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正文

如果AI能写文艺评论,青年评论家怎么看?|西湖论坛

2017-06-12 阅读: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孙雯 马正心 收藏

AI如果会写评论——它会淘汰平庸的评论者

那么,留下来的会是谁?

“西湖论坛”倡议书揭幕

  如果AI能写文艺评论,评论家会如何看待?

  2017年6月9日,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评论家来了一场大聚会。

  “西湖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主办,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今年的主题为——“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主论坛研讨了“网络文艺的现状、时代机遇与责任”;分论坛则关注“IP培育与中国故事”、“内容产业的中国实践”、“网络产业的中国经验”等话题,圆桌会议激发了青年评论家围绕主题的诸多看法。

  6月9日这一天,“西湖论坛”秘书长沈勇,还联合30余位青年网络文艺评论家,向全国青年网络文艺评论家和工作者发出“西湖论坛倡议书”,其中有一点是激励青年评论家“在人工智能时代彰显人文态度、力度和温度。”

  可以说,这些聚会杭州的青年评论家,正与AI同行。当机器人开始出诗集,参与新闻报道,挑战围棋高手,甚至面对高考时,我们回到开头的话题——如果AI能写文艺评论,那会怎么样?

  在“西湖论坛”,浙江省文联创研处处长郑晓林说,未来人工智能会消灭很多平庸的作者,“你要写一般般的文字,人工智能比你写得好多了,但是你的情怀、原创力是不灭的,毕竟,人工智能只有被输入这些人类独有的创造,才会升级换代,它仅仅是工具。”

  可见,AI能写文艺评论是未来的一种必然。

  但,这不意味着,评论家会遭遇碾压,因为独立批评是一种坚持,也是个性化的存在。“哲学的判断,价值观的传递,人文的悲悯情怀”,灌注于评论中,人类在寻找自己句子方面依旧高于“算法”。

  这,也是本届“西湖论坛”青年评论家的共识。

  夏烈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教授

  机器人不可能成为大师级批评家

  “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写评论,至少能够淘汰一批低水平、或者官样套路的批评话语体系和所谓的批评家。”

  夏烈说,在他目前的想象中,“机器人要成为大师级的批评家,更是不太可能”。但是,青年评论家要意识到,自身已经纳入高速运转的新媒体时代,必须在话语方式,关注内容,以及传播方式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当然,夏烈说,他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澄清的是,一些被商业异化的评论写作,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必然。他梳理了近年来专业评论家与草根评论者所呈现出的不同写作以及与读者互动状态。

  “微博、豆瓣上的跟帖,还有弹幕,这些草根评价,不注重专业性,但就是有人喜欢,因为有参与感;但专业化选手开始在相对学术化的新媒介平台亮相,他们的写作方式基于大众的感受,内容有学术含量,可读性也很强。比如,毛尖的电影评论,非常适合新媒介传播。”

  说到这里,便涉及到一个话题,当人工智能会写评论,在新媒体环境里,留下来的到底是谁?

  “我个人认为,肯定是跟新媒体发展能融合的评论者,目前已经诞生了这样一批人,人工智能并不能取代他,因为他有个性,有风骨。他的语言精致、好玩、有学养。”夏烈认为,媒介融合是青年批评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外,必须得有批评的个性、风格、立场。

  也就是说,新时代的评论家,是要能“玩得起来的”,在新媒体环境下,评论者也要玩创意,与读者互动,顺应时代发展的特质。

  赵宜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

  人工智能的“霸道”是有危险的

  赵宜的结论,竟是——人工智能写文艺评论是会有危险的。

  “危险在于,人工智能创作的文艺评论,有可能形成一种唯一的、不容置疑的观点。”赵宜说。

  “Alphago超越人类的前提是它涉及的围棋,有一套完整、绝对的规则。这种绝对性的存在,导致人和人工智能——柯洁和Alphago——能够在走法上达成明确的共识,因为围棋,在理论上是能够找到赢面最高的最优解的。”

  赵宜认为,从1997年战胜国际象棋之王卡斯帕罗夫的“深蓝”,到2017年战胜柯洁的Alphago,都依仗于这种绝对性的存在。“但评论的创作、判断是没有绝对的优劣、对错的。”赵宜说,“这对人工智能来说,会是完全不同的规则和领域。”

  “危险”之处来了——赵宜认为,如果人工智能在学习评论时,依然像下围棋时那样维持寻找“最优解”的思路,那它找到的某种最佳立场,势必会形成一种霸道的、统治性的观点。

  常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神似”之后,再进一步就难了

  文艺评论的复杂性在诸多文体中是处于较高位置的,创作过程中有感性、理性的交织。因此,对人工智能来说,写作文艺评论会是一个难题。

  “但文艺评论创作的文法、思路和结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或许,它能够通过深度学习找出一些套路。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模仿来写作,并达到一个神似的地步。但再进一步就比较难了。”

  因而,在常江看来,评论家在网络时代依然要找到并坚持自己的立场:“去取悦网络媒介是一个不太好的趋势,写文艺评论,我坚持原有的身份:知识分子、来自学术界的视角。”

  丁莉丽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机器人给出的是套路式表达

  丁莉丽觉得,这不会是一件令她特别惊讶的事。毕竟,机器人小冰已经出了一部被认为“还不错”的诗集。

  “我在网上也读了一部分,它虽然格律工整,但是我并没有品尝到多少诗的韵味。”丁莉丽说,一首诗包含了写作者的智慧、情感投射,极具个性色彩。文艺评论也是一样,“写作者的阅读体验、生命阅历,都让文字呈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

  丁莉丽认为,未来的机器写作,可以成为一种评论样式,但它必定仅仅呈现出一种套路,不会有特别的亮点。

  “所以,写作文艺评论,机器代替不了人类。”

  但是,人类思考的不可替代性,并不意味着评论家在写作上可以安之若素。“评论家必定要注重评论样式与内容的改变,需要与时俱进,以变化的视角来审视关注的对象。”丁莉丽认为,要将自己区别于机器,必须要有立场和来自内心的真实表达。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当传统文化遇到互动娱乐

  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开幕,倡议书揭开面纱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