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文艺政策>正文

上海多措并举推动网络文艺繁荣发展

2016-08-24 阅读: 来源:文化部官网 作者: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收藏

  上海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指导,针对网络文艺体量大、结构优、门类多、覆盖广、影响大的特点,着力贯彻重在建设和发展、管理、引导并重的方针,采取有效举措,积极推动网络文艺繁荣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积极推动网络文学发展。

  一是引导网络文学产品创作生产。以签约作家和重点创作扶持等形式,鼓励网络作家为人民抒写、抒情和抒怀,创作更多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发挥作家协会和网络作协的作用,建立网络文学评论家队伍,形成符合网络文学发展规律的理论评论体系。二是创新文学组织机制。开展创作扶持、书稿推介、作品研讨等活动,为网络作家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发挥作家权益保障中心作用,维护网络作家权益。三是加强网络文学阵地建设。重点支持上海云文学网和上海华语文学网做大做强。支持起点中文和创世文学等网站发展。推动《收获》《萌芽》《上海文学》《小说界》等传统文学品牌的电子化。四是挖掘优质作品的衍生价值。推动网络文学向“互联网文学+”转变,为动漫、游戏、影视剧等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素材。探索经纪人机制,为文学衍生行业提供专业服务。推进数字出版工程,搭建符合数字化时代特点的创作、出版、宣传、推广平台。五是加强网络文学队伍建设。推进网络文学人才扶持计划和签约作家制度,加强网络文学作者、编辑队伍的教育与培训。

  二、有效推动网络影视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利用上海市网络视听产业专项资金,每年重点扶持一定数量的网络剧、网络综艺等优秀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征集推选和展播活动等的组织申报参评工作。二是打造“双创”内容高地。以中国网络剧微电影创意创业中心为平台,吸引龙头企业,推动合一集团内容业务在双创基地发展壮大,吸引苏宁文化等公司入驻;打造特色企业,助力复兴路工作室拓展新兴内容业务,支持喜马拉雅、蜻蜓、万合天宜等新兴企业开展内容制作业务;汇聚小微企业,借力合一集团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和土豆映像季等品牌活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三是推动网络影视艺术创作。以国有民营影视制作机构为载体,推动网络影视艺术原创,努力创作一批有筋骨、有灵魂、有温度的网络影视艺术精品。搭建创作沙龙,定期举办网络影视创作交流活动。加强创作评估,推动创作由高原向高峰的突破。建立项目储备机制和上海网络影视艺术创作剧目题材库。四是加强网络影视艺术人才孵化。研究制定网络影视艺术人才引进和培育办法。建立网络影视艺术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数据库。做好在外地发展知名制作机构联系服务工作。指导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做好网络视听艺术发展相关培训工作。五是优化网络影视艺术管理机制。建立宣传、文化部门主抓力推,社会参与的网络影视管理网络,强化艺术内容把关,探索常态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利用文广影视监测中心平台,及时掌握网络影视艺术行业动态,做好精准分析研判。加强文艺管理立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保障网络影视艺术作家及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扎实推动网络舞台繁荣。

  一是鼓励网络舞台作品创作生产。制定面向社会开放的网络舞台作品重大选题规划。推动国有文艺院团大胆试水网络舞台艺术原创,鼓励传统文艺门类在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创新。营造一视同仁环境,支持民营演艺团体及制作机构开展网络舞台作品创作。支持各种形式的网络演艺内容创意与载体创新,使网络舞台成为各类演艺类人才的创新与创业平台。二是支持网络演艺传播平台建设。鼓励各类互联网文化经营企业开展在线演出直播、转播、点播及线上线下互动业务,重点支持腾讯视频、乐视网、爱奇艺、优酷土豆、PPTV等骨干企业网络演艺品牌建设。鼓励淘宝、微票、大麦、格瓦拉等网络票务平台建设。探索众筹、娱乐宝等网络舞台演艺产品运营新模式,使网络舞台成为各类演艺资源广泛集聚、上下游及跨界合作频繁、市场消费需求精准对位的集成平台。三是加强网络舞台演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网络舞台人才培养办法,建立网络演艺人才数据库和阶梯式培养计划,发挥腾讯、乐视等对“海漂”演艺人才的平台吸附作用。发挥演出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网络舞台艺术人才的培训。四是创新网络舞台内容管理机制。立足网络舞台发展特点,建立及时准确的信息获取渠道、科学准确的风险研判机制与快速有效的管理处置方法。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与骨干企业的垂范作用,形成行业自律、企业内控、社会治理的管理新格局。

