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2020新文艺群体:乘势拓展与主动作为(李明泉 白浩 唐浩源)

2021-02-0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李明泉 白浩 唐浩源 收藏

  编者按: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弘扬担当精神,主动投身抗疫主题文艺创作实践,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本土,深植时代,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新作力作。本刊约请多位专家学者,对年度文艺发展状况进行盘点,总结成绩,剖析不足,以期引领创作、推出精品,进一步促进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

2020新文艺群体:乘势拓展与主动作为

  内容摘要:2020年,新文艺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蔓延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新文艺群体创作呈现出专业性创作与创作专业化融合、热点及时性与反映现实性、创作观转变与正能量创作等特质。网络文学、影视产业、独立音乐、文创产业是2020年新文艺群体的热点领域。在评论方面,主流媒体对新文艺群体的关注日益深入,新文艺群体评论自身也呈现出表达新、受众新、生活化的特点。新文艺群体创作与评论需要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加强自身改革和行业建设、成熟健全的培训体系、敢于实事求是讲真话的“明砍精神”等紧密结合。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新文艺群体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关 键 词:新文艺群体 创作评论 2020年度盘点 文艺现象

抗疫公益歌曲《武汉伢》MV 作词:段思思、谭旋 作曲:谭旋 编曲:陈夔

  2020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等国际形势,我国正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各行各业都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机遇,新文艺群体的发展亦是如此。作为中国文艺界一股不可忽视的蓬勃力量,新文艺群体在2020年展现出乘势拓展和主动作为的发展态势,以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和文化服务为这不平凡的年份注入了鼓舞人民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以良好的成长性发挥出日益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一、2020年新文艺群体热点行业发展扫描

  互联网和新技术催生的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新文艺个体工作者(简称为文艺“四新”,亦可统称为“新文艺群体”)在2020年既展现出创作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又展示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无穷新奇魅力,通过大力发展艺术产业为新发展格局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力。

恩施市崔家坝镇水田坝村皮影戏传承人郑明汉和家人一起录制皮影戏(来源:恩施新闻网 崔显实 黄浩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影响广泛而深远。新文艺群体及时积极投入文艺创作,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美术、书法、摄影、影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微视频等领域,掀起了反映和表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文艺热潮,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反映这场非常时期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表达了中国人民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的英雄气概。来自湖北的独立影视音乐制作人谭旋创作的歌曲《武汉伢》唱遍江汉大地,鼓舞人心。恩施市皮影老艺人一家共同创作完成皮影戏《战疫情》。宜昌市新文艺群体影视工作坊拍摄反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三集纪录片《宜昌战“疫”》。山东新文艺群体以文艺创作助力抗疫,创作国画《致敬抗击新型病毒的英雄》以讴歌战疫楷模,朗诵作品《众志成城战疫情》以振奋战疫斗志,创作一大批抗疫主题漫画。吉林省和平大戏院充分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和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我用九腔十八调等你回家》《战疫TV》系列和原创小品《站岗》,呼吁大家面对疫情人人有责,做好科学防护。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得者着着(藏族)采用藏族唐卡的天然矿物质颜料和传统工艺手法与国画形式创作《曙光里的天使》,祈祷幸福;四川剪纸艺人黄英的《龙虎拒疫,护生保安》、游琴舒的《万众一心 共抗疫情》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了热情的讴歌,表达了全国人民共抗疫情的必胜信心。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张旭东(叮当)率领体制外四川谐剧表演年轻艺人创作全民防疫宣传的曲艺节目,深受群众欢迎。在抗疫的特殊日子里,新文艺群体充分表现出关注疫情现实、记录举国战疫、表达时代意志的责任和使命意识,为中国灾难文艺提供了“抗疫文艺”的美学样本。

着着《曙光里的天使》(来源:四川文艺网)

