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在中国文联人事部的指导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20年下半年,面向协会2018、2019年度新入会会员,举办了一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专题培训班”。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培训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依托“中国文联网络培训云平台”进行,采取“必修”与“选修”、“大课”与“微课”、“听课”与“自学”、“在线考试”与“成果撰写”相结合的模式,突出文艺评论引领力引导力,提升培训针对性有效性,增强网络时代文艺评论传播力影响力,取得了增强协会凝聚力向心力、提升文艺评论责任感使命感、促进文艺评论科学性专业性的积极成效。
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把文艺评论工作做好做扎实,建设性做好文艺评论工作,我们甄选69篇学员撰写的学习体会,并以“使命担当篇”“文化自信篇”“评价体系篇”“评论实践篇”的体例汇编成册,以期推介学习成果、促进业界交流、加强行业建设,进一步促进文艺评论事业繁荣发展。在汇编成册的基础上,精选10篇学习体会文章在本网陆续推出,以飨广大读者,敬请关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专题培训班”学习成果之文化自信篇
文化自信与中国文艺批评话语体系构建
魏县实验学校 赵会喜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始终要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提升思想政治定力、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和助力文化自信及批评话语建构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
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在不断的自我修复中传承、创新发展,而文化构筑国家形态和民族性的历程,是艰难复杂的,同样也是痛苦坎坷的。这与文化所处的国家体制、社会政治、历史经济等要素有着紧密关系,同时又是社会力量、生产关系等因素综合平衡的产物。于殿利在《文化自觉与国际竞争力》专题中指出,文化需要学理意义上的“阐释”,是在反复“阐释”的过程中逐渐确立形成的,这个“阐释”具有社会意义与哲学指向,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任何一个国家形态、政府形式,它的组成首先要有合理性、合法性,这就需要“阐释”其知识体系和思想学说,这就需要“阐释”民族、国家存在的道德基础、伦理体系形成的依据,这就需要通过人的知识和理解给予命名。国家的道德性、正义性、合理性,都需要从文化、法理、哲学等层面论述它的正确性,然后才能构成普遍认同的道德体系、思想学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性转化的阐述,正是在世界文化的碰撞中得以激发与创造,在自我修复中不断进行转化创新的。
文化自信始于文化自觉,从知识的创造、传播与思想、理念的认同的角度讲,没有文化自觉便失去了文化自信的前提条件,便会失去在世界话语中的表达。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全球价值观,这是新时期文化自信语态下的重要理念的阐释和中国表达方式;又如,在当前全球抗疫大背景之下,联合国安理会以决议的形式重申中国倡议的“以人民为中心”等重要理念,这既是中国文化自信在世界话语中的彰显,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年两会及系列重要讲话的主线与核心理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新时期文化与文艺工作的新思路新要求,更是我们的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宗旨所在,因为“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
郭运德、王杰、李心峰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书系”
在新时期,我们的文化话语权逐渐显现出来,但在某些领域仍存在着失语状态,知识体系、道德体系、思想文化体系等方面都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对那些偏离或者背离主流意识形态的文艺现象、思潮,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而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出现,是对中华历史、文化的否定、歪曲,正说明这些人没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国家观,缺乏文化的“本来”意识,缺乏普遍的体认,为他者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所影响和浸扰。胡鞍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治国理政新战略》专题中,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中的中国”视角,从人类文明史、发展史的历程切入,以工业革命更迭、政治体制、经济变革、社会运动为主线,及至现代社会体系的基本确立,从多维度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政治历史背景及国际政治文化生态环境。中国在准确把握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中提出了全球合作共赢新理念,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民主政治、学说理念的纵向层面的扬弃、创新发展,也是世界政治理论成果横向层面的借鉴、吸纳与融通,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定力,“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筑牢文化根基,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气象。
二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艺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反过来,文化为文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指引。文艺更需要自觉与自信,这是文艺家对艺术发展规律的基本认知与判断,也是对社会时代本质意义上的透视与剖析。从文艺批评角度讲,文艺批评话语体系的构建是当代文艺批评的新命题,这是涉及各艺术门类庞大复杂的艺术理论工程,需要文艺家在各自领域勇于探索、创新理论研究。如郭运德、王杰、李心峰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书系”,张江主编的“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史丛书”,王岳川主编的“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丛书”,中国文艺评论临沂大学基地主编的“互联网+”新文艺丛书,鲁枢元、刘锋杰等著的《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邢建昌等著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知识及其相关问题》等新近出版的一批文艺理论著作,凸显了文艺家对文艺理论积极探索的使命与担当,为中国文艺批评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艺术思想力量支撑。
鲁枢元、刘锋杰等《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
王廷信在《中国传统艺术批评方法》专题中指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究竟是对人本身的重视还是对物本身的重视,这是解决当代艺术困境的根本所在。他在《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和追寻——改革开放40年文艺理论的核心命题》一文中有意识地从中国本土理论话语出发来探讨“对人的价值发现”,需要文艺家在充分发扬艺术民主、争鸣自由的指向中进行理论话语建构。作为文艺家,理应重新思考中国传统艺术批评在时代大潮变革之后以何种方式介入话语体系,这是当代文艺批评的重要任务;如果不能用中国本土话语将中国故事、中国艺术理念以有效的方式讲解清楚、传达出去,那么我们的文化自信、批评自信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在世界话语中也将失去中国文艺批评的声音。冯双白在《乐善民心,依仁游艺》专题中,从当前舞台艺术实践经验出发,探究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规律,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培基是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力量源泉。文艺家必须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直面艺术本身,敢于突破自身的局限,大胆追求艺术之真,然后才能追求艺术之善之美。实际上,对各艺术门类的准确理解和深刻阐释以及对“元批评”的研究展开,文艺家才能从文艺自觉抵达文艺批评自信,才能进行世界话语中的理论建构。
文艺批评要“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这是文艺批评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是新时期文艺思想的理论指引,而各艺术门类及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操作,仍需要文艺家通过艺术实践进行探索。从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规律来看,西方理论话语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文艺家需要在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有效借鉴西方艺术理论,积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与创新发展,将中国文艺批评话语有效置于世界话语体系中来考量,这是文艺家不可推卸的职责与使命。
在2019年,《文艺争鸣》集中推出了“批评理论的中国问题”研究专辑,在理论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刘康教授提出“世界的中国”视角,即从中国的视角来看西方文论大家,“以西方那些关注中国问题的文论大家为个案,对西方的理论进行创造性建构”,[[7]]这是对西方文艺理论创新发展。从另一角度讲,西方文艺思潮也在积极借鉴中国文化与研究中国的思想流派及主义,其文艺作品也在运用中国元素、中国色彩,这是在世界语境下文艺创作及文艺批评的互为交流、分享及融通的一种理想的话语状态。
作为时代的文艺家,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有关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为指针,加强新时代文艺批评阵地建设,积极构建中国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彰显中国文艺自信与批评话语自信。
作者简介:赵会喜,网名三月雪,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魏县第二小学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评协职业道德委员会委员、邯郸市评协副秘书长。曾荣获“明月杯”文学评论奖、第十届河北省文艺评论奖、首届“白马湖杯”全国网络文学评论奖,曾出版诗集《风中的故乡》、长诗集《故乡来兮辞》和文学评论集《美的邂逅》。
签发:徐粤春
审核:王庭戡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