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一级作曲、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会长尹晓星的《尹晓星选集·音乐评论卷》出版,读来不禁为其善于立“高”论、敢于立“首”论、勇于立“新”论,以点穴式的、精准的、一针见血的评介,实事求是,褒贬分明,讲真话、讲道理,很好地发挥了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等功能所感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尹晓星是县文艺轻骑队骨干,跳舞演戏、吹拉弹唱、编剧作曲,样样在行,这段特殊的舞台艺术经历为他后来撰写音乐表演评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储备了丰足的“源头活水” 。同时,多年来,他创作刊播各种音乐作品1000余部(首) ,其中歌剧20多部,荣获国家、省(部)级音乐创作奖项160项(次) ,中国当代乐坛泰斗吕骥、贺绿汀以及名家大师孙慎、傅晶等,都对他的音乐作品有高度评价。著名音乐家冯光钰曾言“他既有卓著的音乐创作实践成就,又有前瞻性理论建树” 。实践出真知,正是基于成功的音乐实践,他对音乐作品具有非凡的辨别能力,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无论是大型音乐作品还是普通的一首歌曲、乐曲,他都能“庖丁解牛”式地给予条分缕析的评介,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实现了“精确制导” 。
对音乐家艺术实践的评论别致而精准。尹晓星先后创办或主编过40多种音乐书刊。特别是他1985年创办并总编辑的中国第一张《中小学音乐报》以来,面向全国乐坛,视野开阔,接触面广,为全国多地的音乐家撰写了艺术实践解析与评论文章,集美学的高度、理论的深度、艺术的广度于一体。比如《论张干青歌曲创作》一文,提出了作曲家张干青多年来频频在全国获奖的秘诀是:踏准时代节拍,高扬“主旋律” ;立足优秀传统,依靠“主心骨” ;贴近现实生活,掌握“主动权” 。又如《过硬的“三功” ——浅谈著名作曲家白诚仁的音乐创作》一文指出,著名作曲家白诚仁漫长的音乐人生拥有生活功、继承功、技法功,颇为精准。
对音乐文学即歌词的评论深切与精当。尹晓星曾撰文《能唱能走又能飞的诗,歌词也》发表于中国音协《词刊》 ,提出的“十二字观点”即“近距离、纯意象、多空间、易入乐” ,为业界认同。同时,他以音乐或美学的视角为数十位优秀歌词作家撰写了评论文章。比如《以诗化的感情美化人生——邝厚勤的歌词美学意蕴探微》一文,认为其词作是诗的五线谱,表现出“四美” :意象美、理趣美、语言美、结构美。又如《略论汪晓罗歌词的音乐性》一文,针对其出版的歌词集《校园词章》指出,在题材选择上,注重于富有整体的歌唱性;在结构设计上,符合于音乐发展的规律性;在审美创造上,着眼于音乐腾飞的时空性;在运斤造境上,致力于音乐意象的可感性;在语言表述上,讲究于词曲结合的谐和性。
对音乐现象的评论有力而精微。面对不同时期社会所涌现出的音乐现象,尹晓星反应敏捷,善于沉着思考,尤其是对那些不良现象勇于“亮剑” ,敢于发声,发正义之声,传递正能量。比如《应注意群众的歌唱》 《重视旋律的创造》 《当前校园歌曲创作散论》 《重视学校音乐教育是时候了》 《基础教育不可有主、副科之分》 《为何歌不动听》等一系列文章,观点鲜明,有理有节地批评了各种不良音乐现象,体现了一位音乐评论家的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
如果说精辟的论点与精准的评论是骨骼,那么,创造性的精妙语言就是肌肉。尹晓星的音乐评论文章既文采斐然又深入浅出,语言风格别具一格,魅力十足。他的评论语言时代色彩浓郁,与主旋律、主流精神、核心价值保持高度一致。新世纪以来,他撰写的《情为民所系的真诚抒发——读管群华歌词作品选〈岁月如歌〉有感》 《音乐创作应坚持民族化》 《弘扬湖湘音乐发展先进文化》 《和谐的时代和谐的乐章》等,以及近年来撰写的《坚守艺术理想讴歌人民心声——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袁双洋艺术实践探微》 《为传统融入当代笃志前行——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张音悦艺术实践探微》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作品立身——评析作曲家陆良民的艺术追求与审美探寻》等音乐评论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均富有较深的时代烙印与社会标识。更重要的是能将专业性的表达甚至音乐术语通俗化、生活化、形象化、方言化,不但生动有趣、晓畅易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增强了文采与可读性,显示了文章蕴含的活力与张力。正如其在《生活+人格+灵气=作品》一文的论点:他认定,灵气是缪斯对于苦心追求者的一种回报;他敢说,灵气是有意识的表现美;他坚信,灵气是长期厚积德的结果。
(作者:肖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