  2020年网络文学随着各方鼓励与引导,开始积极由通俗文学向经典文学靠拢,出现了思想性文学性俱佳的新作,如被国家图书馆典藏的《覆汉》《雪中悍刀行》《将夜》等。2019年到2020年也冒出一批新锐,他们甚至直接以“大神”作品为基础进行“接力”和“变装”,如尚未完本的《从姑获鸟开始》,其中大批人物所使用的能量与造型取材于《山海经》《太平广记》《聊斋志异》等传统文学,主人公李阎与查小刀明显来自中国传统小说“双雄”模型。而作者活儿该在第一卷末总结时坦承借鉴了资深网络作家沧海煮成酒的《重生之大英雄》,他承接《重生之大英雄》的原汁原味粤语香港社会环境,勾勒出一个侠客风云起伏的人生,在中国传统武侠文学吸引力中注入新的生活代入感,系旧瓶装新酒的书写探索。网络文学“分蛋糕”模式的变化则带来了新的影响。经历了2020年阅文集团的“阅文风波”版权之争,网络文学作品出现大量“腰斩”现象,欧阳友权指出网络文学产业分配不合理,分给作者的“蛋糕”日渐萎缩:“2019年的阅文集团的财报显示,以付费阅读为主的在线业务首次下滑,实现收入37.1亿元,占阅文总体收入的比重从2017年的85.2%降到44%;而IP运营的版权收入却呈增长之势,2019年版权运营收入为46.4亿元,大增283%,收入占比达到 56%。另有统计表明,2017—2019年三年中,阅文集团版权收入占比从9%升至19.8%,再升到52.9%,而线上收入从83.4%下降至76%,再降到44.4%。”此外,2020年以来伴随疫情暴发,大量互联网平台推出“免费阅读”来安抚宅在家的网络作品阅读人群。免费模式固然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为网络小说IP运营积累更多人气,但对依赖订阅量与打赏过活的网络小说作者势必会造成损失。如何构建更健康的网络文学生态环境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2020年新文艺影视群体因时应变,相比于往年有大幅度收缩。新文艺群体拍摄电影大多由私人电影公司注资完成,普遍展现出拍摄档期短、新人演员较多、投入资金少等一系列特点,相比在电影院安排排片,会选择直接把播出权卖给某个网站进行播出,这样省时省力,且资金回笼更加方便快捷。网站播出依赖平台影响力和传播力,具有极好的即时性和扩散性,且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新文艺群体电影受众主要集中在具有高度消费潜力与更大传播能力的年轻人,正是有了网友“量”的优势,加上网站宣传炒作的影响,引发网友的趋新、从众心理,才使得“设置议题” 得以快速传播。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与网络文学创作的相同优势——互动性,每一个观看日更或者周更网剧的人,不仅仅是作品的接收者,同时也是其创作者、加工者、发布者或传播者。这种依托于网站建立的新文艺影视作品新关系,授予网友发表观感的权利和渠道,同时编剧与导演则根据点击率和网友反馈意见(如点赞数、收藏数以及评论区相互讨论等)来把握剧集质量与获利程度,并确认自己网络作品的具体受众分布,并投其所好地进行下一步新网剧的开发制作。我们观察到,2020年新文艺影视作品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新思想的趋势,精准再现风云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风,而不是拜金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新文艺影视产业应该进一步深刻认知大局,保持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用心、用情讴歌伟大时代,这样才不会被商品市场的种种诱惑所迷惑,在观众喜爱和认可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国内文化产业双循环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2020年独立音乐有着更加个人化与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古风音乐、民谣音乐、说唱音乐等尤为明显。独立音乐一般选择与新媒体平台签订合同,跳过以往音乐创作发行的唱片公司、发行机构、公关公司等门槛,成本要求变低,再加上其独立音乐精神,大批个性化音乐出现在各大音乐库中,并且通过音乐平台大数据分析推荐给不同受众,形成稳固的个性音乐受众群。独立音乐运营到2020年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甚至可以通过独立音乐人跨界到其他渠道。“从合约签定、转档上架、法务财务支援,加速音乐作品发布与流通过程,并提供中英日语等语种服务,降低全球音乐人的语言藩篱。针对不同类型歌手、提供完全客制化的国际行销操作格局。”但独立音乐创作也出现新的困境,一方面是线上媒体垄断版权对独立精神的挤压;另一方面则是线下传播渠道的混乱与功利化。热门独立音乐人每年甚至可以收到数十个音乐节的邀请,在不同的城市音乐节被要求千篇一律地演奏,这种线下音乐市场需求对存量内容进行快速消费,挤占了大量的表演空间,却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内容生产促进机制。

