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正文

骨四雅 | 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第三组学术汇报

2018-08-2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中国评协 收藏

  2018年8月8日下午,“骨四雅”(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第三组11位学员进行了学术汇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对学员学术汇报进行了总结,全体“骨四雅”学员参加了汇报会。第三组11位学员的研究领域覆盖不同艺术门类,他们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围绕本届研讨班主题“从新时期到新时代:改革开放文艺思潮的嬗变与未来展望”,对改革开放40年来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等艺术门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汇报交流。

  第三组的11位学员是(按发言顺序):

  河南大学艺术学理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陈宗花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系主任、副教授 戴虎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丁盛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在站博士后 高岩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青年教师 郝斌

  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研究生 刘昕

  广州市文联广州文艺报刊社三级作家、记者 刘妍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系主任、副教授 王亚全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科员 吴晶莹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舞蹈讲师 许晓云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张璐

  学术汇报由陈宗花主持。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标准问题的反思——以原生态民歌评价为中心

河南大学艺术学理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陈宗花

  陈宗花指出,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评价标准问题存在着严重偏差,这种偏差在原生态民歌活动中有着突出体现。原生态唱法存在的评价误区,折射出了长期以来居于主流地位的音乐评价标准存在着严重问题,这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普遍性。只有对评价标准问题及时地予以纠正,打破一元制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的艺术评价机制,才能真正促进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多元的艺术评价机制相伴随的,应是多元的生存方式。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非遗”保护才是多元的评价标准、多元的生存方式能够切实实现的基础。

20世纪以来中国舞蹈创作理念回溯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系主任、副教授 戴虎

  戴虎从四个方面探讨了20世纪以来中国舞蹈创作理念的变迁:

  第一,现实舞蹈创作。以吴晓邦、戴爱莲、盛捷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舞蹈艺术家,以西学归来的舞蹈学养,密切地联系着当时“德先生—赛先生”的时代背景和革命诉求,开创了中国“新舞蹈”的历史新篇章。

  第二,从民间到舞台再到教学。以苏联小白桦艺术团和艺术家古雪夫的影响为集中代表,一系列“民族舞剧”诞生,如《小刀会》《鱼美人》《宝莲灯》等,开创了中国民族民间舞从民间原生到舞台表演再到教学的三段体,带来了中国舞蹈发展新高潮。

  第三,新时期现代舞蹈思维的影响。以“希望”为信号重新燃起中国舞蹈创作新格局。

  第四,新世纪审美品格上的变化与调适:对现代舞的借鉴,对芭蕾的追逐,新时期现代舞的滥觞,新的自觉与自信的中国式舞蹈审美逻辑的觉醒与成熟。

新时期昆剧创作的基本问题、主要观念和艺术形态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丁盛

  丁盛认为,新时期昆剧创作的发展历程是古今问题、中西问题与主导问题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古今问题与中西问题相互关联。昆剧创作的现代化,既是古今问题又是中西问题的核心。主导问题与古今问题相关,也与中西问题相关,不论是国家主导还是民间倡导,都需要面对这两个问题。新时期昆剧创作的主轴,一端是传统,一端是现代。尤其进入新世纪后,以荣念曾、柯军为代表的后现代形态实验作品颠覆了传统形态与现代形态的创作规范,致力于探索昆剧面向未来的可能性,从而形成昆剧的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形态多元并存的新局面。

元代戏曲批评与元曲经典化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在站博士后 高岩

  高岩提出,元人在理论批评、舞台演出、文本创作上都已有了对戏曲艺术加以经典化的自觉意识。文人借助舞台实践、文献整理、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从结构、风格、音韵体制、演唱技巧、表演艺术等多个侧面开创性地建构中国古典戏曲艺术规范,有意提升戏曲文体地位,探寻戏曲文体雅正渊源,确立其社会功能和价值。这种对本朝艺术范式的自我建构意识,成就了元曲一代文学的美誉,并最终促成明清戏曲史以元为“宗”的文学史景观。

当代中国“写生”概念及问题再思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青年教师 郝斌

  郝斌认为,当前全国兴起的“写生热”催生了大量艺术水平不高、反映生活表层化概念化的作品,这与现今对于“写生”概念缺乏深刻认识有关。写生是一种现场绘画方式,但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历史语境中写生却体现出一种复杂内涵。进入新时代后,美术创作面临着图像时代挑战,写生再次受到重视,但由于我们对写生与创作、写生与生活、写生与政治的关系缺乏清晰认识,容易导致对其误读。因此,我们更应该从艺术创作以及发挥美术家主体创造性的角度来推进写生发展。

融合与转向:“新亚洲”兴起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科员 吴晶莹

  吴晶莹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建构中国文化软实力有三方面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传统文化的界定。作为中国最重要文化基因的传统文化,不应该仅是书法、中国画、武术、儒释道思想等以往的传统界定,还应该扩展到物质生活,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

