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杂技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5年11月3日)
刘奇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文艺繁荣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今天欢聚一堂,共商中国杂技发展大计,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此,谨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代表和全国杂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中国杂技是我国文艺的靓丽名片,是称誉世界的响亮品牌。当前,我国杂技事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成绩斐然,形势喜人。杂技、马戏、魔术、滑稽表演各门类艺术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优秀作品走上舞台、走进荧屏,剧目节目百花齐放,表现展现千姿百态;院团改革深入推进,创作活力不断激发,在面向市场、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对外文化交流成效显著,国际赛场捷报频传,中国杂技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杂技队伍涌现出一批拔尖人才,许多功底扎实、表演出色的新人新秀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国杂技艺术,让浸润五千年中华文明滋养的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繁荣文艺事业的需要,也是杂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崇高使命。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文公开发表,中共中央印发《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这是文艺界具有深远意义的两件大事。10月20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工作推进会,对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进一步繁荣发展文艺事业作出全面部署。可以说,我国杂技事业和其它各门类文艺事业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部署上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创作生产优秀杂技作品为中心任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杂技文化,推出更多表现人民大众、反映时代风貌、弘扬中国精神的优秀杂技作品,不断开创杂技事业新局面。
一、弘扬中国杂技传统,彰显中华审美风范
中国风格是中国艺术独特的文化“胎记”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是中华传统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山海经》 《诗经》 《汉书》等文献都有关于杂技的记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中国杂技艺术,必须始终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汲取中华传统杂技艺术精华,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使杂技艺术血脉延续,以鲜明的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界杂技之林。一要深入挖掘和继承传统技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杂技艺人创造了马上技艺、动物戏、柔术、幻术等丰富多彩的杂技艺术,有些节目流传至今,深受观众喜爱。要将优秀传统杂技的表演技艺和表演形式传承好,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维护杂技生态多样性,保持地方和民族特色,使传统杂技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二要大力弘扬传统杂技蕴含的精神品格。杂技在中华文化养育浸润中成长壮大,蕴含和谐之美、进取之美、刚柔相济之美,折射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蕴、精神追求和人格理想。要发挥杂技无语言障碍、凭高难技巧展示艺术之美的优势,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把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传承好弘扬好传播好。三要充分运用中国符号中国元素。观众熟悉的杂技节目《俏花旦——抖空竹》 ,巧妙地运用了京剧服饰、传统音乐等元素,文活武演、新颖独特,让人们既欣赏了动作的险奇,又感受到中华美学的熏陶。要善于把富有中华美学精神和民族特色的元素符号、形式样式充分运用到杂技中,使杂技在彰显中华审美风范上展示“真功夫” 。
二、聚力创作、聚焦质量,推出更多杂技“绝活”
杂技“绝活” ,绝在惊、奇、险、美的完美融合,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还需要美的愉悦、情的感染。我们有一些杂技节目比较注重技术含量,但对故事编排、情节设计、舞台艺术表现重视不够,节目略显单调,给观众留下的整体印象不深。提高杂技节目质量,关键要提升原创能力,丰富节目思想文化内涵,增强艺术表现力、冲击力和感染力,让观众既感受惊险绝技,又触及心灵深处,引发情感共鸣,达到拍案叫绝、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一要放飞想象翅膀,大胆创意设计。想象无限,创意制胜。杂技的惊、奇、险、美,无不来自于大胆的想象、个性的创意和精巧的设计。要在尊重杂技艺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上,提倡个性化创作和探索精神,提高创意设计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更多杂技精品。二要提高集成创新能力。现在,杂技创作手段方法日益丰富,创作生产流程日益复杂,迫切需要深度整合集成各种艺术资源、要素和环节。要适应杂技跨门类、多要素、多形态的创作趋势,加强杂技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交融借鉴,善于把舞蹈、戏剧、音乐等其他艺术元素、表现手法巧妙运用到杂技中来,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推动杂技表演形式手法创新。杂技《肩上芭蕾》和《芭蕾对手顶——东方的天鹅》的成功,就是把舞蹈的元素充分吸收到杂技艺术中来,极大地提高了艺术表现力。三要善于运用科研成果和科技手段。现代杂技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要加强科技研发,运用科学方法,挖掘人体潜能,使人体极限得到充分发挥运用、艺术形式得到完美呈现。积极运用现代声光电、新材料、新技术等手段,通过艺术渲染增强感染力和冲击力,使传统的杂技艺术呈现出新颖丰富的审美意象和艺术追求,推出更多富有创意的精彩“绝活” 。