  2020年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城市的贡献率日益得到重视,其发展也日趋成熟。如浙江萧山区积极推动新文艺业态与建筑、信息、制造、旅游、商贸、教育、体育、金融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新青年歌舞团、新世纪集团、金莲花艺术团、金国荣青瓷艺术馆、晚觉斋陶瓷印艺术馆、王泉元石雕艺术工作室等,依托特色资源开发地方文化产品,与萧山美丽乡村、传统工业、数字经济等对接,形成新的品牌效应。成都市锦江区编制《锦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出台《锦江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见》,构建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布局,并确立了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引领区、文化创意产业高端示范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城区的目标定位。十年间多种类文创产业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又统一呈现出锦江特有的文化氛围与精神,“锦江文创”牌子响亮,甚至走出国门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加大了对外文化交流。

  2020年的网络游戏市场日渐扩大而成熟。随着新一代智能手机的销售与普及,网络游戏产业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截至 2019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4.94亿,占网民整体57.8%。”其基本特征表现为行业规模庞大、游戏用户规模大、主体文化影响大。网络游戏产业异军突起,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为文化产业发展增加了经济实力。

武侠网游《神都夜行录》片段

  二、2020年新文艺群体创作新动态新走势

  新文艺群体创作在2020年以文艺自觉性与乘势成长性推动整体面貌的高速度发展与高质量进步,展现出以下特质:

  1.专业性创作与创作专业化融合

  专业性写作与写作专业化是新文艺群体创作的一体两面。艺术的专业性创作是指跨学科创作中运用自身的专业性知识,发挥出独特优势,使作品兼具艺术性与专业性魅力,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创作专业化则主要指的是跨学科创作者的基本创作能力,也就是如何通过文艺创作手法展现“新”内容,防范过于专业而忽视了艺术。如2020年度网络小说排行榜作品《汉末天朝》《灭世武修》《女总裁的超级兵王》《偷香邪医》等,以其对历史、武林、军事、医术等专业知识的娴熟运用,在极富独特性和陌生化的叙事背景中展开人物故事描写。冢痕创作的历史小说《汉末天朝》讲述云彬的前世是孤儿,被少林方丈收养,五岁精通十八般武艺,特别是方天画戟使得出神入化,30岁成为神秘部队龙组的指挥官兼组长,因一次任务被副手出卖,死后穿越三国时代,与关羽结下深厚感情,他们燃烧的战火、释放的超凡力量,给这个世界带来复杂多变的历史图貌。创作的专业性固然重要,但文艺创作毕竟不是专业知识手册,它是属于艺术的,如何权衡和融合专业性与艺术性,是新文艺群体创作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2.热点及时性与反映现实性

  热点及时性是指新文艺个体工作者作为群体的最基本子集,把社会外部影响与自身情感态度相结合起来进行创作。网络作家很喜欢用“融梗”的手法,也就是把当下生活发生的热点话题放到自己作品里去,这主要体现在持续性创作的新文艺作品中,通常表现于网络小说“日更”中。对于热点及时性,有的创作者是为了获取互动快乐和回馈,如新兴网络作家过水看娇,十分在乎把“梗”埋在剧情之中并期待读者发现且获取快乐,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他明显更乐于展现一个瑰丽玄幻的世界,带领读者走出被疫情隔离的物理世界,进入自由的精神世界遨游畅想。也有的创作者抱有一种客观讨论相关热点问题的期待,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自身只是一个旁观者,而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则可进行别样的“亲身经历”。这个时候主人公通常化身为经历者或者更上一级的决定者,通过自己的思路对相应事件进行处理或者评判,如网络作品《儒道至圣》就试着讨论了大量社会热点问题。“目前,中国网络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类型,接续了现代文学心系家国的现实情怀,注重现代民族国家叙事,同时继承了柳青、路遥以来现实主义创作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创新与发展。”新文艺个体工作者来自于社会不同职业和不同生活环境,他们创作的文艺作品具有故事性强、代入感极佳的特点,也因此反映出中国方方面面的现状与问题,表现出新文艺群体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现实主义创作情怀。

