”上了苏堤。一路景物清新自然,心境恬静散淡。花有的是,鸟有的是,鱼有的是,时间更有的是,西湖的风物任你自由欣赏摄取。我用镜头细心地、小心地、静心地凝视了每一道波、每一丝风、每一缕光,把整个苏堤通通透透看了个遍。最好看的还是那些花,海棠花、樱花、杏花、桃花,衬在新新的柳丝前,伸到浅浅的碧波中,映在淡淡的蓝天上,隽逸多姿,妩媚撩人。在我的镜头里,她们就是自由自然价值的形象展现,就是历史上积淀在这里的那些文化人格的今生化身。她们仿佛都会说话,都想说话,都在说话。透过镜头,我静静地找到了心灵与苏堤风物的美的契合点。我聚精会神地观察,屏住呼吸地凝视,用心灵的手指轻轻地触摸,我捕捉到了流俗的目光发现不了的个性和美丽。在那一个个瞬间闪现的时空里,我的思想、我的理想和我的冲动充分地涌流出来,与凝聚在苏堤上的自然神韵和自由气质融合在一起。镜头里的苏堤风物温婉似水,善解人意。她们循着人的心思,主动把最动人、最深远、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出来。她们似乎也很有精神渴望啊!渴望能够遇到发现她们的美的知己,渴望将自己瞬间的美转化为永恒的艺术图像。

  其实就审美感受表达而言,哲学家有概念和逻辑的无奈,文学家有文字和想象的无奈,摄影家也时时会感到图像和技术的无奈。当一种感受和场景无法以图像完全表达时,我便又唤回了诗歌散文,甚至再次把那种境遇提炼升华为哲学和精神信仰。未来,也许在人工智能催生出的后人类时代,会产生全新的艺术形态,审美感受将超越今天的艺术介质,以更直接、更迅捷、更完整的形式得以再现和传达。

  文字和图像、理念和形象的双重纠结,最深刻的体验还是发生在甘孜挂职期间。记得那年夏天住在格涅雪山脚下一个叫奶甘多的小山村,整日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心田每时每刻都涌动着激动和冲动。直到夜里圆圆的月亮已经悄悄隐到东边高高的雪山后面了,杜鹃的叫声也声声渐远,几近消逝了,心灵还如高原湖泊般清澈凉爽,澄明通透,毫无困意。凌晨天刚一放亮,我便避开身边的人,一个人拿着相机爬到海拔4500多米的山麓上去追寻心灵图像。鲜花漫野,云雾满山,山鸟啼鸣,清溪泠泠,一切都是平生未遇的澄明、清澈、新奇和神秘,有如仙境一般,心底甚至还有一种莫名的疑惧。厚厚云雾仿佛是永不开启又变化万端的幕布,我想用心灵的触须伸探过去,用想象的翅膀穿越过去,却感到力不从心。然而,我似乎感觉到这山的魂灵的眼睛能透过云的帷幕注视着我,审视着我。看不见她,却能真切地感觉到她,几分敬畏之外也有几分满足。风习习,云缓缓,雨点点,虫鸣疏疏,鸟声淡远。当我久久沉浸在这难得的殊异心灵感受,注目着巨大帷幕的飘动激荡时,突然山风骤烈,烟岚如野马惊奔,夺路四散,格涅雪山圣洁超逸、雍容伟岸、古雅清新的面容蓦然矗立在我的眼前,我的精神世界好像发出了一声巨大轰鸣。一时间,意识消失了,思维停止了,感受失去了。这幅突如其来、平生未遇、从无想象的画面几乎将我击倒在万花丛中。我似乎是在梦幻的状态和她进行了无语的交流,如惊魂一瞥,转瞬即逝。时间很短很短,短到等我定下神来,想寻找更好的角度仔仔细细凝视她时,想奔越沟壑灌丛走近她时,烟岚四合,帷幕倏然落下,她便远远地隐到云层后边去了,连一丝鬓角、一个眼神、一个背影都没留下。回到村舍,审视那些匆忙拍摄的照片,怅然若失,感觉远不能呈现和传达我那时的心灵感受。一种艺术形式努力到无能为力还不能表达审美感受时,艺术家只好选择其他形式了。夜里,我在脑海中反复回放、追忆、体味那个情境,并让她丝丝缕缕地顺着笔端流淌在我的日记本上。散文写完,意犹未尽,文字已穷,心绪未平,又写了一首小诗以补足:

破雾耕云觅仙山,
披芳浴露惊相见。
天开境界写不出,
如浪诗情涌高原。

  其实,诗也并没有充分表达我那时的心灵感受。后来,当我反复回味那次人生经历,沉浸到那种无与伦比的心灵体验中,企图再次找回她、与她相遇时,我又想到了哲学,把她放归到了我的精神信仰境界中。我感觉我那时是真真切切进入到了无法言说、无法拍摄、无法图画、无法交流的“自由自然”人生境界中了!我猜想,那时自然的灵魂、宇宙的精神也许正好寓居在格涅神山上吧,是她让格涅神山给我开显了一幅自由自然的心灵图画吧!

 

(作者:庞井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庞井君:中国文艺评论网认证主页

  人民政协报专栏“艽野散记”:《康定初遇》

  人民政协报专栏“艽野散记”:《桃源小住》

  人民政协报专栏“艽野散记”:《小城夜思》

  人民政协报专栏“艽野散记”:《去雅江》

  人民政协报专栏“艽野散记”:《采虫草》(报纸专栏连载四篇)

  人民政协报专栏“艽野散记”:《莲花雪山的记忆》

  人民政协报专栏“艽野散记”:《大渡河畔菜花黄》

  人民政协报专栏“艽野散记”:《老王》

  人民政协报专栏“艽野散记”:《雪野记趣》

  人民政协报专栏“艽野散记”:《开显自由自然的心灵图画(上)》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