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杂技《抖杠》抖出中国风(郭云鹏)

2017-11-13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郭云鹏 收藏

      蓝色的舞台中央,7个小伙子在由三个白色杠子围成的三角形中寻觅、突围。音乐响起,他们化作一群蓝色的精灵,在律动的音符中变得活跃生动起来……在长约5米、宽仅有15厘米的杠上,单人技巧、双人技巧次第上演,单杠、双杠、三杠递进使用,变化万千的排列组合引人叹为观止。“两周转体连翻”“转体空翻连翻”“两人叠起双人三连翻”“三周转体连翻”“三周后空翻三连翻”等难度系数极高的动作技巧,杂技演员在仅有方寸空间的杠上干脆利落、行云流水般展示,带给观众无穷的惊喜。该节目在道具上开创性地使用“三杠连接”,独辟蹊径,开启了《抖杠》全新的表演模式。演员在空中的翻腾、杠间的位移,呈现出更加多维立体的技术展现空间,产生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效果。

  《抖杠》是个充满惊险刺激的杂技节目,腾空的翻腾和旋转,优美的身体造型诠释了生命灵动的美。在节目的表演中,编导巧妙地安排了手持红色彩带的女演员表演艺术体操的带操,以此将表演“两人叠起双人三连翻”的尖子女演员引出舞台。翩翩起舞、上下翻飞的红彩带以其灵动飘逸、婉转秀美,让紧张刺激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女子的柔美内敛与男子的刚健大气相得益彰,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这个由上海杂技团新创、集艺术美感与技术难度于一体的杂技节目《突破—抖杠》,在今年9月山东蓬莱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上甫一亮相,就得到专家评委的首肯,一举夺得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

  《突破—抖杠》将表演设定在一个现代都市年轻人克服羁绊、突破重围、拼搏向上、挑战自我的情境中进行,把《抖杠》一系列高难奇绝的杂技本体技巧用充满情趣、动中有静的方式加以阐释,提高了技巧的欣赏价值,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现代杂技的魅力。它的成功告诉我们:杂技艺术一定要创造美、表达美,高难度动作技巧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展现美,让观众产生更丰富的审美愉悦。一个优秀的作品既要让观众观赏到杂技的惊美奇绝,还要能震撼心灵,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它必然是一个技术性与艺术性完美交融的结合体。

  其实,《抖杠》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舶来品”。它本是俄罗斯的传统优势项目。俄罗斯杂技艺术家对《抖杠》有过许多经典演绎,作品角逐国际赛场,摘金无数。上海杂技团将其引进,秉承“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艺术追求,在吸收借鉴的同时进行大胆创新,逐渐将《抖杠》发展成为“海派杂技”的代表性节目,编创的《抖杠》节目在第13届法国玛希国际马戏节、第3届中国国际马戏节等国内外重大赛场捧得金奖。尤其在2016年赴俄罗斯参加第15届莫斯科国际马戏艺术节时,由于道具运输出现问题,临时借用主办方提供的杠子参赛,仍将节目完美演绎,最终获得马戏节最高奖“金象奖”,这一“小插曲”在赛场引发不小的震动。作为该马戏节的国际评委,俄罗斯国家马戏剧院总经理扎巴什内感慨道:“俄罗斯是抖杠的发源地,中国杂技艺术家却将它发展到如此高的水平,令人惊叹,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下,随着文化交往的增多,杂技艺术的互相学习借鉴已经成为突破提升的重要途径和发展共识。在学习国外优秀杂技艺术精品的同时,如何将其创作理念和技法中国化、民族化,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是杂技艺术发展的关键所在和杂技从业者面临的新课题。中国杂技因互鉴而繁荣,因交融而生辉。只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才能创作出凸显中国风格,符合世界潮流,传统精神与现代美学兼具的优秀作品,而《突破—抖杠》就是一个成功而鲜活的典范。据悉,2018年初,该节目将代表中国赴摩纳哥参加有世界杂坛“奥林匹克”之称的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期待他们站在世界最高的杂技舞台,抖出中国风格、中国风采。

      (作者:郭云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汇总

      郭云鹏:中国杂技教育将何去何从?

      做有灵魂的杂技

      吴桥杂技节释放世界杂坛三大信号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