永恒之火《儒道至圣》(来源:光明网)

  3.创作观转变与正能量创作

  当前,新文艺群体创作者思考的不仅是依凭自身兴趣爱好进行个人书写,而且是如何在大时代中进行正能量写作。有论者认为:“不管是传统写作还是网络创作,都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做到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网络文学变化的是媒介载体,不变的应该是艺术品质;网络作品变化的是内容和生产方式,不变的是内容背后的人文立场和创作者的文学初心。”网络文艺的任性写作带来抄袭、同质化、物欲化、庸俗化等问题,具有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而经过相关部门倡导绿色网络,洁净网络空间,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新文艺群体创作者逐步开始健康书写、理性表达,彰显出时代使命感与个人荣辱观,努力做到为人民正能量写作。即便在一些玄幻小说或者少年漫画甚至后现代主义画作中,依然可见以人为本的积极向上的书写。

  4.文艺创作多平台与受众发声多渠道

  2020年新文艺群体创作者并不如同以往仅限于单一平台创作,而是在文字媒介平台、广播平台、视频媒介平台等不同媒介平台以多样化承载形式传播,同时也积极建立自己的独立发声平台,如很多网络文学作者申请了公众号发布作品番外篇或者创作心得体会。而受众也不仅仅像以往那样作为单纯的“接收器”,而是选择收藏、打赏或推荐给其他人等方式来帮助新文艺创作者获取流量,也会在评论区提出质疑,或者直接在平台上以反对甚至拉黑来表达自己的态度。2020年,媒介平台日益成熟,根据受众喜好分布差异由此而产生分流,如“哔哩哔哩”主打年轻受众;知乎主打知识科普与探索;微信公众号则更多依据受众的广泛性与差异性,让不同类型的人主持不一样的公众号,尽可能地使用户在使用微信联络的同时,具有黏着度地使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新文艺创作与阅读,甚至针对其他文艺作品发表评论。

  三、新文艺群体评论新变与热点领域动向

  2020年,主流媒体对新文艺群体更加关注。《光明日报》于2020年10月14日在第9至12版以四版版面开设《文艺工作座谈会六周年特刊•活跃在新时代的新文艺群体》专版,分别从“新文艺群体‘新’在哪里”“听听新文艺群体的声音”“新文艺群体,专家怎么看”“新文艺群体,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等角度展开,发文11篇,堪称高级别的重磅出击。厘清了新文艺群体“新”在“接地气、懂市场、有活力,创作生活化、服务有温度”,“身份新、思维新、创作机制新,能及时捕捉文艺发展信息”,“利用新技术,创造新业态,展现出无限可能性”。范玉刚认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氛围解放了文艺生产力,“两新”文艺现象是中国文艺发展进步的表征,它切近人民大众的文艺新需求,也召唤着文艺学边界的开放。冯梦瑶认为新文艺群体因“网”而生,但IP至上导致创作受制于流量思维,技术操纵扰乱新文艺生态秩序,一次性过的“快消品”损耗新文艺形态的价值,因此新文艺形态不能只围着流量和技术打转转。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分别从管理角度畅谈怎样为“文艺两新”成长成才搭桥铺路、努力引导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点击查看)。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六周年之际,光明日报围绕“活跃在新时代的新文艺群体”推出四个特刊

  《中国艺术报》在2020年开设“文艺两新”专版,累计八期,分别聚焦网红现象、景德镇新文艺群体、苏州市文联新文艺群体联盟、桂林新文艺群体画家等,视野开阔,深入新文艺现场,并分别从专家研讨、文艺管理者建议发声、新文艺人物廊等多角度予以持续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点击查看),全国政协委员、画家董希源各自以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建言献策。《中国艺术报》的系列研讨策划和展示,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达到了对新文艺群体关注的新高度。

