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释“中国梦”,凝聚起亿万中华儿女同心奋进、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
3年多来,1000多个日夜,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不同场合,就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撑等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文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发生了诸多可喜变化,阔步迈进在繁荣发展的大道上。
2014年10月15日,对全国文艺界来说是欢欣鼓舞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深刻论述文艺工作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全面分析文艺工作的基本形势和主要任务,清晰阐释做好文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路径,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印发,国办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宣部、文化部联合召开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文艺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与此同时,高度重视文艺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繁荣发展文艺事业被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出台推动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的政策举措成为关键要务,不少地方制定了艺术创作专项规划;加大艺术创作力度、推动艺术精品的出现成为重中之重。
3年多来,国家艺术基金从无到有,项目扶持效应不断显现,调动了地方政府设立艺术发展基金的积极性。2015年,江苏省率先设立全国首个省级政府艺术基金,实现了艺术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各地蓄势待发,积极酝酿省级艺术基金的出台。山东、陕西、湖南等绝大多数省区市增加了资金投入,更多艺术工作者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投入艺术创作。
艺术工作者更加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精心组织,潜心创作,各艺术门类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精品力作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树立长远目标,精益求精、锲而不舍。要立足继承,不断创新,奋勇攀登艺术之巅。”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有实质内容,反映现实的作品最能吸引受众。”天津歌剧舞剧院院长高久林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国广泛深入开展起来。结合艺术创作任务、人才队伍建设、基层联系点建设,文化部直属文艺单位率先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通过采风创作、蹲点生活、挂职锻炼等形式长期深入生活,把深入生活作为文艺工作者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作为出人才、出精品的必由之路。
中国交响乐团多年来坚持与重庆市南岸区开展共建帮扶活动并帮助其组建农民铜管乐队;国家话剧院鼓励中青年导演、编剧深入实际生活进行创作;中央民族乐团连续多年组织艺术家深入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学习采风……类似之举,群众热烈欢迎。“明确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创作也就自然回归到了最纯朴的起点。”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说。
目前,各级文化部门正积极探索建立主题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文化部将出台直属艺术单位进一步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广西制定了《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蹲点采风活动实施管理办法》,河南省出台《文艺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暂行办法》,四川省每年安排100名作家、艺术家到市县挂职锻炼,组织1000名作家、艺术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风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3年多来,文化惠民力度不断加大,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等普遍实行低票价,最低票价仅10元。北京、天津等地专门出台降低票价措施,北京市2014年投入1500万元补贴票价,观众有15万人次观看了100元以下的演出。
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14年12月13日、14日,由18位老艺术家联袂出演的大师版《牡丹亭》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开票两小时后,2000多张演出票售罄,青年观众占相当大比例。由文化部主办的歌剧《白毛女》全国巡演活动2015年11月6日在延安启动,随后赴太原、石家庄、广州、长沙、杭州、上海、济南、长春、北京巡演,总行程超过1万公里,共演出19场,现场观众超过2.5万人次,场场演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
老艺术家阎肃60多年勇攀艺术高峰,80多岁依然扎根基层、奋斗在文艺工作第一线,创作实践、为人做事都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成为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近年来,70多岁的画家李延声不畏严寒酷暑、不辞艰险,辗转于田野山川之间,满怀弘扬民族文化之深情。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马彦伟12年来坚持深入基层小学,开展校园戏剧普及教育。“艺术家不是普通的从业者,而是灵魂的工程师,必须牢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不能为金钱所惑,为名利所诱。”马彦伟说。
推动时代前进的文艺号角已经吹响,用艺术的形式抒写“中国梦”,敏锐捕捉时代精神,形象生动阐释“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文艺工作者而言,责无旁贷,更须奋发有为。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