  第二,关于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与重新激化。应当探究如何让传统流变新生,形成有效、平等的对话。

  第三,新亚洲兴起语境下亚洲文化的内部互动。应当探究如何在深入了解并整合亚洲的内部文化后,继而实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输出与建构。

身份重构与视角转换:当代书法学术研究和技法实践关系寻绎

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研究生 刘昕

  刘昕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书坛出现各种新现象,在学术和技法方面突出表现为西方文艺的引进,以及对科学技术的崇尚,这是书法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割裂的发端。应该主辅明确地区别对待学术研究和技法实践,将学术、技法进行再分类。

新时代“互联网+文艺”新探索

广州市文联广州文艺报刊社三级作家、记者 刘妍

  刘妍认为,受大众文化思潮和消费文化影响,包括传统戏剧、文学、电影在内的众多艺术表现形式的欣赏主体都发生了变化,年轻一代受众的审美视觉思维发生转变。她从传统戏剧借助大众艺术新载体、新时代对“网络+文艺”创新模式的阐释以及新时代文化产业构建等三方面展开,思考与阐述了如何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今天,在新时代“互联网+”大背景下推进具有互联网艺术思维、新型艺术生产方式、审美艺术等三方面特征的“网艺出海”,以及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型艺术生产方式进行表现。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动画创作嬗变探析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系主任、副教授 王亚全

  王亚全从中国动画发展概况、改革开放40年动画创作审美流变、“中国动画学派”的国际地位,以及中国动画与“四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四方面,探讨了中国动画创作嬗变。当前国产动画出现低幼化、观众群体固化、原创故事匮乏、套路明显等问题,急需摸索出一套讲故事的好方法。

中国民间舞蹈传承人研究综述与反思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舞蹈讲师 许晓云

  许晓云认为,目前对中国民间舞蹈传承人的研究需更为缜密、细致,比如对于同一民间舞蹈的不同传承人的区别研究,同一传承人在不同场合、时段中表演时的异同研究等,此外我们还需关注那些没有“非遗”传承人头衔的民间艺人。在研究中不可把民间舞蹈传承人与舞蹈本身脱节,忽视人与舞蹈互文互现的密切关系。

音乐评论的当代新命题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张璐

  张璐提出,音乐评论离不开艺术对象,当下音乐评论体现出诸多新时代特征。

  首先,在对艺术对象进行评论时,应突出问题意识,需要从音乐的本体与关系问题、审美与受众、音乐文化产业市场等三个视角进入。

  其次,在谈及音乐评论自身问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音乐评论本身也是一种创作,它所具有的生产性容易被受众忽视。第二,音乐评论的当代特征性。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音乐评论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综合性、科技性、文化性、艺术性等特点。第三,应时时牢记作为音乐评论家所具有的当代使命,在把握综合性特征的基础上,更应兼具音乐评论的时代使命、家国情怀。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作总结

  周由强副主任指出,此次学员的三次汇报形式,从第一次课桌式的汇报,到第二次围坐式的改进,到第三次形成观点交锋的高潮,这种加强研讨交流的形式说明我们的这种思考和实践是有意义的。

  “听了这三次汇报我有一个感受,即大家在回答的时候比汇报更精彩,为什么呢?因为有碰撞。我们在训练学术思维或艺术思维的时候,有碰撞就能促进思考。汇报的内容是我们自己了解并呈现出来的,但在提问解答环节却有很多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加一把劲就会思考得更远。所以这种环节在今后的班次中还会继续坚持,同时也感谢各位学员的支持和理解,共同进行这种尝试,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术思维和艺术思维里,把这种方式继续下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审核:王庭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组织联络处

供稿:陈宗花 张璐/“骨四雅”学员

摄影:李维娟/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网络信息处,刘骏/AAA映像摄影

 

  延伸阅读:

  骨四雅 | 郭运德:新时期文艺思潮的演变及特点

  骨四雅 | 现场教学:走进雅安,一场文化之旅

  骨四雅|学员学术汇报:文艺思潮与中国电影(第一组)

  骨四雅|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学员学术汇报(第二组)

  骨四雅 | 罗斌:中国舞蹈创作观念取向与新时代的任务

  骨四雅 | 武海成:汉唐风骨 正大气象

  骨四雅 | 高建平: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文论的三次转向

  骨四雅 | 李德顺:近四十年的中国哲学思绪

  骨四雅 | 傅道彬:君子曰君子,雅城叙雅怀

  骨四雅 | 饶曙光:中国电影新现象与新发展

  骨四雅 | 仲呈祥:当代文艺思潮与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建构

  骨四雅 | 王杰: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文艺思潮

  骨四雅 | 开班式: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骨三哈”合集(精彩全在这里哦)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