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河西宝卷:久远的朗读者(常祥霖)

2018-08-06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常祥霖 收藏

作者(左二)走访“念卷”人

  日前有幸来到甘肃张掖临泽县,在丝绸之路博物馆欣赏河西宝卷,再次了解到河西宝卷的内容、文本格式、说唱形式以及传承现状,不禁让人感触良多。河西宝卷是丝绸之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河西走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很荣幸我参与了国家名录的审定评选工作,对这个项目印象深刻。

  宝卷文化在很多地方都存在。江苏、浙江等都有“念卷”“宣卷”的活动,有“河阳宝卷”“沙上宝卷”“香山宝卷”“金村宝卷” ;广东有“东山歌册” ,形式与“念卷”相似。北方评书曾经有“墨刻” ,类似“念卷” 。上个世纪90年代,我曾在云南普洱县的傣缅寺里见到一男一女俩人面对经卷“念唱” ,云南学者告诉我这叫“黄宁黄鹂” 。当时感到很新奇,没有细问,现在想想其实也属于“念卷”的一种。

  甘肃学者徐枫介绍,甘肃宝卷的流布主要分4个区域:河西地区,即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以佛、道、俗故事为主;中部地区,即兰州、定西、白银,以俗家故事为主;陇东地区,即庆阳、平凉、天水,以道教故事为主,辅以俗讲;南部地区,即临夏、陇南,以俗讲为主,辅以道教本生及经讲。

  河西宝卷的韵文句式以十字句最多,七言句次之,还有五言句、四言句,句子有一定的平仄韵律。当然,句数的多少还可以灵活的变化,最长者可以达30句,短者只有4句。韵文配以曲调。当地诗人、“念卷”人牛东林把曲牌入诗:“宝卷曲牌清江引,驻马听音五七清。和风清源哭五更,花千阴阳调黄莺。十字符曲鹦哥赋,十里亭寻孟女声。浪淘沙萦莲花落,皂罗袍里杏花倾。 ”清江引、驻马听、五字调、七字调、和风调、清源调、哭五更、阴调、阳调、花千调、黄莺儿、鹦哥赋、十里亭、孟姜女、浪淘沙、莲花落、皂罗袍、杏花香等都是曲牌名称。如此看来,河西宝卷真正属于曲艺中“曲牌连缀”体。

  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 ,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民间说唱。宝卷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秩序、治理和文化调适的思想,还包含了“家国一体,家国一理”的道理,个人信仰与国家意志相契合的思维,同时包含了本土人和外来者在此生发,传承自我适应的意识,曾经承担了传教、释教和传承文化,劝善劝孝,劝人向上的教化功能,是典型的民间文化。在我看来这很像今天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 。《朗读者》或许就是源于古老“念卷”的一种文化创意,也许就是借助古老的宝卷文化之树,绽放出时代的色彩。

  河西宝卷不仅种类多,内容也很有特色,多为抑恶扬善,既能兴教化、劝操守,又能营造热闹气氛,给人以情感愉悦或心灵感悟。农村群众普遍把它当成立言、立德、立品的标准,视为“家藏一宝卷,百事无禁忌” 。有的当它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及时雨;有的当它为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无私棒;有的当它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百宝经。有的家庭儿女不孝、媳妇不贤、家事不顺、人丁不和,用念宝卷的方式使家人受到教育,幡然悔悟。宝卷在河西人民群众中根基之深、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可谓“之最” 。据当地宝卷博物馆相关人员介绍:张掖的河西宝卷现存300多个版本,许多卷名不同,内容大同小异。其中,清康熙37年刊于张掖的《敕封平天仙姑宝卷》刻印本,又名《仙姑宝卷》 ,最有代表性。河西宝卷按题材和内容大体分为5类:一是佛道教故事,如《何仙姑宝卷》 《还乡宝卷》等;其次是民间神话故事,如《天仙配宝卷》 《劈山救母宝卷》 ;三是寓言故事,如《小老鼠告状》 《鹦哥宝卷》 《牡丹宝卷》等;四是人物传奇故事,如《昭君出塞》 《武松杀嫂》 《野猪林宝卷》等;五是社会生活故事,如《继母狠宝卷》 《张清贵救母》 《二度梅宝卷》等。宝卷中有惩恶扬善,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仁人志士;有忠君报国,除暴安良的侠义之士;有清正廉明,为民除害的清官廉吏;有尊老爱幼,诚信明理的坦荡君子;有勤劳贤惠,齐家教子的贤妻良母等等,无不折射出中华民族,团结友善,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

  如今河西宝卷共有400多部,挖掘整理出近百部,出版了一批地方宝卷集,还设立了专门的传习机构,由政府牵头设立宝卷传习所,组织保证传承人,开展专门传习活动,通过老艺人受益,定期集中念唱等形式,促进了河西宝卷的保护传承。“念卷”人的坚守也令人敬佩,他们为宝卷的传承功不可没,仅张掖地区就涌现不少世代相传的“念卷”家族,比如临泽的戴氏家族,山丹陈氏家族等。近年来宝卷的传承还得到很多地方有识之士的帮助,他们认真记录,不辞劳苦进行编辑和整理,使宝卷得到较好的保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享受精神文化的平台很多,精神文化越来越丰富,听宝卷念唱的人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传统宣讲活动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宝卷人才断层危机相当严重。

  “截至目前,甘肃宝卷故事文本发现868种,文本数量为4968卷(部)。其中佛教故事为72种,道教故事127种,经卷36种,其余为俗家故事宣讲。 ”徐枫说:“目前能宣讲3卷以上的艺人有327人,其中65岁以上者287人,40岁以上者18人,余者为30岁左右;从事宝卷文本研究的人有4人,仅1人处于中年,余者均在78岁以上。从事宝卷音乐研究的8人;甘肃省认可的市级以上的念卷传承人27人。 ”

  但正如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日前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座谈活动上的讲话中所提到的:“促进非遗在新的环境中找到新的生长点,找到新的传承发展途径……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期待河西宝卷坚持传统,积极探索,让宝卷这一棵千年古树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常祥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名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文艺评论家常祥霖走进“胡同里的百家讲坛”说经典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