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格局
——二论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更是文化软实力的深厚体现。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多个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传统工艺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表征和组成部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民众在生活生产中造物的智慧,是最根本、最广泛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寄托的承载体。在当今快速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部分传统工艺逐渐失去原有的活力,面临生存的危机。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贯通融合,重新激发其生命力,成为助力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之一。2015年,“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被正式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振兴传统工艺”这项重大工作谋篇布局,提供了发展思路和路径指引。传统工艺的振兴,已然成为业界和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近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顺势而出。
从产业角度来看,该《计划》提出要借助传统工艺扩大就业创业,促进精准扶贫,实现城乡居民增收。传统手工艺生产规模小、投资规模和生产成本低,尤其适合乡村和小城镇地区经济发展,以传统工艺为落脚点,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链,辅助建立产业生态圈,不仅能够为乡村开辟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有效解决乡村就业安置和空巢化问题,同时推动地方生活品质转换,提升地方生活美学价值,巩固传统工艺生存、生长的土壤,最终实现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从创新角度来看,该《计划》明确需要扩大传统工艺的传承人队伍,将传统工艺作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实施重点。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的大环境下,鼓励更多富有想法的年轻人、设计师投身到传统工艺的振兴计划中,提高传承能力,提高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为传统工艺提供发展新生产力;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提供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资本投入,为传统工艺命脉的延续创造便利的发展条件和空间,使传统工艺成为振兴民族经济的驱动力。
从文化角度来看,该《计划》指出要积极推进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加强行业组织建设,促进社会普及教育。这有利于修复和深化文化自信,培育民族特色的文化载体,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强调文化的精神追求,在国内外市场和城乡生活中营造文化认同。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思想的有力践行。
从生态角度来看,该《计划》要求传统工艺要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既符合手工与生俱来的人性与绿色特色,同时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可以充分发挥地方的人文内涵、生活方式和生产形态的特质,最大化保留传统手工的文化附加值,从根本上遏制现代需求对传统工艺的无度开发和畸形消费。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契合新发展理念,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恢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振兴传统手工的决心和信心,相信一定可以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格局。
(图片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