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逻辑形式与情感表达塑造出“最美荷花”: 评新疆群舞《长长的辫子》( 张迎春)

2018-05-02 阅读: 来源: 作者:张迎春 收藏

逻辑形式与情感表达塑造出“最美荷花”

——评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金奖、新疆军区文工团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

  一切艺术形式都是为情感服务,为情所思,为情所塑,为情而立,最终达到二者的契合,让观众感动、震憾,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正是这样的精品力作。2017年9月初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落下帷幕的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上,新疆舞蹈家协会选送的新疆军区文工团的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以浓郁民族特色、合理的逻辑形式与饱满的情感表达,与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48个舞蹈作品竞相角逐,力压群芳,以97.65的高分摘下了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杯”民族民间舞最高奖金奖,为新疆争得“最美荷花”。

一、贴进时代的主题立意

  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创作雏形来自新疆军区文工团木巴拉克自编自导自演的女子独舞《我的长发》,表达维吾尔族姑娘长发的乌黑美丽以及内心的高兴与喜悦,以长长辫子为载体构成浓郁民族特色的独特与唯美,获得了2003年新疆舞蹈大赛独舞创作一等奖、音乐一等奖、表演一等奖以及“天山文艺奖”。之后,与新疆军区文工团国家一级编导李维维经过反复修改后,2016年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从音乐到舞蹈语汇再到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有了很大的提升与突破,才有了现在的这一版。

  世代生活在新疆的维吾尔族热爱生活,讴歌生活,喜欢展示自己的美丽。但近几年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有些人不唱歌、不跳舞,将自己美丽的长发裹起来,不敢大胆地展示自己的美丽。笔者认为,结合当前新疆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式,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针对宗教极端思想,用艺术手法大胆展示维吾尔族姑娘长辫子的美丽,表达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在现代生活中从内心迸发出来的情感以及心之向往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精神,是新疆人世俗化、现代化生活的一个缩影,是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有力对冲。其作品立意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从表象到具象的艺术灵魂追求

  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采用三段式的结构,追求表象到具象的艺术灵魂。第一段是慢板。演员们一出场,她们头上又黑又长的大辫子,浅浅的微笑,楚楚动人,优雅漫步形成的长长列队和若隐若现的人物淡入淡出以及抚摸心爱美丽的辫子等动作,让观众仿佛穿越了神秘的历史长河,触摸到了维吾尔族姑娘长辫子的古老历史起源与生活习俗的文化传承。第二段快板。长长的辫子不停地“抖动”“飞旋”,使整个舞台璀璨若星,繁花灿烂,展示了维吾尔族女子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长长辫子给她们带来的美丽、自信和高贵。第三段是浓厚情感的迸发。女演员双膝跪地,双手捧着长发,好像变成怀抱中的一把“热瓦甫”,她们激情弹奏和深情高唱中,泪水奔涌而出。此刻,台上女演员激动地哭,台下很多观众被感动得流泪。通过三段,作品打破过去常规的思维惯式,不只是为了表现长辫子的美而美,而是借助于长长辫子,托物言志、缘物寄情,赋予其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她们的美丽、自信、高贵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她们心中的幸福与快乐。它不满足于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热闹和浅层表象的艺术表达,追求更多内涵和情感的具象表达,作品从立意到艺术形式再到情感表达都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这正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一直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三、找到非惯性思维舞蹈语汇的“高点”

  找非惯性思维艺术形式表现的“高点”,是作品成功的关键。比如,长辫子“抖动”动作整齐,令人震撼。长辫子不停“飞旋”,令人激动。女演员将长辫子当成一把“热瓦甫”,双膝跪地,边弹边唱等。这些非惯性思维舞蹈语汇“高点”并非只是为了增强作品的可视性,而是完全跳出了编导和观众惯性思维,在不离开维吾尔族原有舞蹈语汇和风格的同时,大胆地运用新颖的手法和形式,让作品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可视性,这正是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创编的高明之处。正如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的评委、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潘志涛评价:如果没有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魂,就将现代舞、波斯舞等各种舞拿来一下进行组合,动作与动作之间没有关系,音乐与音乐之间也没有关系,只图了痛快,顺其自然地跳,这是没有根基的创新。说白了,就是一种混搭。看了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后,这个作品具有学术价值,可以列为教学的教材。

四、力求情感意象的最大化

  追求情感意象的最大化,是作品另一个成功之处。应当说,作品还不完全是从表现性动态意象到再现性动态意象的自如转换和融会,更在于诗性的构思和打破惯性思维的舞蹈语汇,充分展示出了一个个梳着长长辫子的升华了的维吾尔族姑娘精神之魂、情感之真,以及她们心中那片朴实单纯而又美好的的精神气质与境界。因此,我们看到了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遵循“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的艺术规律。与此前维吾尔族很多舞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没有停留在对长长辫子美丽和动态的单一模仿上,而是用注重人与辫子之间关系的心,准确地捕捉到了长长辫子动态中的灵气,以长长辫子之形,隐喻精神之灵魂。人与辫子、人与琴已幻化为一体,辫子的灵性与人的精神灵魂交相融汇,舞者似乎都是用她们虔诚、饱满的情感,进行了一场从身体到精神的朝圣,才使整个舞蹈作品的情感意象达到了最大化。

五、达到从内而外的唯美

  笔者认为,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特点是从内而外的唯美。参赛期间,获得很多观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称赞:这个作品是变态齐,爆炸美。

  笔者认为,变态齐是追求女演员外在形象与动作高度一致的结果。从女演员和服装到相同高度的辫子,还有下腰、绕手腕、动脖以及队形变化的动作,几乎不差一毫一秒,整个作品从头到尾的每个舞段、每个动作甚至每位女演员的表情和眼神达到了高度的整齐。所谓爆炸美是女演员从外到内外美的极致。金黄色和紫色搭配出充满大气、时尚的传统维吾尔族服装,下垂半腰长长辫子和袅袅娜娜的窈窕身姿,大眼睛、深眼窝、高鼻梁的漂亮长相,还有女演员表达出维吾尔族女性的那种优雅、高贵、自信、快乐与幸福,给人一种异质而又极致的美。它不仅是外表美,更是心灵美、气质美,是一种集民族特色、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等多方元素的唯美,将维吾尔族女性独特之美推向了极致。

  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启示我们,艺术一定要追求极致,才能打造出精品;抱着差不多或凑和的想法,绝对出不了精品。

 

  本文首发于《新疆艺术(汉文)》2017年第06期

 

  (作者:张迎春,女,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成员、全国群众文艺专家库成员、全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新疆舞蹈家协会会员,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团体会员名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

  【文化进万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小分队走进新疆昌吉(组图)

  那朵盛开在新疆的白棉花

  《西望胡杨》:援疆精神的深情礼赞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