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1期 总第40期
■ 特别策划·中国文艺2018(一)
4... 2018:改革开放与戏曲的再出发/傅谨
13... 2018:寻求看待美学现象的历史框架和理论框架/张法
24... 2018:原创文化节目发展与研究新动向/张爱凤
■ 理论探索
33... 文化自信与正确的历史观/张德祥
39... 论艺术创作中的感性/童强
51... 西方艺术表现的演变轨迹与内在逻辑/刘承华
58... 曲艺民间性的生成与演进探析/贾振鑫
■ 艺海杂谈
69... 当代中国电影的公共参与属性和实践路径/谭政
75... 中国歌舞片的类型探索及可能/宋维才
86... 中国武侠电影的三个发展阶段/刘涛
■ 作品评析
93... 襟怀坦荡 岁月不老——从郑浩天看话剧《大国工匠》的人物形象塑造 /张先
100... 西藏题材电影类型的不同表达——以《阿拉姜色》《冈仁波齐》为例/李艳
107... 小剧场戏曲的“传统”情怀——评京剧《好汉武松》/任婷婷
■ 境外之镜
115... “梨园魔法师”遇《樱桃园》导演——梅兰芳与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莫斯科的会见/[法]欧唐•玛铁/周丽娟译
■ 序跋与书评
122... 《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张世英书法集》序/张世英
■ 名家专访
125... 曲之鸣心者方能铭心——访作曲家杜鸣心/采访人:班丽霞
封二... 《寄语〈中国文艺评论〉创刊三周年》 (书法作品)/张世英
封三... 《湖山》 (美术作品)/李砚祖 微评/马凯臻
封底... 《林间花雨弄春晴》 (摄影作品)/见昕
封二... 《寄语〈中国文艺评论〉创刊三周年》 (书法作品)/张世英
封三... 《湖山》 (美术作品)/李砚祖
陶瓷在烧造过程中,因温度引起釉的组分的呈色变化而出现所谓“窑变”现象。如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的均窑,其使用乳浊釉,呈色剂为氧化铜,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入窑一色,出窑万华”的窑变效果。当代高温窑变陶瓷作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成就,是景德镇继宋代影青、元代青花釉里红、明代五彩、清代粉彩之后的又一重大创新。《湖山》窑变山水瓷板画作品利用了高温窑变的工艺和机制,表现中国山水画的泼墨泼彩的效果,高温一次烧成。作者追求中国山水画的大写意笔墨和泼彩效果,而这一切又必须通过火来达成,最终其画面色彩层次丰富艳丽,笔墨刚劲,效果迥异于中国画,它是瓷的语言、釉的语言、火的语言。
(微评/马凯臻)
封底... 《林间花雨弄春晴》 (摄影作品)/见昕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1期(总第40期)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副主编:周由强(常务) 胡一峰 程阳阳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