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搜索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10期 总第37期
■ 特别策划·《我不是药神》与现实题材创作 现实主义的世俗相貌与时代意义/吴冠平 色相世界、表达快感与精神超越——电影《我不是药神》观感/徐兆寿 现实主义影视创作的可能走向和必然趋势/薛晋文 国产现实题材电影的商业想象力——从《亲爱的》到《我不是药神》/桂琳 ■ 理论探索 杜诗的地理名词技术与新诗建构/师力斌 屈子诗学的艺术范式及当代启示/刘勇刚 20世纪以来中国画女性形象的塑造/王鹏 ■ 艺象点击 试论“老五届”散文家群体/周纪鸿 小剧场豫剧《伤逝》对小说的转换/李红艳 ■ 作品评析 悲剧的审美与演绎——评京剧《伏生》/林力平 新时代主旋律精品剧的艺术创新——围绕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展开/戴清 ■ 名家专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访戏剧教育家梁伯龙/采访人:张永明 封二... 《溪山深处》 (美术作品)/蔡亮 封三... 《江上帖》(书法作品)/苏轼 微评/傅道彬 封底... 《苇莺和杜鹃》 (摄影作品)/闲人老张 文/思澜 封二... 《溪山深处》 (美术作品)/蔡亮 封三... 《江上帖》(书法作品)/苏轼 《江上帖》又称《邂逅帖》,是苏轼临终前三个月写给友人的信札。与一般书家渐至老境而笔意苍凉的风格不同,苏轼晚年的书法笔力雄劲,英气逼人,依旧跃动着某种青春般浪漫飘逸的气息。作者历尽坎坷而不颓唐,文风畅达,起承转合,意脉贯通,显示出心灵上的从容自信。而与文风一致的是章法上错落有致,自然挥洒,毫无雕琢矫情之处。全文五十余字,形式短小,却如完整的乐章气势奔腾,富有韵律感。整个布局雅正俊朗,而某些字如“邂”“逅”“怀”“弟”与“不”“已”“人”“下”等,则与全篇形成浓淡、大小、粗细上的鲜明对比,显示出东坡艺术上一贯的自然俏皮的审美趣味。 (傅道彬) 封底... 《苇莺和杜鹃》 (摄影作品)/闲人老张 “布谷,布谷”,伴随着杜鹃一声声清新悠远的歌唱,春天,一天一天地走了;夏天,一天一天地来了。池塘里的水越涨越满,岸边的芦苇也越长越高,弥望着一片田田润润的新绿。苇莺在苇塘深处把三根苇子扎在一起,在上面搭起窝,开始孵蛋育雏了。杜鹃这些日子一直在不远处高高的白杨树尖上,朝这里张望,早已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瞅准苇莺出去的一个时机,迅速飞过来,叼起一只蛋,扔到窝外,然后把自己的蛋下到窝里。苇莺回来了,没有发现什么异样,继续孵蛋。小鸟出壳了,苇莺叼来昆虫,把小杜鹃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起喂养。小鸟出窝了,在树枝苇丛中啁啾跳跃,苇莺还在辛辛苦苦地喂养着已长得比自己大很多的小杜鹃。大杜鹃则在附近一边闲游歌唱,一边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苇莺的喂养下渐渐长大。 “戛戛急,戛戛急”,伴随着苇莺一声声清脆急促的啼鸣,夏天,一天一天地走了;秋天,一天一天地来了,小杜鹃羽翼渐渐丰满。看看南飞的日子差不多了,大杜鹃又找准一个时机,飞过来把小杜鹃领走,一起飞向远方。 “命哇,命哇”,伴随着知了一声声清彻婉转的呼喊,苇莺一边在日渐枯黄的苇塘边,寻找着哺育了一个夏天的“孩子”,一边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池塘边的光阴故事。 (思澜)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10期(总第37期)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副主编:周由强(常务) 胡一峰 程阳阳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09期 总第36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08期 总第35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07期 总第34期目录
■ 特别策划·《我不是药神》与现实题材创作
现实主义的世俗相貌与时代意义/吴冠平
色相世界、表达快感与精神超越——电影《我不是药神》观感/徐兆寿