  除了主流媒体的关注,2020年新文艺群体评论自身也踊跃发声。借助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更新迭代,新文艺群体评论在保留个性化的同时日益成熟,体现出“表达新”“受众新”“生活化”的总体特点。“表达新”指新文艺评论不再局限于以纸媒为主体的平台,而是通过成熟的新媒介带动大量互联网平台发表新文艺评论。如问答社交网站“知乎”有数以万计的职业新文艺评论者依靠自身专业知识,对音乐、电影、文学等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有非职业评论者抱着爱好与兴趣,主要依据自己主观印象与生活经验,对文学作品、电影电视、艺术展览等表达观点。“受众新”主要是指在新媒介形成的新的受众群。传统纸媒往往强调用娴熟的理论体系表达高深的看法与精准的思维,但忽略了大量读者并不能理解高深理论,也无暇去阅读这些专业期刊或杂志上的作品。2020年日益成熟的新文艺评论则明显简单易懂,甚至采取可以快速获取的“打分”“打星”或者“弹幕”的方法直观表达意见,虽不一定精准表达作品内涵,却真实快捷地传达了大多数受众的个性化想法,具有即时性、真实性的突出优势。相较于纸媒文艺评论主张结构严密、逻辑严谨的行文思路,2020年新文艺评论观点的“生活化”倾向更加突出。这些评论者扎根于各行各业,立足于自己行业环境、个人生活态度与经验等解读电影、小说、音乐,充满生活气息与个人魅力。如知乎高赞用户“龙牙”在回答大量问题时,尤其是关于战争电影的文艺评论时,就会结合自己曾经就读于军事学院的求学生涯与在西藏担任军官的军旅生活,用军事化思路来进行新文艺评论。

  文学、影视、音乐、文创是2020年新文艺群体的热点评论领域。网络文学评论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评论媒介的转移和扩大,一是批评的理性化推崇。前者表现在从以往的网络文学网站评论专区与外部同好集结区如百度贴吧,转向微信网络文学读者群、QQ网络文学读者群以及公众号,这种转移使得互动更频繁。相比于读者群与公众号,百度贴吧作为新文艺集体评论平台,其弊端在于黏着度不高。网络文学的优势在于更新速度的高频率与高修改度,而贴吧自身更新速度慢,一直追更新的读者与等着完本再看的读者混杂一起,评论重点区分不够明显。与按照推荐度与月票榜排序的文学网站相比,新文艺评论更加注重客观批评而非阿谀奉承,强调作品的精益求精。后者主要表现在网络文学评论更看重理性分析与客观判断。这一方面和当下互联网空间治理的推进有关,互联网不再是法外之地,评论不能再是无意义的谩骂与诋毁,更需理性精神与严密思维;另一方面则由于新文艺评论不再是一个人的狂欢,而是社会化的新文艺评论表达,个性化固然值得提倡,但逻辑性才是相互交流的基本前提,理性客观的个人评论才有可能赢得尊重和走向共识。

  2020年新文艺群体电影评论主要集中在豆瓣、知乎、新浪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大多数人的观影依据不再仅是报纸杂志推荐或亲戚朋友同事口耳相传,而是阅读互联网平台上相关电影的评分与评论。心理学所说的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认为,当人们需要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作出评判时往往受相关第一手信息的影响。网站在电影评论方面自觉地担任了初始信息的发布人与讨论者,承担了锚定效应之“锚”。这一趋势受到学术关注,有评论指出:“网络评价和票房走势呈正相关,网络评价的‘好’与‘坏’,直接作用于票房的‘上升’与‘下降’趋势。作为一种体验消费,电影只有在观看过后才能得到观众的直接感受与评价,而在观看之前,消费者只能借助与之相关的信息,尤其是借助其他消费者的评价来填补空白。”此外,网剧、短视频等独特的日更周更发布形式,“流量为王”的拍摄战略,更强调网剧与观众的互动,特使影评参与到创作之中。随着受众喜好的批评反馈,编剧和导演会考虑继续紧扣观众舒适度演绎剧情,或者随着舒适度的改变而改变。此外,“弹幕”这种“飞行的文字”广泛应用于视频平台,最直接的观影反应得以最直观快捷地即时呈现,并可在观影人群中即时互动,形成了一种新评论方式。