三、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杂技艺术更好地走进人民、走向世界
目前,杂技已经成为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艺术门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推动中国杂技艺术繁荣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杂技领域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一方面,我国杂技节目在国际上名气大、牌子响,但国内杂技演出少,普通百姓看不起、看不到;另一方面,我国杂技院团在国际演出链条中不占优势,付出和所得不成比例。我们要抓住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各国文化交流互鉴日益频繁的有利契机,积极发挥杂技院团市场主体作用,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动杂技事业改革发展。一要让杂技艺术走进人民大众。杂技艺术是人民的艺术,杂技创作源于生活、属于人民大众。广大杂技工作者要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奉献。“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实践中,从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中,挖掘创作资源,汲取艺术灵感。继续开展好“送欢乐下基层” 、“文化下乡” 、文艺志愿服务等活动和各类公益演出,让更多群众享受在国际赛场“披金戴银”的精品杂技,让杂技艺术在群众中“遍地开花遍地香” 。二要在国际交流互鉴中提高竞争力。杂技是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排头兵。要积极参与国际艺术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在国际杂技界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加强中国杂技走向国际市场的规范管理,建立完善出国参赛节目选拔和遴选制度,开拓杂技产业和作品进入国际舞台的新渠道新途径。要通过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解决杂技进入国际商演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在国际交流中学习别人之长,取他山之石融合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三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两轮驱动。积极运用配套改革政策和文艺扶持政策,用政府采购的方式推动更多杂技节目下基层、进社区,与普通群众亲密接触。提高杂技商演的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把组合包装、营销推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完善演出经纪人、经纪公司制度,把国内商演和国际商演结合起来,把驻场演出和巡回演出结合起来,不断开辟多元化演出渠道,把杂技产业做大做强。
四、加强杂技人才培养,确保杂技艺术后继有人
杂技艺术经久不衰、代代相传,人才是决定因素。当前,杂技界存在人才青黄不接、事业后继乏人的隐忧。要做好杂技人才培养工作,办好杂技学校,鼓励和支持民间力量参与进来,壮大人才队伍,确保杂技艺术薪火相传。国家艺术基金等要加大对杂技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支持杂技人才招录使用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青少年从事杂技事业。切实加强杂技后备力量培养,建强杂技学校师资队伍,建立规范系统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着力培养技艺精湛、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杂技人才。发挥老一辈杂技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在师徒传承中培养造就新一代青年拔尖人才。杂技具有很强的竞技性,由于身体条件原因,许多演员不满30岁就面临转岗问题。要研究制定支持杂技演员转岗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杂技行业医疗、养老、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好杂技演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一门心思投身事业、锤炼技艺。
中国杂技家协会是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民族杂技家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杂技界的桥梁和纽带。希望中国杂协深刻把握杂技行业发展和协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切实在杂技行业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延伸联系手臂,创新组织方式、活动方式,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增强中国杂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把中国杂协建设成为全国杂技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 。要落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杂协全国会员的培训工作,着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杂技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 ,下功夫把杂技界保留的奖项办好,努力办出水平、办出影响、办出品牌。
各位代表、同志们,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吹响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行动号角!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勇攀高峰,为谱写杂技艺术新篇章、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1月3日,中国杂技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图为大会会场 《中国艺术报》记者 孟祥宁 摄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