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百年历史关头和民族复兴全局,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经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内在规律,深刻阐明我国文艺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特质,把我们党关于文艺和文艺工作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拓展到新的境界,为新时代新征程铸就文艺新辉煌锚定了必由之路和光明航程。
戏剧与舞蹈《长征》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探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百年奋斗路上,无论是风雨如晦、硝烟弥漫,还是激情燃烧、壮志豪迈,从来都伴随着无数经典的文艺作品,镌刻着许多难忘的艺术形象,从来都不缺少文艺工作者耕耘的身影、铿锵的足音。鲁迅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文艺大众化运动,从苏区红色文艺到延安革命文艺,从左翼作家联盟到全国文联的成立,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党领导文艺战线走过的这条道路在艰难曲折、探索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从而走出的一条属于中国文艺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既是历史进程的不断延伸,也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上连通中国文艺的现在与未来。实践充分证明,党所指明的文艺方向和道路,始终是我国文艺事业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和唯一正确途径。这条道路,是康庄大道,也是人间正道。
这条道路是党领导文艺理论逻辑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原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党自诞生起,就坚持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寻找自身的文艺宗旨、目标和价值,研究分析文艺问题,推动新文艺的发展。早期共产党人如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不仅从马克思主义中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也在接受、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上担当先锋,找到了帮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摆脱精神上的被动沉沦、消弭“东亚病夫”的颓靡羸弱,获得艺术解放、实现伟大觉醒的思想武器。20世纪30年代,“左联”在成立起就明确宣布,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南。百年来,我们党始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产生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为探索和开辟文艺发展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飞跃,创造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形态,为文艺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这条道路,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力量。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才能行稳致远。
这条道路是党领导文艺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走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道路,同时,中国文艺也有自己的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广泛现实基础,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发展道路。“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决定了文艺发展的道路选择。党团结带领文艺工作者走出的这条道路绝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脚踏中华大地,延续历史文脉,根植于绵亘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汲取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和滋养。这条道路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既留下了中国人民奋斗、创造、发展的足迹,蕴含着党带领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标识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印记。置于长时段的历史纵深和中国道路的宽广视野中,这条文艺发展道路无疑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时代性。知所从来,明何处去。只有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确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文艺发展道路方能越走越宽广。
这条道路是党领导文艺实践逻辑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这决定了党领导的文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文艺为人民,作为我们党文艺思想的灵魂和核心命题,始终贯穿于党的文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这条根本道路,始终高扬强烈的人民性,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剧中,人民既是“剧中人”“剧作者”,也是评判人,永远居于时代舞台的中心位置,始终是文艺作品当之无愧的主角。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才能科学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文艺的根本问题,为文艺跟上时代、引领时代提供不竭动力。
“只要路对了,就不怕遥远。”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如果我们的文艺背离了这条发展道路,势必背离正确的方向。今天的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中国文艺的道路正在我们脚下徐徐伸展,我们寻路而来,也将沿路而去。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守正道、行大道,志不改、道不变,在党领导的文艺发展道路上砥砺奋进、阔步前行,努力续写中国文艺崭新篇章。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