  2020年新文艺群体音乐评论主要作为音乐App的附属评论功能出现在播放界面中,发挥出重要的社交机制功能和群体兴奋机制功能。在App用户播放音乐的时候,很容易随着音乐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论区意见更易点燃群体兴奋,这使得评论“1w+”甚至“10w+”的歌曲大批量出现。以Soler组合的《风的季节》为例,其乐队组合的评论点赞数超过十万,群体新文艺评论6w+,这显示出评论已成为音乐App软件下载量与设计的重要卖点与营销重点。“在评论内容上,多是用户结合自身的情感经历或是摘录歌词副歌部分抒发评论者的心情。在表现形式上,网易云音乐根据评论点赞数区分出了‘精彩评论’‘最新评论’区和顶置音乐人评论,方便了其他用户对歌曲评论进行查看、点赞和评论等行为。”新文艺群体音乐评论还出现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以相关音乐作为基础与母本建构属于自己生活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故事评论,故事有真也有假,但都很容易引起音乐听众的共鸣。网易云音乐的音乐评论社区形成不同喜好的音乐评论团体,本来单一分散化的用户在登陆App之后借助网络音乐喜好关系和评论互动平台,形成不同的小团体,不同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使一个人的音乐变成了一群人的音乐。这种依靠音乐播放建立的相互关系,随社会分工加剧与专业细化而进一步瓦解大型组织结构,代之以个人喜好为基础而集结成相互认同的音乐小团体,随着社会热度的集聚与转移而日益增加自身影响力。

  新文创评论是2020年开始火爆起来的一个新文艺评论类型,主要依托于2020年文创旅游与文创文化的成熟而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作用。其一方面拥有锚定效应的性质,由早期文创人对相关项目发表亲身经历与主观感受,影响后续的文创体验与文化感召;另一方面,评论者往往又是早期文创设计与建设的工程师或者后期改善项目的顾问,给予文创人员“读者接受”维度的灵感,使文创产品更加完善,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还会推动文创文化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四、新文艺群体创作与评论发展展望

  2020年是新文艺群体创作与评论发展的重要一年。新文艺群体创作在互联网和民间社会有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创作发展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尤其是在得到党和国家文艺政策的关注和扶持以来,业界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新文艺个体工作者的认识和研究日益深入,服务与引领的系列配套措施递次展开,而新文艺批评同样蓬勃发展,新文艺群体创作“助推剂”与“矫正器”作用进一步发挥。未来,推动新文艺群体的进一步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新文艺群体创作与评论需要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新文艺群体的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现在,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艺创作生产的格局、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传统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我们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措施,而对新的文艺形态,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这方面,我们必须跟上节拍,下功夫研究解决。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这就需要营造包容发展的社会环境,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题材、体裁、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不断涌现的发展态势。对待文艺“四新”应坚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破除身份歧视、认同偏见,打破阶层固化、利益藩篱,让每个新文艺工作者拥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机会,使不同新文艺主体各得其所、各展其能。相关部门在政治地位、宣传舆论、荣誉评奖等方面,应给予文艺“四新”和体制内文艺人士同等的待遇,注重人才培养职称评审工作,构建客观科学公正评价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和荣誉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新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按照体制内文艺单位和体制外文艺“四新”给予同等竞标购买限制要求,切实加强采购信息公开,实行公开、公平、择优采购,确保各类文艺组织机构平等参与竞争。另外,还应从导向上鼓励文艺“四新”积极参与文化治理工作,大力支持文艺“四新”参与申报文艺内容创作项目,创作生产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同时,应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为新文艺阶层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法规保障。建立文化金融合作的产业服务平台,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对接、信息服务、业务培训、信用增进、资金支持等方式,完善金融土地税收政策,促进新文艺产业与金融对接。改进文艺“四新”优秀作品的扶持机制,调整地方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加大对新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确保文艺“四新”扶持资金兑现。