  四、持续推动网络公共文化发展。

  一是打造网上市民文化共享平台。创新机制举办网上市民文化节。依托全市各类网络文艺主体,加强对市民文化节内容的网上推送,线上线下互动,激发广大网民利用网络途径参与市民文化节的热情。二是实施市民艺术素养提升工程。加强对新型网上艺术业态、网上艺术形式创意品质和内涵的引领,培养一批为广大市民所认同和喜欢的新型网上艺术品种。加大对优秀网上公共艺术产品的推介力度,向社会和市民推广一批网上艺术精品。利用上海国际艺术节和影视双节等渠道,开展优秀网上公共文化内容供给。通过网络途径,开展公共艺术产品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三是大力营造网上艺术氛围。鼓励全市专业、业余作家加强网上大作及微文学创作。推动全市国有、民营院团多生产适合网上传播的舞台艺术精品。支持全市各级各类重大文化活动主体积极开展网民所喜欢节目的网上供给。推动全市各级各类美术机构加强适合网民口味的视觉艺术生产与展示、展览。引导全市各主流媒体及各类影视制作机构,履行网上艺术生产责任,为网民提供高品质的影视艺术服务。依托1+17公共文化供给网络,推动各相关网络主体,开展剧场演出的网上同步直播。四是拓展网络公共服务新空间。利用公共文化云平台,加快推进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统筹实施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项目。丰富网络公共文化主体,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主体参与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推动网络文艺主体与公共文化机构融合发展,联手加强网络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五、大力推动网络美术发展。

  一是加强网络美术创作。重点推动腾讯“原创馆”、雅昌艺术网“艺术家”、99艺术网“艺术家”网络美术主体发展壮大。建立网络原创美术评论机制,建立评论家队伍,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载体,加大网络美术作品的评论力度。二是创新网络美术发展模式。推进刘海粟美术馆与腾讯“原创馆”合作办展,设立网络艺术家专题展厅。加大与雅昌艺术网、99艺术网等专业媒体的合作,鼓励国有和民营美术馆为优秀网络艺术家提供展示空间。加强与美术高校合作,举办美术高校毕业生网上作品展。推动重大美术创作工程、大型美术展览向网络延伸,打造网上专题展厅。三是加强数字美术馆建设。实现美术馆数字化联网。加快推进美术馆藏品数字化录入工作,打造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多载体展示平台。创新青年网络美术板块,展示视频、动漫等新兴艺术门类。整合完善数字美术馆年报制度,将数字美术馆建设列入美术馆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四是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网络美术创作、评论、策划等领域的人才数据库。为优秀年轻艺术家搭建实体创作与展示平台,鼓励外地青年艺术家来沪设立工作室。实施优秀网络美术人才培养计划,举办网络艺术家、策展人、美术评论家培训班。加强各类美术馆、美术创作机构与网络美术人才的合作与交流。五是拓展网络美术空间。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文化走出去项目、国家驻外文化中心特别是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推动上海网络美术走向世界。推动宣传、文化和文联等部门在项目申报、教育培训、评比奖励等方面为新的网络美术组织和网络群体创造条件。六是优化网络美术管理机制。创新网络美术常态化管理机制,多渠道掌握网络美术行业信息,有效把住网络美术内容关口。关注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发展动态,关注新兴美术样式和职业的变化,加强综合研判与应对。建立艺术品、藏品版权保障制度,保障网络艺术家和美术馆的合法权益。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