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啄木鸟杯”年度推优活动:为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国十次文代会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方案》中关于“做好文艺评论工作激励”的要求,为有效激励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推动文艺评论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决定从201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
2017年9月26日,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成立仪式暨第二届“啄木鸟杯”年度推优发布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
本届“啄木鸟杯”共征集作品一千余份,经各推荐单位初步筛选,向中国文联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报送了398份作品,其中著作95部、文章303篇,最终评选出40件优秀作品,包括著作10部、文章30篇。
厉震林:《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述(1979-2015)》
终评专家推选意见:该书对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方面作了中外历史观照,提出的电影表演美学思潮的命题具有开拓性意义,是对以往国内电影研究较少系统评论表演艺术的一个全面补充。作品以论带史,从电影表演实践中总结出七种表演形态,从中体现出历史、社会、文化与电影的交互影响和电影的发展,论述严谨,自成体系。
表演美学的史述实践
——《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述(1979-2015)》简评
肖 英
在中国电影的史述实践中,电影表演美学史是中国电影史较为薄弱甚至残缺的一个部分。它缘之于在数字技术发展之前的很长一个历史时期,表演艺术是以演员的身体作为创作材料,又以它作为作品的呈现方式,乃是材料、主体、作品集于一身,许多神来之笔以及灵感难以运用可以重复的科学手段加以验证,同时,电影表演又与导演的指导密不可分,加上电影的分镜头表演方式,都使表演艺术特有的“风度”和“眼神”较难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它的“真相”也不容易被“看清”,故而电影表演也就往往成为电影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甚至盲点。
上海戏剧学院著名教授厉震林长期从事电影和戏剧的演员与导演文化研究,2010年以来开始以新时期电影的表演美学史作为研究中心,深入考察在历史范畴中以及在大历史文化发展的表演美学“大势”和“精神”,其《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述(1979-2015)》即为重要成果之一。
该著作的意义,可以表述如下:首先,填补和完善了新时期电影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从表演艺术角度来充实新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完整性和学理性,为“重写中国电影史”的理论探索进行一种电影史学研究观念、方法与史学实践的双重学术阐述;其次,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的研究成果,通过与政治、文化及其电影工业对于电影美学思潮的相互博奕以及调控作用分析,也将极大地完善和丰富新时期文化史、产业史、思想史和政治史的研究内涵以及精神等级;再次,采用整体考察与个案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前半部分为断代史述,根据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思潮的内在发展以及逻辑,划分为若干的历史分期,明确并深度剖析断代的美学思潮主体思潮;后半部分则是重要表演美学思潮现象的个案研究,在一种“聚焦”的研究姿态中印证、补充和完善前半部分的整体阐述;最后,通过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研究,发现和总结新中国电影表演的经验得失,能够对中国电影创作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将纠正目前社会以及文化界对于电影表演的某些表演认知误区,为社会以及文化界提供正确的表演美学观,并逐渐影响中国社会的表演美学趣味。
*厉震林: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研究生部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戏剧戏曲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