  第二,新文艺群体创作与评论需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新文艺群体创作的繁盛再次证实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立足于人民现实生活的事业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火爆网游《王者荣耀》借鉴李白、吕布、关羽等人物特点与肖像进行游戏人物创作,引发受众追捧,充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超越时代的非凡魅力。已有论者重视这一现象,“一款网络游戏是否能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理念恰当地表现出家国情怀,不但决定了游戏的品质,而且直接影响其在玩家情感塑造方面的价值。因此,对于网游从业者而言,应注重在网络游戏中渗透和体现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观念的恪守、对社会公序良俗的尊重。”在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应鼓励支持文艺“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赋予新意、创新形式,进行艺术转化和提升,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人民情怀的文艺作品。指导文艺“四新”挖掘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独特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弘扬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体现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鼓励文艺“四新”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经典创作展演活动,支持文艺“四新”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创作精品大赛。在文艺“四新”作品产品中,筛选出一批传统文化传播精品,加大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鼓励和支持影视传媒机构播出文艺“四新”的精品佳作。围绕传统优秀文化,支持文艺“四新”提炼文化经典故事,打造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新型IP,通过书籍、动漫、玩具、话剧、音乐、雕塑等多种形式,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支持新文艺群体充分运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博览会、书展、电影节、体育活动、旅游推介和各类品牌活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鼓励文艺“四新”加大“一带一路”沿线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推动文化艺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我国新文艺群体文化艺术产品在全球的影响力。

《王者荣耀》皮肤“遇见飞天”,融入盛唐敦煌色彩,展示中国传统敦煌文化

  第三,不断加强新文艺群体自身改革和行业建设。来自互联网、新技术革命和民间活力的新文艺群体,具有旺盛的创作与评论活力,但也面临“三俗”和过度商业化等破坏性因素。如何既掌好方向盘,又保护好新文艺群体发展的活力,不能像“野蛮生长”那样一切为了流量,一切为了逐利,迫切需要固本强基、守正创新,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审美的艺术追求,进行自我改良、自我净化、自我提升,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淬炼和提升,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艺术创作评论中以“立功立德立言”目标为己任,切实推进行业健康有序卓越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发挥理论引导和智力支持的独特作用。新文艺群体相关行业协会应主动引领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创新文化供给,拓宽消费渠道,有效控制和警惕“过度娱乐化”的消费走势,提升群众审美消费水平。主动对接文化市场大众化、品质化需求,建设文艺创作高峰工程和品质工程。突出文化市场的创新变革走向,对接年轻化、时尚化等文化消费新需求,加大文艺产品的精准发力生产和供给。新文艺群体应研究和适应文化市场的多样化、多元化、分众化、小众化、个性化,加大对市场的调研评估,建立文化消费需求的有效评估和反馈机制。同时,支持新文艺组织建立行业联盟。各种行业门类的文艺“四新”可以依托文联系统,以文艺发展需求为导向,整合地方政府、主管机构、文艺企业、商业品牌等资源,注册登记和建设新文艺组织联盟,推进各地各级书画联盟、舞台艺术联盟、影视联盟、视觉艺术联盟、造型艺术联盟、音乐产业联盟、博物馆聚落联盟、非遗传习所联盟、陶艺研发生产联盟等建设,发挥横向合作、协同创新的优势。围绕文化、艺术、金融和法律等方面开展多渠道多角度合作,提供文化艺术政策解读、项目可行性分析、产业合作和市场信息等服务。还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整合、发布、共享、交换数据库平台,充分挖掘联盟成员的各自潜力,实现优势互补,拓展文化艺术事业产业合作发展的空间。鼓励支持新文艺群体主动参与和自发组织,建立区域性、全国性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机制,开展互展、巡演、合作排演、联合摄制、采风写生等文化艺术活动,加强文化艺术资源的统筹协调,发挥新文艺资源聚合力量。