现实主义影视创作的可能走向和必然趋势/薛晋文
国产现实题材电影的商业想象力——从《亲爱的》到《我不是药神》/桂琳
■ 理论探索
杜诗的地理名词技术与新诗建构/师力斌
屈子诗学的艺术范式及当代启示/刘勇刚
20世纪以来中国画女性形象的塑造/王鹏
■ 艺象点击
试论“老五届”散文家群体/周纪鸿
小剧场豫剧《伤逝》对小说的转换/李红艳
■ 作品评析
悲剧的审美与演绎——评京剧《伏生》/林力平
新时代主旋律精品剧的艺术创新——围绕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展开/戴清
■ 名家专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访戏剧教育家梁伯龙/采访人:张永明
封二... 《溪山深处》 (美术作品)/蔡亮
封三... 《江上帖》(书法作品)/苏轼 微评/傅道彬
封底... 《苇莺和杜鹃》 (摄影作品)/闲人老张 文/思澜
封三... 《江上帖》(书法作品)/苏轼
《江上帖》又称《邂逅帖》,是苏轼临终前三个月写给友人的信札。与一般书家渐至老境而笔意苍凉的风格不同,苏轼晚年的书法笔力雄劲,英气逼人,依旧跃动着某种青春般浪漫飘逸的气息。作者历尽坎坷而不颓唐,文风畅达,起承转合,意脉贯通,显示出心灵上的从容自信。而与文风一致的是章法上错落有致,自然挥洒,毫无雕琢矫情之处。全文五十余字,形式短小,却如完整的乐章气势奔腾,富有韵律感。整个布局雅正俊朗,而某些字如“邂”“逅”“怀”“弟”与“不”“已”“人”“下”等,则与全篇形成浓淡、大小、粗细上的鲜明对比,显示出东坡艺术上一贯的自然俏皮的审美趣味。
(傅道彬)
封底... 《苇莺和杜鹃》 (摄影作品)/闲人老张
“布谷,布谷”,伴随着杜鹃一声声清新悠远的歌唱,春天,一天一天地走了;夏天,一天一天地来了。池塘里的水越涨越满,岸边的芦苇也越长越高,弥望着一片田田润润的新绿。苇莺在苇塘深处把三根苇子扎在一起,在上面搭起窝,开始孵蛋育雏了。杜鹃这些日子一直在不远处高高的白杨树尖上,朝这里张望,早已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瞅准苇莺出去的一个时机,迅速飞过来,叼起一只蛋,扔到窝外,然后把自己的蛋下到窝里。苇莺回来了,没有发现什么异样,继续孵蛋。小鸟出壳了,苇莺叼来昆虫,把小杜鹃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起喂养。小鸟出窝了,在树枝苇丛中啁啾跳跃,苇莺还在辛辛苦苦地喂养着已长得比自己大很多的小杜鹃。大杜鹃则在附近一边闲游歌唱,一边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苇莺的喂养下渐渐长大。
“戛戛急,戛戛急”,伴随着苇莺一声声清脆急促的啼鸣,夏天,一天一天地走了;秋天,一天一天地来了,小杜鹃羽翼渐渐丰满。看看南飞的日子差不多了,大杜鹃又找准一个时机,飞过来把小杜鹃领走,一起飞向远方。
“命哇,命哇”,伴随着知了一声声清彻婉转的呼喊,苇莺一边在日渐枯黄的苇塘边,寻找着哺育了一个夏天的“孩子”,一边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池塘边的光阴故事。
(思澜)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10期(总第37期)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副主编:周由强(常务) 胡一峰 程阳阳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09期 总第36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08期 总第35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07期 总第34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2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1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0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9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