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文艺观念的历史性创新(陆贵山)

2021-07-07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陆贵山 收藏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2021年5月25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在京召开“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专题研讨会(点击查看)。会议由中国文联指导,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的支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出席会议并讲话。仲呈祥、胡友笋、张炯、陆贵山、朱以撒、罗怀臻、路侃、汪涌豪、傅谨、饶曙光、李新风、刘琼、屈健、张萌等文艺评论家出席研讨。研讨会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主持。《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6期刊发部分与会者发言,以飨读者。

文艺观念的历史性创新

——重温文艺表现“新的人物 新的世界”

陆贵山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顾问、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世界文论的经典,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思想史上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志性成果。在全国还没有解放的境况下,毛泽东前瞻性地、预见性地提出新文艺应当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这是新文艺的历史使命,可以理解为从文艺创作的表现对象的角度确立新文艺的性质和功能。新文艺应当是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这是对新文艺的性质、功能的新要求和新界定,是文艺观念的历史性创新。新文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才能充分体现新的文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和功能,才能表现出新的文艺观念对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指导作用。

  从表现新的人物方面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张需要表现各种人物,更需要表现新的人物。如何理解和界定新的人物?新的人物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先进思想的载体,是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力量的变革者。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区分和鉴别新人的标准是能否改变旧环境。只有先进的思想还不行,思想本身并不能变成现实。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生活中的现实,才能把先进的思想变成生活中的物化形态,才能把旧环境变成新环境,改变人的生态。应当把新人理解为掌握实践理性,通过实践力量,改变旧环境,创造新环境的创业者和变革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提倡通过塑造典型化的新人形象,“实行改变自己的环境”,“推动历史的前进”。新人是不安于旧环境,创造新环境的干事业的好人。我们在表现人物方面也有教训,既要抵制虚假的崇高,也要拒绝低俗的卑微。我们可以倡导多写一些接地气、可效仿的平民式英雄,以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吴印咸《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9.5cm×28cm 1942年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从表现新的世界方面来看,人们生活的新世界,是和当代中国的国情相适应的,是和当代中国的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阶段和程度相关联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从共时态说,当代中国三种状态并存;从历时态说,当代中国的国情主要表现为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过渡与生成。几千年来的宗法制小生产的农耕社会和田园公社必然被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所取代。我们的新世界表现为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伟业。在这个改天换地的过程中,一定会涌现出大批新人物和创业者。可惜的是,文艺创作和批评都表现得很不理想。文艺家应当正确地把握当代中国的国情,激情满怀地表现建设现代化中国的新生活和新世界。文艺家应当树立与当代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历史观。超前的激进主义的历史观和滞后的保守主义的历史观都是违背当代中国国情的。

  研究两大关系,即文学和社会、历史、世界的关系以及文学与人的关系,形成两大学派:研究文学与世界的关系,形成文学的社会历史学派;研究文学与人的关系,形成文学的人文学派。这两大学派所界定的文学的核心命题是:前者认为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后者主张文学是人学。应当说,这两个命题都是正确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肯定、吸纳、综合了文学的两大关系,并赋予其新的性质和功能。《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是谈文学与世界的一般性关系,而是谈文学与世界的新关系或与新世界的关系;不是谈文学与人的一般性关系,而是谈文学与人的新关系,或文学与新的人物的关系,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和融通起来。这是对两大文学学派的文学观念的宏观辩证的综合创新。

  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启发和提示我们的新文学既要表现人,又要表现社会历史。表现新的人物创造新的世界,表现新的世界塑造新的人物,两者双向互动,竞相提升,经过深刻、漫长的历史过程,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6期(总第69期)

  责任编辑:韩宵宵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张炯 陆贵山)(“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张炯 陆贵山)(“艺评中国”新华号,阅读量3万+)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6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专题研讨会

  回顾党领导文艺评论百年历程 展望新时代文艺评论发展愿景

  刻画新人形象 树立时代典型(陆贵山)

  大变革 大叙事 大手笔(陆贵山)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