  第四,新文艺群体创作与评论需要成熟健全的培训体系。新文艺群体创作具有蓬勃生命力,但也良莠不齐,这在发展势头最盛的网络文学领域展露得最为典型,对其导向和规范亟需建构良好完善的培训体系。对诸多问题的解决,停滞性的和破坏性的强行外力介入自非良策,而是应在发展中以内因来作调适,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专业性更强的新文艺群体领域,如音乐创作及其评论、电影拍摄及其评论更加需要专业性人才,这些人才不可能在一片“新文艺荒地”上横空冒出,需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且经得起考验的新文艺群体创作与评论培养体系,应建立新文艺群体发展的各级各地培训机构。通过大规模深层次的培训,推进新生力量成长,鼓励他们进入新文艺群体发展现场,完成新文艺群体发展的自我调适和良性发展。新文艺群体培训体系在成员层面,既应包括来自草根性的新文艺群体人才存量,也要重视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储备队伍,让他们调整视野,走出象牙塔,实现自我观念革命,积极进入新的文艺发展现场,建立新的学术功业,创建新的学术体系。在教师层面,要选拔既具有深厚传统学术修养又具有关注现实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用新文艺群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讲既有原则又有用的知识与理论。这个培训体系既是学员学习的学校,也是教员学习的学校。这里的学员和教员,均需在理论和实践多层面实现转换,引导他们多下基层锻炼,写出普罗大众看得懂愿意看的评论。在评论专业方面,尤其要重视各艺术门类专业性人才的文学性培养与文学性人才的艺术多门类专业性培养。

  第五,新文艺群体评论需要发扬敢于实事求是讲真话的“明砍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艺评论“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而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道路,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新文艺群体评论需要实事求是,大胆亮剑,这也就是2020年四川“川派评论”系列研讨会中提出的“明砍精神”。“明砍”来自于一句四川地方歇后语:“月亮坝里耍大刀——明砍”。该批评的时候要批评,该肯定的时候要肯定,不能像以往的文艺评论一样“卖人情”“讲场面”,对待文艺创作一味地阿谀奉承而将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过去一些评论对文艺作品的好处说得较多,对不足却“粉饰太平”,这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经得住考验的务实态度的表现。对于新文艺评论而言,“明砍”强调接受的大众性,采取打比方或者举例子的方法来让深奥晦涩的理论变得简单明白通俗易懂,让自己陈述的新文艺评论可以被大众所接受。这是文艺批评的本性本质体现。不可否认,当代文艺评论话语的确存在以西方理论解释中国文艺的西化文风,但矫枉亦不可过正,盲目排外和故步自封的路同样不可取,如何站在人类文化共同体的高度,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发展新的文艺理论体系是所有文艺从业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其历史使命。新文艺群体评论可以借鉴西方理论,但不可简单削足适履,需要继承发展中国古代文艺评论理论,但不可故步自封,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标准鉴赏评判作品,立足于人民立场和时代现实,当好磨刀石,做好“剜烂苹果”工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阐释者和建设者,逐步形成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艺话语表达与评价体系。

2019四川省新文艺群体发展成果展(来源:四川省文艺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展望:随着新的文艺组织大量涌现,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这些人中很有可能产生文艺名家,古今中外很多文艺名家都是从社会和人民中产生的”。新文艺群体的发展与繁盛绝非昙花一现,在这里寄托着中华文艺的新活力与新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辉煌历史正在徐徐展开,前景无比灿烂。

 

  作者:李明泉 白浩 唐浩源 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期(总第64期)

  责任编辑:易平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2020新文艺群体:乘势拓展与主动作为(“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期目录

  为“文艺两新”成长成才搭桥铺路(董耀鹏)

  新文艺群体“新”在哪里(李明泉)

  两会话题 | 为新文艺群体“发声”

  给予新摄影群体更多引导和扶持

  新文艺群体现象召唤文艺学的开放性(范玉刚)

  新文艺群体——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力量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